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再融资是对投资者的亵渎


    市场传闻称,浦发银行在公布年报的同时,将公布增发10亿股,融资400亿元的方案。

    “先知先觉”的基金已提前行动。昨天浦发银行低开低走直奔跌停,成交放出近期天量,截止收盘仍有八百多万股牢牢地封住跌停板。来自上交所的成交回报显示,机构在大举出货,卖出前五名全部为机构席位,金额超过8亿元。在浦发银行的带动下,银行类股票一片惨绿。并且,还导致刚刚有点起色的大盘全面走软。

    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因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第二次在市场上引起暴跌。今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公布了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A股及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方案,按照其时上市公司的股价测算,如果再融资成功,中国平安将从市场中“圈”得1600亿元左右的资金,这不能说是小数目。该方案一出,不仅中国平安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也使沪深大盘处于暴跌的境地。

    实际上,中国平安的方案就引起了市场的一片质疑。其它上市公司本应有“前车之鉴”,却没有想到浦发银行这么快就动了“真格”。机构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的事实表明,浦发银行的方案,并未得到市场的欢迎与认可。

    行情走到现在,关于牛熊之争其实早就开始。自上证指数摸高6124点之后,两地大盘便进入了调整。而且,其幅度并不算低。市场疲软时怕融资,这是被市场早已证明了的“真理”,浦发银行再一次对这一“真理”进行了诠释。

    股改之前,上市公司“重筹资、轻回报”的劣根性暴露无遗,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顾整个市场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凸显出两大利益对立群体之间的矛盾所在,A股市场亦被投资者称之为“圈钱市”。都说股改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裂痕已经弥合,但事实却是如此的残酷,更是如此的无情。中国平安与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亦证明,中国证券市场仍然没有摆脱“圈钱市”的桎梏。

    中国平安的方案公布后,笔者曾从制度建设方面进行过分析。由于目前再融资的门槛相对较低,上市公司对于资金的渴求促使其对于“圈钱”行为趋之若鹜。而且,这一游戏规则如果不作改动,今后更多的上市公司更巨额的再融资出现,当不会有什么意外。

    募集资金保证与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对于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以及提升其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容怀疑。引起市场疑虑的是,某些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往往都是“狮子大开口”,似乎不一“战”成名决不罢休。上市公司在巨额资金到手后,到底有几家能够真正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呢?

    而且,上市公司在巨额再融资时,不在时机上进行慎重选择,不顾市场与投资者的感受,也不顾行情的影响,其唯我独大的“大股东主义”非常盛行。其实,这是上市公司漠视投资者利益的表现,是对投资者的粗暴亵渎。

    由于原先的类别表决机制已经失灵,一旦上市公司董事会通过相关的再融资方案,付诸实施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当前中小投资者在关乎自身利益时的弱势地位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那么,其被“鱼肉”的现状亦将一直继续下去,这无疑是他们的悲哀。

    类似情形不应再发生了!否则,A股市场将重回“圈钱市”的本质;否则,A股市场的根基将发生动摇;否则,投资者的信心将被进一步蚕食。而更为致命的是,在宏观经济发展大局向好的背景下,股市作为经济“师表”的功能将彻底丧失。

    笔者在此再次呼吁,监管层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收紧“紧箍咒”。事实上,市场中哪家上市公司不希望获得更多的融资、不希望能够大“圈”而特“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