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2008年4月3日,2008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消费电子巨头海尔携手英特尔召开“数字生活,高清享受”新品发布会,隆重推出了基于英特尔突破性的45纳米技术的英特尔®酷睿™ 2四核处理器QX9300的全球首款海尔数字高清娱乐中心宝蓝V9。在3C融合的大背景下,家庭PC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与电视等家电产品的互联互通。海尔宝蓝V9的推出无疑顺应了这种发展的需求,通过源源不断的内容提供构筑以客厅为中心的娱乐平台,开创高清娱乐的大场面。
谁在尖叫:“中国系IT完了?”
本刊记者/老张
谁在尖叫?
浏览网络关于中国IT业的发展,“完了”的声音不绝于耳。笔者作为一个自身电脑使用者非制造者,对于中国系的联想一直情有独衷,并未感到使用本国的笔记本或者台式电脑有什么不方便和不安全的感受。
因此,对“中国系完了”的惊呼,笔者倒是充满了好奇的想探索下究竟。
首先那些惊呼的声音来自那里呢?
在细细盘查之下,一个惊人的发现浮出水面,原来在这些惊呼者多有较为复杂的从业经历,一般多为跨国公司中比较活跃的跳棋高手,从A到B在到C然后进入D的丰富经验是他们高声尖叫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些“跳棋高手”虽然标榜是中国IT资深人士,但是他们的从业经历一直是在跨国品牌中盘旋,因此,从个人私利而言,攻击竞争品牌成为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缺乏中国IT公司从业经历的选手们,最后圈定的竞争对手只有中国系了,于是攻击性的文字以利剑样的锐利凭借传播的力量杀向中国系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对比近期奥运火举被屡次非礼的事件,作为一个本土公司品牌的忠诚拥护者,对于这样的杀刺笔者深表遗憾。
面对竞争,人们总是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认为:“一切都完了。”而有的人偏偏认为,在挑战来临的时候,机会也悄悄降临了。
封闭的中国市场环境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成长起一批优秀企业,WTO后,中国企业完全裸露在全球开放的市场环境下,面临强大的国际对手,技术匮乏,创新能力弱小,对跨国巨头“技术依赖”寻求生存缝隙,机体升级能力低下,有人叹息:中国企业生存难啊。
以电脑品牌为例,同创、和光、海星、科利华这些曾辉煌一时的IT品牌已成 “昨日黄花”。早期IT产业剩下的是方正,联想,不少IT企业转行。西安的海星目前据说涉足行业10余个,从超市到纸箱厂,从房地产到饮料,从酒类到保健品。唯独不再生产海星电脑。
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前几年,IT是高市盈率、高成长的代名词。而伴随着IT从“热”到“冷”,存活的IT企业经历了生死考验。
从1998年,方正控股(方正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亏损1.68亿港元,到2002年前后危机暴露科利华等“问题”企业轰然倒塌。“冬天来临”“寻找棉袄”成为众多精英们日思夜想的问题。
中国IT走过网络股泡沫破灭,历史上首次负增长。IT上市公司的利润下滑。拼命花钱促销。成本居高不下。战略定位不清晰,产品定位模糊等历史过程,一批中国IT企业倒下了,一批新兴企业又站起来了。在挺过“寒冬”之后,肃整,调整,反思,反省……正在调剂力量重新发力中国市场。
我们完了?
对比跨国公司,中国系电脑品牌是否具备竞争的能力?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优势?
众所周知的一个“秘密”是,中国系电脑品牌和外资品牌一样,都是依靠上游技术输入的“组装”公司。
当联想收购IBMpc之后,技术的差距已经无几,英特尔为获得市场份额,大力支持联想,联想不负众望,在多年的努力之下逐步跻身国际化公司。
跨国公司终于按捺不住对于中国市场的控制,将中国企业使用不爽的价格武器操持起来。2004年,惠普抛出6999元M2000低价笔记本,DELL推出5999元Inspiro2200。IBM、东芝调低产品价格与国内品牌正面交锋, ACER、华硕,欧美系惠普、戴尔,以及国内品牌联想、方正,TCL,神舟等,都在这一价格领域布下重筹。权威专业网站Pconline.com和It.com上的数据显示,2006年5000元-7000元之间的笔记本电脑达到了150款,为2005年同期数量的3倍。2007年国产品牌价格再次下行,最低达2999元,以价格近身肉搏抢夺市场份额,血腥撕杀过后,企业库存因此下降,而市场整体价格能量亦因此下滑,国内格局出现明显分化。
国外品牌厂商频频打起了“低价”牌的重要原因是试图通过品牌的斩获能力获得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而中国系电脑品牌在此之前一直以低价格维持生存。然而,事与愿违,价格战之初,中国系电脑企业遭重创是因为不具备品牌的话语权,随后的竞争态势却没有按照跨国品牌制定的规则进行。
几个大事件,让中国系电脑品牌获得了竞争的力量,并且不是单独依靠价格武器。
首先,联想跨国收购,尽管广遭评论者诟病,但是依然无法忽略的是,联想因此成为国际品牌的事实。在跨国公司枪手的攻击下,联想依然挺立在中国系品牌第一的潮头,不退更进。成为国际化公司。
2003年海尔集团在两进两退之后高调宣布再进电脑,2005年7月,海尔润眼电脑惊艳亮相青博会,以高清显示、高响应、高寿命的差异化特点赢得了与会专家与媒体的一致好评。以此为起点,润眼电脑正式风靡全国,并获得了多项专业权威大奖,成为2005年度整机品牌商中少有的亮点;
2004年起,由中国政府自上而下推行塑造品牌,维护品牌,自主创新。中国企业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进步神速。
2007年海尔电脑销售进入国内三甲,首次超越索尼。
中国市场的竞争并没有按照跨国公司既定的方向发展,而是在中国系电脑品牌自发的具体分工和布局下朝向了更利于中国系电脑品牌成长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竞争是品牌力的竞争
在媒体上最常看到的就是“我们缺乏核心技术…… 。”这似乎成为中国系电脑的符咒。然而细细思考,外资品牌是否可以逃脱技术魔咒?核心技术缺失,这是国内IT企业难以改变的“共同”现实。外资品牌呢?这不是他们面临额现实吗?
同样在核心技术需要输入的情况下,外资品牌是如何做到最大化整合资源并区隔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的呢?
答案是:品牌力量
品牌是一个符号,在成为品牌之前只是一个注册商标。然而,正是因为因为蕴含了诸如品质,文化,品牌联想,服务,规模,销售,管理,战略,渠道,技术控制力,市场耕作切分能力,才使得一个品牌具备了足够的力量成为竞争的利器。
有专家指出,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中,中国的企业要成功首先要过体制关,然后才是管理关和战略关。惟有连闯三关,才能诞生世界级企业。
质疑的声音远比赞美更让人清醒,当业界质疑联想收购IBM PC风险太大的的时候,联想有自己的战略规划,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势在必行,并购是是最快的途径。回归过去三年联想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为中国系电脑品牌的这个表率而感到骄傲。没有3年前的收“购IBM PC”,就没有今天的跻身全球PC厂商前列的联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师夷之长以治夷。中国企业正是在一轮一轮血与火的洗礼中走到今天的。
联想“走出去”成为国际化企业后,国内IT“第二梯队”谁能“脱颖而出”?
综观中国系电脑品牌,神州,方正,七喜等品牌分别据守不同定位消费需求谨慎布局,对消费者消费习惯和需求基本做到尽可能满足。
而中国著名品牌海尔则尤其显得突出,他们不仅从上游资源的整合上,从产品创新上,对消费者的关爱上都显得独树一帜破具特色。早在2005年,海尔电脑经过市场走访发现,随着电脑在学校、家庭中的普及和网络服务内容的日新月异,电脑已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上网、玩游戏,孩子们乐此不疲,时间久了,就出现了眼睛干涩、流泪等现象。于是开发保护眼睛的“3H高清润眼屏”上市后一炮打响,此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在成功推出润眼电脑之后,海尔又将润眼技术运用到笔记本产品设计中,不断推出一系列的润清笔记本,一举解决了用户长期使用笔记本造成眼睛疲劳,损伤视力等难题。
“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今年IT数码产品推陈出新的趋势之一。有需求就有市场,“绿色”、“环保”的IT数码产品之所以能受到市场欢迎,原因在于它满足了人们的愿望:绿色的,健康的,才是安全的。
2006年11月,海尔&英特尔创新研发中心成立;2007年6月全面推行“HIM计划”。
2006年12月2日,海尔电脑凭借英特尔独家颁发的“双核平台转型杰出领导奖”、酷睿四核全国首发、海尔英特尔创新产品研发中心成立的“三级跳”,获得由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以及中国最大的IT信息服务商;
2007年4月,在北美电脑项目招标中,海尔电脑成功获得价值2000万美金,合计1.5亿人民币的4.5万台大订单,海尔电脑再次叱咤国际市场;
2007年8月31日,马其顿教育部与海尔集团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签署了10万台电脑的采购合同,合同额为2400万欧元,这是海尔集团在欧洲取得的最大合同。此次中标,标志着海尔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年11月,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与英特尔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在北京会面,双方共同签署全球范围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同月,海尔电脑营销中心入驻北京中关村,扎根北京、放眼全球。
2008年1月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上,海尔征服VM笔记本荣膺“全球顶级时尚电脑”前三甲;
2008年2月,海尔电脑与微软达成深度同盟,在北京中关村共同开设“海尔·微软3C体验店”;
2008年4月3日, 2008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海尔推出清晰度五倍于DVD的宝蓝V9,以前所未有的高清享受带给参观者视觉冲击。
宝蓝V9全面支持新一代高清DVD的蓝光存储格式,将高清电视缺乏内容支持的历史遗留问题永远地留在了历史中。据了解,利用高达25GB的单碟容量,蓝光可以提供5倍于DVD的影像清晰度,达到Full HD的要求,它同时支持多视角以及多路Dolby(杜比)TrueHD 7.1声道高保证环绕声信号。所以,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宝蓝V9都将为您的家庭娱乐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清视觉震撼!
据介绍,蓝光影片的解码工作,对解码器性能的挑战丝毫不逊色于最顶级的游戏,而在宝蓝V9上,通过海尔联合英特尔创新研发中心,推出了近乎完美的解码方案。宝蓝V9采用了基于英特尔45纳米技术的英特尔酷睿2四核处理器Q9300,在保持低发热和低噪音的同时,为电脑系统提供强劲动力。同时它使用了内置PureVideo HD硬件解码技术的NVIDIA GeForce 显卡,有着出色的高清视频解码性能和3D图形性能,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产品。该卡提供原生HDMI接口,可提供最原汁原味的图像及色彩表现能力。此外,虽然蓝光光盘的资源有限,但宝蓝V9却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源源不尽的高清内容资源,即蓝光高清影片的下载和管理,在与高清电视连接后,“免费”的蓝光高清影片将使您享受到至高境界的视觉震撼。
除了视觉效果,这款新品所带来的听觉震撼也是目前PC产品所望尘莫及的。宝蓝V9率先采用支持杜比最高清晰度的数字音频TrueHD解码技术的芯片,一步拥有可与顶级发烧音响相媲美的7.1声道纯净数字音频输出能力。同时,蓝光光盘充足的存储空间也为提高音频质量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海尔电脑台式机事业部研发总经理马江伟表示:“在全新的时尚外观下,宝蓝V9运行的核心依旧是英特尔提供的强劲电脑芯,是海尔电脑对于PC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据了解,宝蓝V9除了配有英特尔最新的45纳米处理器和具备PureVideo HD技术的NVIDIA显卡,还配备了服务器级别的2TB级超大硬盘,存储功能空前强大,100部全高清1080P电影、200万张高清晰照片、50万首音乐……为家庭高清娱乐提供了可靠保障。所以,一支宝蓝V9专属全功能遥控器在手,不但可以操控Full HD影片和音乐,还可以进行炒股、聊天、网络游戏等,在网络的空间里随心所欲。
当日,高以成表示:“ 2006年,也是在IDF峰会上,海尔&英特尔创新研发中心正式成立,揭开双方良好合作的序幕,今天又是在IDF峰会上,双方携手发布海尔宝蓝V9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又前进了一大步。在英特尔45纳米处理器强劲动力的支撑下,海尔宝蓝V9一定会以诸多创新功能为家庭娱乐提供更多的选择,今年我们将在45纳米处理器的普及上,一如既往的与英特尔展开密切合作。”
……
海尔集团强大的集团背景,跨国征战的经验和通道,全球分布的48个设计研发中心,与上游供应商的三强联盟缔结“HIM联盟”,整合3C+IT渠道的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配送,一流OEM企业合作,精准营销传播手段,消费者关怀产品创新理念使得海尔电脑在短短几年之内成为中国系品牌的又一个亮点。
双JI五化的战略,让海尔电脑更具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以联想海尔为代表的中国系正在以自己的行动和迅猛的市场收割告诉发出“完了”尖叫的懦夫们,中国系不仅不会完,还会更好更强大!
虽然,未来的竞争仍然惨烈。但,机会永远蕴涵在挑战之中,格局的重新划分往往决定在一瞬,多年的准备和筹划是否成功,成绩也是出现在一瞬。
在技术同质化的前提下,品牌将是下一阶段的主要竞争武器。
因为品牌的溢价能力意味着企业获利能力。
而品牌背后蕴含的管理,战略,渠道,技术,服务,质量,品质,需求引导,市场推动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国系品牌协调配置。
市场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