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不看则已,一看郁闷。紧接着便写下这个标题,此时我的心情很沉重。因为,我从这天的《广州日报》上读到两则让人揪心的新闻。一曰:租住在重庆九龙坡区高家坪电力4村的82岁夏淑清婆婆,每天步行十余小时,记不清多久没吃肉了,10年没有真正炒过一次菜……她每天天不亮就出远门,深更半夜才能回家,不停穿梭于各个垃圾堆、垃圾桶之间——因为,她必须用捡垃圾的微薄收入换来米和盐,养活自己和103岁的老母亲。
当前,即便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得到极大提高,我们还是觉得,一个家族,一个社区,甚至一个乡镇,一个县内,能有一位百岁寿星,依然还是家人和邻里之福,依然还是“稀世珍宝”。可是,这位103岁的中国长寿母亲,却只能靠膝下82岁的银发女儿,每天风雨兼程地行走10多个小时于垃圾堆之间,去“变废为宝”来支撑母女的生活,而且时间一去就是整整十年。
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所租来的这间四五平方米的平房,之所以不能算一个家,一是因为母女是涪陵区石沱镇村人,不是重庆市区人,二是此地根本就不像家:几平方米的平房内,垃圾便占了房间一大半,除了角落里的一张床,泡菜坛是这个家里最扎眼的家什。但除了几块萝卜,里面更多的是水。夏淑清说,她和母亲每天就靠这个下饭……这就是母女俩的全部家档。
电力4村这个社区里每天躬身走来走去的这名百岁寿星,以及她的女儿每日背着背兜进出,10年过去,母女俩已是当地的“著名人士”,可我们的社区关怀和社会“低保”都跑到哪去了?经关部门提示,笔者明白:原来按相关规定,吃低保必须具有重庆市区当地户口,百岁母与八旬女现只是暂居于此,故低保这缕阳光,即便很和煦,也无法照到他俩头上。
另一则新闻称,近日银行年报显示,某商业银行董事长以2285万的年薪,创下了国内银行高管薪酬新之最,其他数家商业银行的高管也动辄数百万元薪酬,而一些低层银行网点的工作员月薪不到2000元。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年薪高达4616.1万元。国内几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即便上市,也系国有企业,究竟是谁让他们如此自搭天价薪酬的楼梯?职工薪酬公平分配的监督者们,难道都睡大觉去了不成?
或许有人会说,百岁母之女拾荒与天价薪水之间没有联系,我却说,当我们社会为马明哲这样的强者实施锦上添花的浩大工程的同时,关心过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岁老人没有?当行长与董事长们每月心安理得地揣着上百万薪水放进钱袋之时,有人想到过储蓄所的工作员和奔波在客户之间的保险业务员了吗,他们风雨兼程,月薪也不过一两千余。我们的国民薪水分配失衡的预警体系究竟设置没有?
富贵与贫穷所形成的马太效应一旦加剧,同样品尝改革成果的分配体系一旦失衡,我们社会连呵护一名百岁老人的机制都不复存在,那么必然导致社会正义与公平精神的断裂。百姓有难,特别是到了颐享天年之时,我们的政府部门的关怀机制理应奔赴现场。而今,82岁的夏淑清捡垃圾或许还能维系一阵子,以后的日子呢?希望有关部门应切实行动起来,尽快为这对母女安一个不用再去拾荒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