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省委书记为村官打伞”给官场“扫尘”


        3月26日9时40分,天空下起了小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撑着一把伞来到长塘花园小区调研,见一旁的长塘花园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叶惠光没伞,赶忙靠过去,为“村官”叶惠光撑伞,两个人同在一把伞下。就在那不经意地一举、一靠、一撑等一系列的动作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国家级领导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份非同寻常的亲切随和以及朴实自然的公仆情怀,犹如春风扑面,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美感。

        按理,领导下基层调研,碰到下雨天气,是很正常的。为了遮雨,领导亲自打伞也是很正常的;领导见到别人没带雨伞,主动靠过去为其撑伞,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可是,见多了下属为领导打伞,所以对领导亲自打伞会感动,温总理亲自打伞更是被世人传为佳话、美谈。正因为如此,大家也会对一些领导“心甘情愿”地由别人“伺候”而感到愤慨。日前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出门由随行打伞的照片在网上一公布后,便引来了众多网友的质疑,还引发了一场“为领导打伞对不对”的热议。尽管廖新波解释说自己向来就有不打伞的习惯,但还是有很多网友表示了不满。

        当然,领导打伞本是小事一桩,领导给别人撑伞也没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但是,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领导能不能亲自打伞,会不会主动为别人撑伞,反映了其有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温家宝总理说过,“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但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却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当成了可以炫耀的资本和使唤别人的特权,习惯于由别人代劳、被别人服务。平时讲话稿由秘书代写,学习班由秘书代上,手提包由秘书代拎,上下车由下属代为开门,下雨了由别人代为撑伞……一切都是那么“习以为常”。习惯了由别人服务的领导,把自己摆在了官老爷的位置上,恐怕是很难真正承担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的。这些领导,官不大,架子却不小,而一旦下属服务不好,不是批评就是谩骂,见到群众不习惯主动上前握手,不喜欢群众坐着跟自己说话,不适应没有媒体记者跟踪采访……纵观官场,不少干部心里的确是积尘太厚、陋习太重。

        其实,领导不习惯自己打伞等坏习惯,很大程度上是下属给惯的。有些领导为官之初,还是比较正直、清廉的。但是,成天被一些抬轿子、吹喇叭的下属抬着、捧着,便渐渐地开始骄横起来、麻木起来,满足于被人服务而不是为人服务。于是,在领导的办公室,地有人拖,桌子有人擦,茶有人泡;领导出差,更有人为领导提包、擦鞋、撑伞……

        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的形象如何、作风怎样,不但会给社会公众留下正反截然不同的印象,更会给身边的工作人员造成好坏不一的影响。领导该不该打伞、能不能打伞、会不会打伞,不仅是个人习惯问题,更是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问题。

        要想使领导亲自打伞、主动为别人撑伞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和清新扑面的自然现象,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教育影响身边的工作人员,如何真正把自己当作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当领导自己打扫办公室卫生,日常工作中自己泡茶,出差在外早上醒来自己擦皮鞋……领导才能真正符合公众要求。在此,笔者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一名受人民爱戴的好官。愿“省委书记为村官打伞”能荡尽官员心中的“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