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改善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柴达木:改善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青海省省长宋秀岩

 ■两会特别关注之一■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 何红

     “我们青海考察团到滨海地区考察,有人问我们:青海是在青岛省吗?我顿感愕然。才知道青海的影响力在内地和沿海竟然是如此的淡漠。我们欢迎你们更多的采访和报道青海,宣传青海。让更多的人知道地处西部地区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多民族地区的青海省。”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在十一届人大代表驻地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开门见山的宣传开了青海,于是,记者顺着宋秀岩的话题围绕着青海对宋秀岩省长进行了采访。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宋省长您好!首先恭贺您当选为新一届青海省省长。青海省的新一届政府有哪些新的执政纲领和发展经济的思路呢?

 

秀岩:我们新一届省政府领导班子,是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省人代会上选举产生的。青海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层次的关键时期,履职于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在深入分析青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今后五年全力推进“五个发展”的政府工作总体思路:

一是推进速度质量效益并重的高效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促进优势资源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后劲的统一。

二是推进经济社会同步的全面发展,加强统筹协调,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进步,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突出问题。

三是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和谐发展,坚持把扩大经济总量与分享发展成果统一起来,把促进发展与扩大就业统一起来,集中有限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保障程度。

四是城乡区域互动的协调发展,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施一批着眼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互促。

五是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形成主体功能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是报记者:青海省是一个具有多民族地区的资源大省,青海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保护生态、关注民生的?

 

宋省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青海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明显扭转。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宁肯牺牲一时的发展速度,也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在生态功能核心区,提出不考核生产总值、不提工业化口号,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引导和支持当地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民族特色加工业,促进生态功能恢复和民生改善。目前,青海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在重点开发区,我们着力抓项目建设、资源转换、新农村建设、旅游名省培育、招商引资等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使发展建立在经济效益提高、能耗排放降低的基础上,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缴纳”的原则,在矿产品销售收入中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用于治理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

“小财政”、“大民生”是青海的特殊省情。我们坚持把扩大经济总量与分享发展成果统一起来,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资金提高到70%。2007年省政府承诺改善民生的八项实事全部兑现,解决了一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柴达木被称之为“聚宝盆”,它的亮点是什么?

 

秀岩青海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其中54种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到目前为止,盆地累计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的64%;大型矿床72处。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15.5万亿元,占全省的90%以上。

盆地资源种类多、品质高、组分好、关联强,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国家把柴达木盆地列入循环经济试验区,充分说明这一地区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表明青海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担负的重大责任。要说亮点,这就是最大的亮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循环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有共同点吗?如何让共同点成为青海人民的宝贵财富?

 

秀岩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在资源约束趋紧和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果不发展循环经济,柴达木的资源就得不到很好利用,资源效益就得不到充分体现;如果不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无法实现;如果不发展循环经济,资源优势就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任务就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把发展循环经济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让循环经济成为青海加快发展的原动力,让循环经济成为青海人民的宝贵财富。

在培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以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青海资源优势同后发优势的紧密结合,推动青海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使青海与全国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让青海老百姓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这也是全省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请您谈谈柴达木循环经济的立足点是粗放型、集约型还是其他经济形式开发?

 

秀岩青海有“资源大省”之称,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意思是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工业生产沿袭着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模式,资源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高,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并没有真正发挥“资源大省”的潜力。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度高,所以,我们提出了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构想,国家也于2005年10月确定柴达木地区为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柴达木循环经济能带动青海省其他产业的发展吗?能否实现青海省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

 

秀岩善谋奕者谋全局。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就是在全省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和我省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全省一半以上土地将被列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而柴达木盆地资源富集,具有省内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和较大的环境容量,是全省的重点开发区,在青海今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为青海乃至整个西部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这是我们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出发点。

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在青海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煤焦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横向扩展链接,提高资源的精深加工度和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循环产业链,加快青海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是有利于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三是有利于聚集有实力、有影响力、有潜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入驻试验区,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

 博客中国何红专栏:http://sbhhong.vip.bokee.com/
何红精英博客:http://blog.voc.com.cn/sp1/he-hong/index.do?artid=397115

何红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bjhehong
何红( 央金卓玛)藏族博客:http://blog.tibetcul.com/user1/7850/index.html

何红腾讯精英博客:http://622006565.qzone.qq.com/blog/1200563928

    特别力荐《中国新闻调查圈》网址: http://bjhhong.q.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