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借势奥运(完整修改稿)


原载《厦门航空》2008.6月期
由于之前时间匆忙,未对稿子进行推敲,现加以完善,后半部分进行了大量修改。
“奥运”——无限商机的金矿
早在1896年,因为清政府中没人知道奥运为何物,故而“不屑”派人参加,时至今日,沧海桑田,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无不热切盼望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导致这一情况的因素很多,其中有热爱体育的因素,有国民荣誉的因素,有国际影响力的因素,更多的是经济因素。
除去主办国可以赚取大量的赞助费与国际知名度迅速提升外,奥运会更可带动本国的经济,吸引大量国内外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交往的扩大又会带动各种经济要素流动的空前活跃,形成巨大的投资市场与经济效应圈,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奥运会变成一座有无限挖掘潜能的金矿。作为所在主办国的各中国企业该如何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顺风出海,借势腾飞呢?
直接参与,站在巨人的肩头
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参与赞助活动,比如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即加入“TOP计划”这将可以使企业及品牌在几十天内迅速达到全球家喻户晓。韩国三星电子就是通过加入奥运会合作伙伴计划而迅速由一个韩国默默无闻的三流小企业一夜成为国际名牌。
比成为合作伙伴略逊一等的参与方式要算是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了,与成为合作伙伴的不同之处是需要支付的费用明显要少得多,而且资质要求也宽泛一些,但与其对应的则是权限也小得多。即使是这样,历届奥运会赞助商也都通过赞助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与品牌的知名度,而金钱方面的收益更是赚的盆满钵满。除以上两种直接参与方式外还可以成为奥运会供应商,门槛相对更低些,但同样,权限也更低些。
能够直接参与奥运会当然在好不过,但并非每家企业都有这样的机会,奥运组委会对赞助合作伙伴的审核要求很高,只有资金实力雄厚,处于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才有机会。奥运会只是少数企业才有机会和能力参与的一场盛宴,和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无缘,但作为所在奥运会主办地的企业如何不直接参与也可以借奥运之势,助企业腾飞呢?
巧攀高枝,借势营销   
作为绝大多数无缘直接参与奥运会的中、小企业来说,利用奥运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与文化力量,即使不直接参与,只要巧妙地将营销活动与之结合,同样可以从中受益,搭上奥运的顺风车。
借势3策
1、                                 借奥运产生或增加的各种需求。
奥运带动了诸多方面的需求增加,作为企业如果能敏锐地直接或间接抓住这些机会,同样可以借奥运之机赚取丰厚的利润。上蔡花木厂从新闻中得知:北京市政建设工程和奥运场馆建设绿化所需的树木花卉缺口很大,于是上蔡花木厂敏锐地发现了商机,马上行动,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为了奥运会场馆绿化苗木供应商。近两年来,用于北京奥运场馆绿化的“上蔡树”已达5万多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自然不言而喻 。
北京地图发行商抓住了为迎接奥运会,北京日新月异的交通与环境变化这一商机,频繁地推出新版旅游图与交通图,缩短了销售周期,使销售量大大提高。一些外语学校与辅导班也抓住了奥运会带来的英语热,推出“奥运实用英语200句”“英语速成班”等。因为全民高度关注奥运会的相关新闻,所以原有的消息获得途径就显得有些不足并且缺乏时效性,于是,新浪网联合华奥星空开辟了即时网络奥运频道,可以时实播报最新的赛事报道。
2、借全民的奥运热情。
奥运会在中国举办是全民热切期盼的盛事,初于对民族,对体育的热爱,大家都希望能表达自己内心的这份情感,“爱国者”(aigo)抓住了这个机会,组织了2004年雅典奥运爱国者助威团征集活动,组织志愿者免费赴雅典奥运比赛现场为中国奥运健儿呐喊助威,获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搜狐与“安踏”合作组织了雅典百人助威团也达到了同样的收效。
3、借关注奥运的目光。       
奥运盛事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尤其是中国,几乎是举国关注,这样的关注率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如果能巧妙地将这种关注目光与企业的营销活动结合起来,收效将远胜一般营销效果。笔者目前正在筹备一次奥运营销活动,内容为当奥运火炬接力到中国区后,某汽车公司旗下品牌汽车将为奥运火炬手开道,并由汽车公司提供休息地点及相关用品。另一方面在车主及潜在购买者中抽取幸运者,参与活动,一举两得,即宣传了品牌与产品,又增加了用户与潜在用户的关注与热情,同时达到了促销的目的。整个活动所需费用仅为传统营销方式(报纸、电视广告或组织自驾游等)的1/5,而效果预计可能远远超过传统营销方式。
奥运的商机无限,但在借势奥运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否则不当的营销行为只会为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借势3忌
1、                                  忌空穴来风。
现在相关奥运的新闻、活动多如牛毛,没有新意与实际意义的噱头或做秀不仅不会有消费者买帐甚至还会起到负面作用。奥运营销是一柄双刃剑,利用不当其巨大的影响力也会为企业及品牌带来负面的影响。
2、                                  忌华而不实。
     奥运营销必须要为消费者带来实际的利益,否则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自拉自唱的营销活动是没有价值的,必须把消费者、奥运、营销,三者之间联系起来才能发挥奥运营销的作用。
3、                                  忌弄虚作假。
很多企业借奥运之机使用奥运会相关标志或语言等,这些行为有些是无心有些是有意。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使用奥运会相关视觉标志物或相关元素是违法行为,若被查处将对企业及品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将支付巨额的侵权赔偿费用。而只是使用与奥运相关的元素或符号也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所以,没有受权许可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打这种危险的擦边球,像前面介绍的,有很多方式可以利用奥运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
市场的机会是需要我们创造的,奥运也是我们大家的奥运,那些等待市场机会的人永远也等不到市场机会,只有主动去创造市场机会才有可能取胜。只要将自己行业实际特点结合奥运元素并能为消费者带来实际的利益,那么你的奥运营销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