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锯掉你的椅背!


中国企业文化是在学习与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基础上而发展的,其成长过程见证了中国企业不断成长、成熟的历程。目前,中国企业文化界逐渐分化为不同的阵营与流派,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企业文化界的权威和专家,引人发聩的企业文化理论、观念而层出不穷,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然而,企业文化热潮涌动,我们既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压力和责任。企业文化人在其中将会起到怎么样的作用?企业文化能否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实现基业长青的梦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在于每一个企业文化人的努力与坚持。

 

企业文化为什么文而不“化”:只许州官点灯,不许百姓放火的潜规则,造成了鸟语与兽言的隔膜

 

目前,企业文化现状的确让我们乐观不起来,企业文化只成为了悬挂在墙上、写在文章里、挂在嘴边的企业文化。一大堆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企业内刊,振耳发聩的企业歌曲和口号,如火如荼的派对活动……在形式十足的表面文章氤氲下,企业文化圈内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企业文化人将自己的屁股稳稳当当地钉在高高的椅子上,心甘情愿地成为企业领导人的“御用文人”。他们将自己的眼睛聚焦在企业领导身上,专心研究领导人的讲话和理论,处处引经据典,将其神化为“**思想”。或者埋头在典籍浩瀚的书海中,堆砌着企业文化的经典巨作。一味地将这些企业家的片言只语上升为企业文化,盲目地推行下去,整日里无暇顾及员工的意见和看法,根本不会想到,对早已偏离企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文化必须进行纠偏。

因此企业里便有了“鸟语”和“兽言”不搭界的沟通短路,企业高管每天唠叨着高屋建瓴的“鸟语”,而企业的员工却总是无法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接受。

 

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画一张美丽的蓝图,种下龙种却收获跳蚤的悲剧在于企业文化是否真正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当报纸、杂志、电视各种宣传媒体充斥着喋喋不休的说教,终究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难道建设企业文化就是为了撑撑门面罢了,这是每一个企业文化人良心与职责拷问。

当前,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期望达到基业常青的目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完善的确需要先进的理论和观念作为指导,从实践当中,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理论,而不是闭门造车之后所总结出“教条”的理论。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和企业文化的理论是必须经过不断实践,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道路。

可是,有的企业文化人只懂得座在高高的椅背上夸夸其谈,将自己脱离了员工,成为企业领导人的附庸。他们沉迷于附庸风雅的做作,写出几篇风花雪月的文章,喊出几句空洞无力的口号,舞出几脚花拳秀腿的功夫,就觉得他们已经在企业文化的殿堂中可以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了,成为企业文化界的权威和专家了。然而,他们所极力推动的企业文化建设,只不过是一场“文化”运动而已,失去了广大企业员工关注和支持的企业文化,就彻头彻地成为一张挂羊头、买狗肉的幌子,也就是违背了当初建设企业文化的初衷,真可谓种下了龙种,却收获了跳蚤。

 

文化如水,水亦载舟,水亦覆舟,企业文化管理者就是企业的布道者,必须恪守心灵的契约,以文聚才,以文化人

 

“水亦覆舟,水亦载舟”,唐朝开过皇帝立世民就悟出了治国道理。那么作为企业文化人“处企业之高,则心忧企业发展;处文化之远,则关注员工心声”。企业文化人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尽快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深入到企业当中,真诚倾听员工的心声,从实践当中总结出具有真正意义的企业文化方法与理论。同时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则义不容辞担当起企业布道者角色,将企业文化的力量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2005年年初,惠普的董事会对其CEO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削权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惠普文化向来都是以和谐并且交流畅通而著称的,卡莉上台后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政,尽管第一季就使得公司收入增长了10%,获利也提高了7%,但是她的改革并未取得相关共事者的支持,全凭一己权力推行;她几乎不与员工进行任何的交流,但下属若达不到要求目标就得提头来见,因而在员工内部累积了不少反弹声浪,公司绩效也不进反退。

2003年,当并购康柏没有达到理想结果时,卡莉也就彻底失掉了支持。一位员工甚至在写给《福布斯》编辑的信中称卡莉·菲奥莉娜在惠普失去人心,她在公司不受欢迎。惠普大多数员工都不愿意跟随她。20053月卡莉·菲奥莉娜辞职消息发布后,当天惠普股价上涨了7%

这里我们权且不谈卡莉自身的能力大小,也暂不考虑惠普自身的能力大小,也暂不考虑惠普经营中是否还存在其它问题。但是就卡莉这种脱离员工的激进管理方式,也就是她所提倡的“企业文化”理念而言,连华尔街的分析师也认为:这也许成为了卡莉·菲奥莉娜在惠普下台的根本原因。业内人士和惠普的员工的看法也是基本相同,那就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卡莉没有融合到惠普的企业文化当中,没有成功扮演企业牧师的角色,失去了“人心”的卡莉走向了她的惠普的穷途末路。

所以,企业文化人不要将自己的眼光高高在上,不要坐在高高的椅背之上,请锯掉你的椅背,深入到企业员工当中,将人性化管理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文化真正做到以“文”而“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