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企业,或者说泉州企业,不乏一些很优秀的企业。当然也不乏一些存在一些问题的企业,曹芳华看晋江企业系列,主要是看看他们不理性不科学的一面,中国人历来比较喜欢别人说好话,不喜欢别人批评,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不要奢望走向辉煌的道路是由鲜花和掌声铺就的。如果我们粉饰的只是一片歌舞升平,那么我们难免成为温水中的青蛙。
为什么说晋江企业存在一种赌徒心理?因为不理性的广告心理和广告行为和赌博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不理性的广告行为主要表现在,盲目从众、点状传播、过度依赖广告。
由于广告被当作了一种赌博行为,难免导致企业债台高筑,破产倒闭。一个在晋江做鞋子贸易的朋友告诉我:很多厂家的仓库里面,都有一堆滞销的鞋子。他们的包装一样精美、也请过明星代言,也到主流媒体做过广告。但是在企业耗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广告费用之后,不见效果,因此这么一个短命的品牌就这样惨死了。也就是说把广告运作当作一种赌博行为,赌输了也就一无所有了。难道这不是很悲哀的事情?
盲目从众心理与赌徒行为
在前几年六合彩流行的时候,有不少人通过卖特码骗了不少钱,所谓的特码大多数都是安溪的某些诈骗机构自己炮制的。尽管这个特码是凭空炮制的,但是总有呆猫碰到死老鼠的时候。但是只要有人通过购买这个特码一夜暴富,那么肯定有人跟进,不然怎么可能通过六合彩诈骗致富那么对安溪人民。
在广告上也是一样的,当年安踏凭借:一张慈祥自信的笑脸--孔令辉;一句响亮的广告口号--我选择,我喜欢;一套强势的媒介组合策略--以央视为核心的主流电视媒体。安踏风靡神州,一个国内知名运动品牌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
这套广告模式是否合理?或者说安踏的快速崛起是这套策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是当时的市场环境早就了这套策略的成功?
我们打一个比方来说:当池塘很安静的时候,突然一只青蛙开始呱呱叫,你觉得是它优美的叫声吸引了你?还是在这么安静的环境下,任何一只只要能够叫出声音的青蛙都可能吸引你?
安踏的成功,使无数企业以安踏为榜样,前仆后继。第一只青蛙开始叫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从此也就成了一直“名蛙”,这时候别的青蛙都开始学着他的叫声开始叫,这时候池塘一片吵杂,人们很难注意到哪只青蛙的声音够优美?哪只青蛙叫得更卖力一些。在晋江广告市场上,表现为品牌混战。
因此这种不加分析的从众,必然导致血本无归。广告运作的核心就是喜新厌旧推陈出新,绝对没有一个模式可以沿袭。还是回到六合彩,当大家都在买特码的时候,其实赚钱的之后诈骗集团。
点状传播模式与赌徒心理
什么叫做点状传播模式?还是打个比方来说,消费者就像大海里面的鱼,有的是群居,有的其实是很分散的。所谓点状传播就是只是在茫茫大海的少数几个点拦网,比如cctv5、湖南卫视等等少数几个相对强势的传播渠道。因此这么少数的几个点相对于茫茫大海能够有效覆盖多少核心受众呢?
点状传播还有一种表现就是时间段的点状,把品牌投放集中在相对的黄金时段,也是一样的道理,消费者的一天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获取状态,品牌投放集中在有限的时段,广告效果呢?
点状广告投放模式就像在某一时间在茫茫大海的某一区域布了一张小网,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而且由于广告运作的同质化,在这一区域这一时段还有很多网在你的周边。
因此点状广告投放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赌博行为。
如何突破这种点状投放的赌博状态,曹芳华提出的是网状聚合投放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以网络平台为核心(24小时持续拦网),以网状传播模式实现受众的聚合。通俗地说就是用互联网在某一区域拦网,同时通过其他手段把鱼都聚合到这一区域来。全面的论述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阐述。
过度广告依赖与赌徒心理
高度广告依赖就是把广告当作了企业正常运行的核心支柱,一旦广告停下来,产品就卖不动了,企业就等死了。
由于广告依赖与企业生存之间的恶性循环,企业只有通过银行贷款、私募筹资等方式持续投入广告。从而使广告投放与企业生存之间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只有孤注一掷的投放广告才能保证企业的运转,然而当广告效果相对滞后期较长,或者干脆不起作用的时候,企业也就债台高筑,一命呜呼。
广告投放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科学态度,急功近利、孤注一掷的做法必然等死,盲目从众更是劳民伤财。
企业要发展,还是坚持一点: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出自己的路。理性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