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换届先换车是“第一把火”吗?


   去年以来,基层党政机关进行了换届工作,一大批新任官员陆续走马上任。记者在基层采访时看到,这次人事变动,在一些地方带来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大换车之风。记者到鄂东三个山区县采访,三县接待记者的宣传部门的领导都是刚上任的,每人乘坐的都是刚买的新车。在江汉平原的一个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中有13人的职位有变动,有的是就地升职,有的是从别的县市调来,其中有9人换了新车。(4月15日《半月谈》)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调动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可是,在不少领导干部的眼里,地位变了,配备新车似乎理所当然,否则便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不能显示自己的威望。于是乎, “新官”上任先换车,竟成了“第一把火”,成了官场潜行的规则。

    如果说前任领导用过的小车确实坏了,不能坐了,买辆新的群众也能理解。看着一辆辆只用了几年就被冷落的小轿车,有的“折旧”变卖,有的交由下属“享用”,干部群众极为不满。

    正如记者在报道中所说,少数干部上任伊始,不将主要心思放在为百姓谋利益、为地方谋发展上,而是急于换“坐骑”,首先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将个人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前,这是忘掉了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宗旨,忘掉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笔者深有同感,由此也让我想起了王震将军“换车”的故事。

    有报道称,从1952年到北京工作直到去世前,王老坐过五台车。第一台是吉姆,从1954年一直坐到1970年,中间大小修过四次。后来实在不能跑了,又换一台旧吉姆。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后,给他配了台吉斯,后来换成了“红旗”。改革开放后,变成了“尼桑”。王老几次对司机说:“我们不能总想着换车,能跑就行。我死了,你就用这个车把我送到八宝山。”再后来,坐上了外宾赠送给邓小平、邓小平又转送给他的“奔驰”。1989年政治风波后,党中央提倡党政干部要带头坐国产车。王老几次指示工作人员把奔驰车上交。工作人员想解释,王老说:“别找那么多理由,交!”后来,工作人员把“奔驰”锁到车库里一段时间。王老去世后,这辆奔驰也上交了。

    想想看,以王震将军的身份、地位、威望和工作需要,换换“坐骑”是当之无愧的,可是他却偏偏坚持不换,这不仅体现出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高风亮节,更体现出廉洁奉公的人格魅力。我想,面对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坐骑”,那些上任伊始忙换车的“新官”会不会感到汗颜?

    应该说,我们今天的物质条件不知比解放初期要好得多少倍,但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精神追求不可无。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享受相应的待遇,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倘若满脑子想的都是贪图享受、追求攀比,搞特殊化,这样就会“引火烧身”,可能你的车子还没换成,或者说还没等坐热,人民群众就要 “换”你了。

    新闻链接:刹刹换届之后的换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