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痛批政府“普通话霸权”:拒绝普通话,继续煲冬瓜?


作者:camco

    中国一向积极推动普通话教育,并严格限制地方电子传媒以方言广播的比例。继上海巿近年有学者和巿人大代表呼吁要“保护上海话”后,广州日前又有学者发出“力挺”粤语的呼声,更批评政府以“普通话霸权”处处压制方言。有巿民担心随着外来人口愈来愈多,地道粤语可能会面临逐渐消亡的厄运。

  据《新快报》报道,在8月19日于广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的民间文化讲坛上,中山大学传播学院主任杨小彦博士发表题为《方言是民间社会最后的栖息地》的演讲,力陈在全国推动普通话下粤话也有其存在价值,引起市民强烈共鸣。

  在广州土生土长的杨小彦说,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统一的书面语“官话”与丰富的各地方言一直和谐共存,前者保证了文明通过文献延而有序,后者承载了各地美食、美服等地方文化特质,维护方言的多样性和国家、民族的整体认同毫不矛盾,反而是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标志。

  对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称,部分地区“电台、电视台方言播音占的比重较大”,并下达文件命令电子传媒不得在节目中擅自使用方言,杨小彦坦言不理解,更批评这是以“普通话霸权”简单扼杀方言。他说如今很多城市迅速同质化,如果方言也被统一管制,那每个城市只会更没有特色。粤语保存了许多中国古代汉语的元素,在海外华人圈中又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应成为广州与国际化大都市接轨的障碍。

  不少巿民在听了杨小彦的演讲后,都对粤语的“存亡”表示强烈担忧:“现在广州的公务员、传媒行业中外地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听到的地道粤语越来越少了,会不会影响到粤语文化的和谐生长”?“就算父母双方都说粤语,孩子的粤语也愈来愈不规范、不地道,动不动就是什么‘几啦’(还算可以啦)”。一些社科界学者则称,香港的粤语、英语并存的双语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地方文化,广州也不妨用粤语、普通话的“双语思维”来找到自身的发展之道。

  在网络上,不少网民都赞同杨小彦的观点,很多还用粤语留言。“呢个就系(这个就是)中国教育盲目性!片面强调普通话所谓重要性,扼杀全国方言!”“煲冬瓜(普通话)要推广(推广而非独大),方言要保护。入乡随俗嘛。”

    似乎广东省人大、政协会议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开会时,说的都是普通话啊。倘使《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都用白话办报的话,恐怕还出不了韶关哦。

    中国地大物博,56个民族,这么多省份,还有诸如湘中境内的“十里不同音”现象,方言何止百种!倘使人人都说要“保护祖宗遗产”,我担心人人走出自己家门的时候都得带上几个翻译才行。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喜欢“煲冬瓜”的广东人越来越少了,学习并拥护普通话的广东人越来越多了。
    呵呵,假如学者真想捍卫什么“地方话语权”的话,不妨走出广东看看,多少人在“煲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