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惧风云变幻,我与股市一起走向成熟
说来可能让人不以为然或者觉得太夸张,不过我始终认为,中国三十改革开放,其间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也许股民的体验最真切,感受最深刻,所受到的影响也最直接。诡异多变的股市时刻在考验着人,锻炼着人,成就着人,也让人不断走向成熟。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学生时代的我就一直向往的追梦之地。可是由于母亲多病身边没人照料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毕业后不得不留在了内地,看着一个个伙伴前往深圳“淘金”,心中的那份羡慕和垂涎、遗憾和失落可别提了。十六年前,受百万股民汇聚深圳抢购新股抽签表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所诱惑,怀揣父母为我结婚准备的3000元钱,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股市。
原来股市的钱是那么容易赚,刚刚试水的半年多时间里,我的投资竟然翻了个跟斗,那种沾沾自喜和“相见恨晚”的感觉交织在一起,驱使我鼓动女友也就是现在的妻把娘家给她的那笔嫁妆钱拿出来增仓。没想到,这回并不那么幸运了,岂止是不幸运,简直是倒霉透顶,疾速下跌的行情,在短短一个月内便又缩水近万元,在老婆的一再“威逼”下,只得仓促退出。
但天性不服输的性格决定了我并不甘心就此罢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瞒着老婆偷偷地组织资金进仓。1994年7月30日,这是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一个半月内,上证综指上涨了223%,可算是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过去常听人说,股市玩的就是心跳,这前后两年多时间里的大起大落,我总算真真切切地领略到了。
俗话说,吃一垫长一智,经过这番起落,我也学会精明了,不只看清了股市存在的巨大风险,而且渐渐知道,纯粹抱着投机心理在股市里转悠是万万不能的,必须把它当成一种理财手段,在选择股票时,也多了一份谨慎,尽量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蓝子里”,并且更加留意国家政策的变化,尽可能跟着政策走,因为从股市变幻里时常可以看到政策的影子。
尽管调整了心态,转换了思路,还是吃了一次不小的亏。那是十年前《证券法》出台时,我盘算着,这可是证券业的一件大事,股市肯定会出现重大利好机会。于是便调集主要资金进仓,哪料到股指不但没有预想的强势上扬,相反跌得我头破血流。还是同行一句话点醒了我:国家出台《证券法》,说明股市将不断走向规范,而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主要由政策杠杆来调节。于是,有了这次的教训,每逢重大政策出台、重要节日来临或重大国事活动,我不再轻易迷信“政策市”而盲目增仓了,无论是去年的“十七大”还是今年的“两会”这些被普遍看好的节点,因为没有贸然增仓,也就很少陷入因此而被套住的尴尬,从而使自己的收益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这话一点不假。2006年12月14日,沪指报收2250.70点,刷新了沉寂5年半之久2245点的历史大顶;去年,沪市大盘一路攀升,尽管经历了5月30日调高印花税的大幅震荡,沪综指还是于10月16日创出6124.04点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些不正是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坚持发展硬道理,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快速、持续发展的成果吗?
今年初百年不遇的罕见雪灾,使国家的经济受到重挫,加之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近期股市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低迷状态,在探底、抄底的各种猜测和期盼政府救市的一片呼声中,面对股市里同伴们一张张焦虑的表情,我的心态相对地保持了平静和理性。我内心清楚,在一个日益规范的证券市场,股市阴转晴必须主要依靠经济景气的回升。因而,尽管身在股市,身为一个平凡的股民,也把关注的目光移向了宏观经济政策动态、各地经济发展走向甚至全球经济走势,在这种关注的过程中,同时也生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股市涨落,关乎股民;国家兴衰,匹夫有责。正是这种责任驱使我给市长写信,就振兴发展地方经济提出自己的建议;给灾区捐款,送去一份普通股民的爱心,尽管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十多年的股市闯荡,虽然至今还在散户之列,并没有多少值得炫耀的投资收益,但作为职业股民,自我感觉也一天天变得成熟起来。理性多了,盲目少了,达观多了,焦虑少了,关心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的责任心多了,完全盯着个人腰包的趋利观少了。尽管目前的股市看起来寒气逼人,但我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股市必将随之走上稳健、健康发展的轨道,股市的景气指数必将尽快得以回升。按照国家创造条件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宏观思路,大小证券投资者因此而获得越来越丰厚的回报,当可以从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