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基金造,大盘再探底


    今日早盘,沪深两市股指平淡开盘,沪指略微低开,深指小幅高开。沪指反弹至5日线位置受阻,随后工行、中石油等指标股纷纷回调,股指出现跳水走势,股指在业绩不佳的板块带动下大幅下挫再创新底两市盘中均创调整以来新低,沪指盘中跌破3200点整数关口。至收盘时两市有所企稳,跌幅不断收窄。上市新股N金钼以20.60元开盘,较发行价也仅上涨24.32%。截止收盘,两市涨跌家数比约为1:10,总共不足150只个股上涨。成交量与昨日基本持平。

    今日沪指开盘报3286.41点,最高3352.95点,最低3180.20点,收盘于3222.74点,下跌68.86点,跌幅2.09% ,成交金额 638.6亿, 812个股下跌, 85只个股上涨;深成指开盘报12104.31点,最高12331.88点,最低11456.94点,收盘于11657.08点,下跌400.20点,跌幅3.32%,成交金额285亿, 658只个股下跌,54只个股上涨。

    表面上,央行宣布再度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令资金面“吃紧”的A股市场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在公布CPI数据之后,央行马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不寻常的举动是向市场传达了管理层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并表明了宏观调控继续从紧的决心。从经济学角度看,很显然这对市场来说不会是一个好消息。

    实际是否如此?

    今天大盘的表现证实了利空就是利空,不再是机构所说的“什么利空出尽是利好”。早市的时候在美股上涨的刺激下,大盘有一段时间上涨,然而仅仅十几分钟之后,市场又开始重新回到下降通道上来。

    今日午后,A股市场再度跳水,3200点大关宣告失守,再创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市场为何跌跌不休?笔者有必要对基金做空大盘给予分析并提出批评。当然一句做空加一个批评无法信服,为此笔者与大家一起分析基金的一些情况。

    宏观经济数据的偏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缩还是美国次贷危机似乎都已经不足以解释A股市场几个月以来近50%的跌幅,如今,下跌还在延续,那么,下跌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肯定地说,那是机构制造了利空,用他们的嘴唱空了利空,也有人为国外资金在唱空中国股市。无疑基金目前是利空最大的制造者。

    数据证明:基金是第一空头。

    本月初,上证综指在跌至3271点后开始了一波反弹,但是仅仅升至3658点后,又开始了新一轮探底,昨日大盘再度跌破3300点。那么,究竟是谁在低位做空A股呢?最新的数据显示,基金是卖出的第一大主力。

    根据昨日数据显示,最近5个交易日,基金席位共卖出股票157亿元,买入81亿元,总计净流出资金76亿元;最近3个交易日,基金席位共卖出99亿元,买入47亿元,净流出资金52亿元。自从4月8日至今,券基仓位仍然出现了下降,其持有的流通股票下降0.11%。目前,上证指数中,其持有流通股的,散户占71%,法人占15.25%,而券基仅仅13.7%。

    在近两天的市场,特别是地产股,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近乎崩盘的走势再合适不过了。数据统计显示,周一跌停的地产股高达20只以上,尤其是一线地产蓝筹股万科A、华侨城A、保利地产等在利空刺激和机构抛售的打压下,呈现飞流直下的暴跌走势。周二两市地产股延续周一的暴跌,但整体破位的走势已经难以扭转。

    到底是谁主导了本轮地产股的“雪崩”呢?目的又是什么呢?当前几天分析师们还振振有辞地说地产银行将进入可购买的区间,可是结果联合做空地产银行。

    虽然利空传闻是引发地产股暴跌的直接诱因。有消息称,央行在对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情况进行摸底,新一轮的调控政策有可能随后出台。话音未落,以基金为代表的资金主力纷纷采取或断尾求生或持盈保泰的策略进行减仓,地产股纷纷奔向跌停板,最终形成了地产股的“雪崩”走势。

    而上周刚提出购买地产的机构的集中减仓对地产股的“雪崩”功不可没。两大方面迹象可以透露出机构对地产股的态度:一方面,前期持仓成本较低、基金重仓程度较深、获利丰厚的一线地产股成为此轮打压的首选,机构的对打是导致一线地产股大跌的元凶。另一方面,部分区域性地产股同时遭到券商等机构自营的坚决抛售。公开信息披露的席位显示,机构连续两天都在大举沽货,连东方证券总部的席位都上了榜;而承接盘都是来自于中小券商的营业部,可见机构的地产股筹码正在不断倒给中小散户。

    综上所述,基金、券商等机构在目前点位联手大肆做空重仓的地产股,无疑表明了机构对当前股市的态度:一种可能是对短期股市已经丧失信心,忍痛对重仓股痛下了杀手,缴械投降;另一种可能是基金面临新一轮赎回巨潮,外力迫使机构不得不放弃对原有重仓股的坚守。不管是哪种可能,都将对目前的股市形成新一轮做空动力。

    如果地产股曾经是明星的话,如今,则很可能成为灾星,把A股带入深渊。如果地产股持续下跌,A股能抗得住吗?

    为此笔者有必要也给大家暴光一个做空的基金,大家看看.

    在大盘处于5000点时做多,在跌至3500点时却又做空杀跌,高举“投资价值发现者”大旗的博时基金,其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行为,引起市场较多关注。

    去年12月中旬,博时旗下的新兴成长基金等打开申购,吸引投资者购买其旗下基金,但3个月后,却又开始做空,博时基金到底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基民们有点懵了。而数据证明博时成3月“空军主力”,这也是基金做空的佐证。

    数据显示,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是3月份基金业,在20个交易日内该公司旗下基金仅在沪市就净抛出了150亿元以上的股票,两市估计超过200亿。要知道,去年第三季度,股市不断创新高的时期,博时基金整个资产规模仅用3个月便 “催肥”了6成以上。也就是说,博时基金在大盘五六千点时积极做多,而在逼近三千点时又大力做空——这样的操盘,难怪基民直喊看不懂了。

    事实上,在整个三月份,基金公司也站在了空方队伍当中。数据显示,3月5日~4月1日,基金累计净卖出沪市股票高达603亿元。

    数据统计还显示,3月5日~4月1日,前十大基金公司净卖出股票金额为560.4761亿元,卖出沪市股票最多的便是编号0056的基金公司。期间该基金公司总共买入95.3945亿元沪市股票,卖出金额为248.8763亿元,净卖出153.4817亿元。据了解,这家基金公司是博时基金。

    博时基金卖出金额最高的股票是浦发银行,20个交易日内卖出金额近30亿元;其次是中信证券,卖出金额超过14亿元,卖出宝钢股份10.1928亿元,中国联通和上海机场则分别抛售10.1889亿元和9.1642亿元。

    本周再现黑色星期一,上证综指下跌196.22点。市场普遍观点是本周将公布一系列敏感的经济数据,对新一轮宏观调控预期的担忧成为暴跌主要原因。其中对政策因素较为敏感的房地产、金融、钢铁以及有色金属等股票纷纷大幅跳水,并最终拖累整个市场。随着上证所Topview数据的公布,做空主力也曝光了,当天基金抛售股票达45.10亿元,其中最大一家基金抛售了15.47亿元,指深度数据显示,卖出席位榜上前22家除一家为证券营业部外其余均为基金。

    上周四、五大盘还连续小幅反弹,市场情绪渐趋乐观,针对41家证券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没有一家机构对周一股市短线看空,但是基金的看空观点却达成一致,并且付诸行动。本周一上证综指直接跳空低开,席位统计显示,基金席位是当天最大的空头,卖出45.1044亿元,占到当天沪市A股总交易量666.4亿元的6.9%。扣除基金当天买入11.7735亿元,实际净卖出33.3309亿元。而作为基金对手盘的也正是我们称之为抄底“特混编队”的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及其他席位(社保基金及保险资金等),再加一个同盟军中信证券营业部,分别买入2.5168亿元、6.7866亿元及9.1848亿元,这一方合计买入18.4882亿元。由于多空两方主力的实力明显不对等,大盘出现恐慌跳水的行情,连续跌破3400点和3300点关口,最低至3285.30点,收盘沪指大跌5.62%。

    基金义无反顾地全力抛空,其中第一名空头主力抛售金额高达15.4695亿元,占到三分之一强。当天沪市卖出席位榜上满眼皆是基金,前22位中只有第12位出现一家营业部,即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具体来看第2至6名基金分别卖出5.4992亿元、5.0265亿元、4.7410亿元、3.4178亿元及3.3156亿元。前三名空头主力只有卖出,4至6名在大力卖出的同时还有少量的买入,其中第4名买入较多,有1.2815亿元。

    从当天板块风格来看,房地产、有色金属、金融以及钢铁板块整体跌幅巨大,分别达到-8.22%、-7.97%、-7.77和-7.21%%,成为拖累大盘大幅跳水的主要动力,这些板块正是基金做空的对象。指南针深度数据显示,第一空头基金卖出的股票有16只,其中卖出金额在亿元级的有5只,分别是中国平安4.3613亿、招商银行4.1743亿、贵州茅台1.3477亿、浦发银行1.0760亿;卖出金额在千万元级的有10只,其中中国太保5606万、中国船舶5474万。空头亚军抛售10个股票,其中武钢股份1.3274亿、保利地产1.2194亿。再看季军,抛售5只股票,其中浦发银行1.8345亿、武钢股份1.1211亿、招商银行1.0866亿。

    基金的抛售对象十分集中,对手盘“特混编队”的买盘相对散乱,再加上实力相差一截,护盘失败是自然的结果。“特混编队”第一号主力是中信证券营业部,买入品种有10只,其中主打的中国平安6.0254亿、中信证券2.4199亿;第二号主力是一家“T”字席位,买入12只,超过千万元的有10只,其中宝钢股份1.2152亿、招商银行1.0159亿;第三号主力即著名的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买入品种杂乱,百万元级的多达45只,千万元级的有9只,主打品种中国平安买入8016万。

    上述数据的公开,显然对于基金而言,未善尽维持市场稳定职责的压力陡升。不过,也有分析人士为其护短,由于根植于其制度下的短期利益诉求,决定其必然难以秉持成熟的投资理念,决定基金的行为模式必然短期化。更有甚者,基金持有人在非理性赎回的压力下,更是不可避免压迫基金经理人要跟随市场走势随波逐流。

    从机构持仓量来看,机构持仓4月3日的18.6%,然后降至上周五的18.236%,再度创出调整以来的新低,机构做短线的行为十分明显。

    就上周交易情况看,统计数据跟踪显示,基金交易额达872.9亿元,累计资金净流出106.9亿元,做空力度不小。其中,23家基金公司上周买入比较积极,资金净流入52.3亿元;25家基金公司减仓力度较大,在统计期内净流出159.2亿元。

    在积极买入筹码的基金公司中,仅泰达荷银一家资金净流入超过10亿元,因为是外资;而其他基金买入净值都在1亿-3亿元之间,整体而言,买入积极性不大,应是在调整仓位。

    而从减仓的基金来看,卖出净值超过10亿的基金有三家,分别为嘉实基金15亿元、易方达基金11亿元、鹏华基金11亿元。卖出净值在5亿元以上的基金有12家(除去上述三家基金)。由此看来,这些基金的卖出力度仍然不小。以被基金减仓的净值计算,中国铁建、大秦铁路(601006)、浦发银行(600000)、中信证券(600030)、青岛海尔(600690)排在前五位。

    对于基金而言,未善尽维持市场稳定职责,而不少声音却为其护短,虽然,根植于其制度下的短期利益诉求,决定其必然难以秉持成熟的投资理念,决定基金的行为模式必然短期化。但基金却没有对市场尽其责!

    后市是谁所期望?后市又将如何?笔者只留下感叹与对管理层以及机构的遗憾!所遗憾者无非就是管理层以及机构是否还有对市场承担着责任。最后笔者无语。

    目前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在中石油破发之时,那么大盘新的底就3000以下。

    对于今日的盘面,笔者想不用再分析了,投资者一起期待有个反弹吧。

    笔者个人看法,仅作参考,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市场,杀跌不可取,降低损失要靠正确的解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