烂泥沟金矿位于贞丰县沙坪乡,是黔西南州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该矿已探明储量在全国黄金金矿中位居第一,储量达100吨(金属吨)。2007年3月18日炼出第一炉黄金,建成亚洲最大的金矿。
——建矿基本情况
贞丰烂泥沟金矿建设项目在2001年4月中澳双方鉴订合同的基础上,于2002年6月21日鉴订中澳开发烂泥沟金矿合同获贵州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审查批准,实施项目建设的“贵州锦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相继成立,总投资4000万美元。澳大利亚澳华黄金公司2002年6月正式进驻烂泥沟金矿。2002年12月4日开始验证勘探和钻探。至2003年底已投资850万美元,完成了可研报告,矿石选送南非国际黄金研究机构技术实验获得成功。矿区基础设施完成基本就序,全长14.5公里的进场公路开工建设即将完毕。2003年锦丰公司纳税200多万元人民币。经过一年多总进尺2.5万米的补充勘探,该矿新增储量40吨,探明储量由原来的60吨增至100吨。
烂泥沟金矿属我国特大型矿山之一,是中国西部储量最大的金矿项目。该金矿建成后,将是一个年生产黄金20万盎司的现代化大型矿山。
2005年6月6日,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烂泥沟金矿开工典礼。这预示中国西部地区储量最大的金矿项目进入正式施工建设阶段。州委书记许正维,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龙刚,州政府副州长付贵林、曾庆忠,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高德柱,中国黄金总公司开发部经理王佐成,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麻少玉,澳大利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科林,锦丰公司总经理约翰·埃尔森,贞丰县原县委书记安金黎,贞丰县委书记贺登祥和县长张国华等出席开工典礼。
——贞丰县打造黄金旅游品牌
贞丰县十分重视黄金产业的发展和以黄金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开发,正在着手抓占地6.5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的黄金城建设,突出县城建设中的黄金文化,营造浓郁的黄金文化氛围,提升县城文化品位,打造黄金特色旅游,让游客在贞丰,通过水银洞、烂泥沟金矿黄金旅游参观走廊了解黄金生产的矿石采集、球磨、打浆、氧化、分解、提炼、冶炼等生产流程后,再到县城黄金城了解黄金发展历史、观看不同历史时期的黄金生产工艺及流程演示、观看黄金文化表演、参与黄金文化娱乐活动、购买黄金加工纪念品等,使游客到黔西南州、到贞丰后能感受到“中国金州”浓郁的黄金文化,把贞丰建成中国黄金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之一。
——发展前景估价
烂泥沟金矿位于黔西南自治州贞丰县,是我国卡林型难选冶原生金矿发现和开发利用最早、探明和控制储量最多的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省地矿局10余个地勘单位的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在黔西南地区进行原生金矿的勘查开发,初步探查出贞丰烂泥沟等四个大型金矿区,资源量占全国难选冶原生金矿总量的80%。贞丰烂泥沟金矿是该局于1978年发现的一座特大型金矿,经过117地质队等单位地质技术人员长达14年的艰苦努力,至1992年勘探工作结束时提交资源量60.2吨。2004年以来,烂泥沟金矿进行补充风险勘探,该局组织117、112地质队的地质技术人员在矿区进行详细勘查和钻探施工,新增储量50吨,从而使矿区金矿储量达到110吨,远景储量在130吨以上,成为世界级特大型金矿,储量占黔西南州成矿片区金矿总量的42%。
烂泥沟金矿属于微细浸染型难选冶原生金矿,资源丰富但品位低、难选冶。由于其特殊的工艺性能,冶炼开发的难度很大,一直制约着该金矿的开发利用。2003年,由省地矿局、中国黄金集团、澳华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建立的中外合作企业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正式投资开发,2004年6月,由外方投资12670万美元完成资源补充勘探、矿山剥离、矿山建设,是迄今为止外国公司在中国黄金矿业界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被国内外业界誉为“以中外合作形式首次成功开发的中国大型金矿项目”,在2006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贵州锦丰金矿项目荣膺唯一的“200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最佳国际合作开发奖”。
该公司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细菌氧化工艺进行开发,运用成熟的细菌预氧化技术,经现场培育菌种,扩大繁殖,采用浮选—细菌预氧化—炭浸—解析冶炼工艺,对烂泥沟金矿精金粉预氧化后萃取出第一炉金。烂泥沟金矿第一炉金的炼出,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储量最大的金矿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该公司矿山经营计划显示,预计2007年开采矿石77万至87万吨,产金11万至16万盎司,试运行一年后将建设地下采矿系统。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处理矿石120万吨以上,年产黄金可达6.25吨,成为亚洲最大的世界特大型矿山。据介绍,烂泥沟金矿矿区资源可开发15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