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打算再度冲撞WHO


陈水扁打算再度冲撞WHO
即将下台之前,陈水扁没有放过冲撞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最后机会。据台媒日前报道,陈水扁已下令台“外交部”,继续沿用去年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的模式闯关。
今年WHA(世界卫生大会)召开的日期是5月19日,也就是陈水扁、马英九交替政权的前一天。一个注定的失败的冲撞给两边都带来了尴尬,冲撞者次日即失位,继任者则称对他不公平。

最后一次冲撞
陈水扁当局又在借“入卫”问题作政治炒作。台“行政院新闻局”在比利时的“新闻处主任”王振台最近致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要求她找出台湾“入卫”的解决方案。
台湾“中央社”报道,此信内容并已刊登在总部设于卢森堡、专门登载欧洲联盟及各国政策性文章与言论为主的“法典政治”法文版网站。
去年四月,陈水扁本人也曾致函陈冯富珍,炒作以“台湾”名义申请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但陈冯富珍明确表示,世卫将依惯例,按“一个中国”的原则对待台湾的所谓“申请”,并退回陈水扁的亲笔函。而这一“入卫案”,遭遇空前障碍,不仅美、日、欧盟反对,台“邦交国”还用包括拉肚子等各种理由在投票中逃避。
王振台的致函只是陈水扁当局最后一次冲撞WHO的前奏。据台媒报道,台“外交部”已接到陈水扁指示,要在五月世界卫生大会(WHA),继续用“台湾”名义申请为WHO的会员。
外交部则回应,当局确在推动参与WHO案的细节,但包括以何种名义申请成为观察员或会员,全案仍在规画中,仍未定案。“行政院”发言人谢志伟也对外强调,“此事主导权仍在陈水扁。”
谢志伟近前的两次发言还不无冲突,4月2日,他称台湾首要目标先推动成为WHO观察员,名称可以弹性处理,但以何种名称提出,将由陈水扁决定。4月4日又改口说,何种名义申请加入WHO比较可能成功,可以讨论,但“为什么一开始就要放弃‘台湾’?”

马英九提曲线方案
谢志伟称不放弃“台湾”名义,实有所指。4月4日这一天,马英九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表示,陈水扁推动以“台湾”名义“入卫”,这个可预期的失败后果,“对我们不公平”,“就剩几天你就要卸任了,为何还要强推?”
事实上,WHA今年的议程,从5月19日至5月24日,正好横跨台湾政权交接,陈水扁当局送案后果,将由马英九当局承接。据中评社报道,准备率团到瑞士日内瓦游说的台湾“卫生署长”侯盛茂,更会面临WHA开议的第二天他就丧失官员身分的难堪。
马英九还表示,他已对此表示过反对意见,陈水扁已经知道他的立场。不平之下,马英九提出了一个曲线方案,即改变名称,以“中华台北”名义加入WHO。
马表示,台湾在非政府组织(NGO)中,国际奥委会用的是中华台北( Chinese Taipei)名称;在政府间组织(IGO),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例,使用的是“台澎金马单独关税领域”,简称是“中华台北”,他认为现在没有比“中华台北”更好名称向WHO申请成为观察会员。
这一提议基于他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研判。台湾没有用“中华台北”以外的名称成功加入过国际组织,而且他估算美方也可接受这个名称。他自称秉持“活路外交”的理念,强调不能只从“外交”看“外交”,要从两岸互动看“外交”,以务实主义作为讨论台湾国际空间的依据。

“胡连会”曾有重要结论
对马英九此番表态,中评社分析指出,WHA错过今年就要等明年,马不想让今年的“入卫”机会平白被陈水扁玩掉。再者,这将是他就职后首次与大陆的接触,若能有所突破,接下来很多两岸交流即可渐次推展。
中评社文章称,在2005年“胡连会”上,当时随行的国民党发言人郑丽文转述,大陆方面对“入卫”一事的底线是,只要台湾要求参与的名称不是“一边一国”,大陆都可以商谈。
但当连战把“胡连会”的重要结论带回台湾之后,原本可以对台湾申请“入卫”有所突破,执政的扁政府非但不理不睬,还冷嘲热讽,第二年就爆发“机要费案”,陈水扁为求自保向深绿靠拢。自此,台湾争取加入WHO就从为加入而推动,演变成为了独派的政治宣传而推动。
而此次马英九的表态,岛内各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认为是“退步”,“自我矮化”的,也有“举双手赞成”,称其“务实”的。
台湾铭传大学新闻系主任许志嘉认为,马英九在此时抛出“中华台北”的名称,应该具有风向球的意味,“测试台湾内部以及大陆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