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中的导游小妹



 

雁荡山中的导游小妹

 

文/戴欣明

 

 

 

 

 

雁荡山中的导游小妹

 

文/戴欣明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江浙工作,但是工作以外的游览时间甚少,不强迫自己去旅游还真的抽不出来时间。2004年冬天,怀着儿时的遐想去了趟雁荡山。

 

第一次知道雁荡山是在中学课本里,读《徐霞客游记》给我满天遐想,……留下的印象是环山中的大坑,这次去确有这样的感觉。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1613年,1632年徐霞客两次游历雁荡山。

 

我再描写雁荡山有些多余,因为有徐霞客大侠的游记在此,我岂敢妄为。到是我经历的几件事一定是徐霞客大侠没有经历过的。

 

这次去雁荡山时值春节的前几天,整个雁荡山没有多少人,去的是北雁荡山,我们住在名叫《雁荡山山庄》的酒店,温州的朋友帮助订的,是雁荡山最好的酒店之一。整个酒店几乎没有什么客人,在游玩的路上发现《朝阳山庄》酒店,这间酒店的名字是江主席题写的。我们信步心爽就去里面吃了一餐,发现人家有空调暖风,突然想到我们住《雁荡山山庄》没有,在回去的时候同总台讲了一下,回到房间里居然有了空调。我一时有些不好意思,认为自己有些自私,好在同伴怕冷,这给我些许安慰。这个酒店就是为我们这几伙人开的暖气空调,应该说做我们几间房的生意绝对是亏本,从早餐的客人中可以看出,我们去的时候是淡季,两次早餐都是我们一对。

 

游历雁荡山,导游小妹是不能不请的,雁荡山很大,不然不知道要去那里。好在我们是自己开车,走起来也快,景点之间也是有些距离的。我们请的导游小妹是温州城边上的小镇上的人,这几天他当班,其她导游小妹不原意这时接待客人,都回家过年了,她和经理两个人在旅游部看摊。导游小妹可谓是服务周到,不单让我们游历了很多仙山圣水,也指引我去遍风景点所有的厕所,为什么?我原意吃面食,头天晚上看到有间面馆,虽然晚餐已经吃过,但是还是嘴馋,就吃了碗刀削面。问题就出在这碗面上。开始没事,但是到了早上就开始泻肚,然而胃口还好,就没有太在意,因为已经同导游小妹约好一天全陪同,就和伙伴上路了。这一路我足足上了十几次厕所。导游小妹一点怨言都没有,中餐之后我还不得不卧床休息一下,导游小妹也是和我的同伴默默陪同。

 

说的到是奇怪,一天下来游玩景点,上厕所,到晚上的时候泻肚也好了。麻烦小妹一天导游费是100元,想多给她50元,想补偿我泻肚造成的拖累,但她说什么都不要!

 

如今,我还时常怀念雁荡山的游历经历,感觉甚好,除了那间不卫生的“面馆”,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在满足我儿时的梦想的同时,《雁荡山山庄》、导游小妹的服务是我怀念雁荡山的理由。

 

 

去雁荡山的路上

 

 

 

合掌峰,中间有个寺庙,那天到的太晚,没有能上去。在山门的地方听到山上有很大的声音,马上贴着山门而立,山石雨倾盆而下,而我们安然无事。

 

在游玩的路上发现《朝阳山庄》酒店,就去里面吃了一餐。这间酒店的名字是江主席题写的

 

在游玩的路上发现《阳明山庄》酒店,就去里面吃了一餐,发现人家有空调暖风

 

到那里都喝当地的啤酒

 

卖了一箱子啤酒送朋友

 

 

晚上的灵峰岩景观

 

白天的灵峰岩景观

 

我们住在名叫《雁荡山山庄》的酒店,温州的朋友帮助订的,是雁荡山最好的酒店之一

 

拍这张相片是在找厕所的时候拍的

 

山上有表演,也是为我们一对旅游者表演

 

有人从山上攀岩而下,上面的红点是那人。边上是导游小妹

 

 

缆车

 

雁荡山,一个大坑!

 

 

 

 

远远的地方是我们来的隧道

 

 

 

海草化石,证明这里原来是海洋

 

雁荡山独特的岩溶地貌

 

 

 

 

 

 

 

 

 

 

 

 

 

徐霞客游记之游浙江雁荡山

 

游雁宕山日记

雁宕山,省称雁山,今称作雁荡山。山顶有积水长草之洼地。故称"荡"据传秋时归雁多宿于此,山亦名为雁荡山。其山在浙江温州地区,并分为南、中、北三段,北雁荡山面积最大,灵峰,灵岩,太龙湫为雁荡风景三绝。此日记所记乃北雁荡山游程,对其三绝皆有记叙。

 

  该记主要记叙了作者游览北雁宕山一路所见。记中对北雁宕山主要景观灵峰、灵岩、大龙湫三绝加以了详尽描绘,并对许多细微奇景如龙鼻水、老僧岩、独秀峰等也进行了描绘。该记层次分明,语言奇峻,尤其对山形水势之细微区别的把握极见功夫。写景亦非单独写景,而是极大地融进观察者的主观感受,读起来倍增真实感,其艺术感染力也得到加强,特别是13日、14日两日记,文字奇峻中见优美,具形具象、亦景亦情。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aò。

 

  十一日 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挺立,如幞头巾之欹倾斜。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按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洞。则窅yǎo深远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 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山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嶂zhàng高险如屏障的山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gàn红青色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十三日 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形容道路险绝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平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jù那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雨廉纤不止细雨下个不停,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 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dié丘垤即小土堆,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同“陡”,下同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zhì登。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破,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日落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相关背景资料

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袁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

 

 

北雁荡山

   

北雁荡山位于乐清市境内东北部,万山重叠,群峰争雄,悬嶂蔽日,飞瀑凌空,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荣获"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目前,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北雁荡山,群峰峥嵘、怪石嶙峋、洞壁幽深、泉瀑雄奇、梵宇壮观、古木参天,自古就有“寰中绝胜”之誉。雁荡胜景可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显圣门、雁湖5 个景区,景点多达380 余处,计有102 峰、64 岩、26 石、46 洞、14 嶂、18 瀑、28 潭、13 坑、13 岭、10 泉、2 水、8 门、4 阙、7 溪1 涧、8 桥2 湖、5 尖2 峡等,其中尤以峰、洞、瀑、石取胜。雁荡奇峰林立,较为著名的有卓笔峰、独秀峰、玉女峰、双鸾峰、金鸡峰、双笋峰、展旗峰、巨柱峰、剪刀峰等。这些奇峰或拟兽或拟物,形状栩栩如生。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去观赏,则有一峰多态之神妙。例如被称为“雁荡三绝”中的灵峰,从灵峰寺左侧看时,只见一山劈为两峰,两峰宛如双手合掌;当夜幕降临时观望,此峰酷似一对紧紧相偎,情话切切的伴侣,在朦胧月色的衬托下观望,却幻化为一对丰满的乳房;再变换一个角度仰视,又好似一只敛翅的雄鹰。所以灵峰又有合掌峰、夫妻峰、双乳峰和雄鹰峰之称。

   

雁荡46 洞中,以观音洞最高、天窗洞最险、仙人洞最大、仙姑洞最奇。观音洞嵌于合掌峰中,最早为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洞高100 米,宽深各40 余米,洞内佛楼倚岩而建,高达9 层。入洞口处为天王殿,内塑四大金刚,殿后有377 级石磴,直达顶屋。顶屋为观音殿,其余为僧舍。从第8 层楼左壁往洞口看,可见一尊一丁点儿大的观音佛像端坐在莲台上,此谓“一指观音”。从洞顶往外望,天空仅留一线,人称“一线天”。洞内尚有洗心,漱玉诸泉,最顶层的大殿旁还有一处洗心池,水质清淳甘洌。

    

雁荡瀑布以大龙湫、散水岩、西大瀑、梅雨瀑、三折瀑等最负盛名。这布终年奔泻不息,随着季节、晴雨、风力的变化,形态各异。有的如匹练横空,银河倒挂;有的似珠帘成串,烟雨霏霏;有的凌空飘洒,因风作态,号称“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瀑布位于马鞍岭西3 公里处,水从连云嶂下来,高约190 米。徐霞客曾在游记中写道,每当大雨刚过,“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雨水少时,瀑布从半空中飘忽而下,不到几丈,犹如烟雾。微风吹来,随风飘转,落入潭中,忽成圆圈,忽成曲线,其状恰似游龙戏水。清代袁枚在《大龙湫》诗中曰:“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此诗写出了大龙湫瀑布高悬的气势。雁荡山屹立于东海之滨,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游览胜地,也是休养佳处。雁荡山土产丰富,毛峰茶、石斛、香鱼、雪梨、观音竹是久负盛名的“雁荡五珍”,游人来此赏美景、品名茶、尝佳肴,可一饱眼福、口福,乐趣无穷。

 

 

南雁荡山

   

南雁荡山,简称南雁,位于平阳县西部,距温州市区87公里,属国家级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景区。主峰明王峰,海拔1077.7米,山顶有泥塘沼泽,秋科时节有大雁在此栖息,且与北雁荡山遥望相对,故名南雁荡。 

   

南雁荡的开发实较早于北雁荡,五代时高僧愿齐就率门徒三百在此开发。南雁景区面积97.68平方公里,群峦叠翠,怪石峥嵘,飞瀑溪潭,幽洞石堑,景色无比瑰丽。共有67峰、28岩、24洞、13潭、8潭、9石,向称"浙南第一胜景"。有东西洞、顺溪、畴溪、石城、东屿等景区,其中东西洞景区景点最为密集,景色雄奇,蔚为壮观。在半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始建于宋代儒教会文书院、仙姑洞道观和唐代的观音洞寺院,三教荟萃,国内罕见。

   

东洞 洞高10米,宽5.6米,深100余米。洞口丹崖翠壁,巍然挺立,人称"五色屏风",亦叫"石天门"。在东北洞壁上方,有一笔直如柱,高40多米的华表峰。下面有一石梁横空,呈半圆形门,酷似古牌楼,上刻"东天门",入内便是"会文书院"。

会文书院 原是北宋时陈经正、陈经邦兄弟读书之处,后来朱熹曾率弟子多人在此讲学。清光绪重建。晚清著名学者孙衣言为此题联:"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至今尚存。

   

书院右侧山上悬崖下,便是南雁著名的观音洞。洞高21米,宽45米,有古刹依洞而建,别具风格。四周峰峦叠翠,怪古嶙峋,有普陀峰、蝙蝠峰、卓笔峰等景点。右侧"一线天"由大悬崖凌空夹峙而成,高百余米,中间空隙仅一米,登160级石阶方可抵达绝顶。

   

西洞又称"仙姑洞"。相传南宋时,闹村朱氏,名婵媛,十六岁时出家为道姑,遁居此石洞"辟谷二十年",常采药为人治病,下药立愈,后不知去向,人们在洞口建道院以纪念。洞高18米,宽44米,深29米,建有七间三层楼阁,屋宇大部与洞连接。洞内有十八进士洞、连环洞等。洞外有珍珠泉、石斧岩、玉液池、怡心院、三台道院、朝天鲤等景点。在洞前眺望,十二峰错落有致,各以形赋名:有蝙蝠峰、文笔峰、玉女峰、老人峰、三台峰、会仙峰、美女梳妆等。

 

 

中雁荡山

 

中雁荡山原名白石山,乐清市西南10公里,距温州市区20公里。辖玉甑、西漈、三湖、东漈、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总面积93.44平方公里景点300余处,境内以峰雄嶂险、飞瀑流泉、洞幽寺古、湖光山色、潭碧林 翠著称。历代文人雅士慕名而来, 留下大量珍贵的墨迹,为山色增添光彩,南朝谢灵运诗云:“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宋朝王十朋也写道:“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这些都是对中雁荡山的称赞。

   

中雁荡最为著名的当属是西祭和玉甑景区。行程若从温州出发,可先到乐清白石,然后沿山而行至石门。西祭的地貌似北雁荡山,有21胜景。全山峰蛮陡峭,洞谷深邃,溪碧泉清,景奇石怪,兼有雄奇和清幽之长。玉甑峰,海拨高500多米,峰下有玉虹洞,誉为“天下第二十一洞天”,洞内有玉屏禅寺,雕梁画栋,古意盎然。与玉虹洞隔峭壁相望有白龙洞,洞内也有楼。这中雁荡洞洞想套,趣味横生。

   

中雁的名气虽不及北雁荡,但不少温州的名人也颇为青睐。如南宋王十朋《登白石山》,有过“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 。路从飞鸟头上过,人在白云深处行”描述。叶适“白石净慧院经葳记”则赞美说:“乐清之山,东则雁荡,西则白石, 行至上水,陆见巨石冠于崖首,势甚壮伟,去之尚数十里外,险绝有奇致。其山麓漫平,深泉衍流,多香草大木,陆地 美”。近年中雁荡山的人气指数开始攀升。

   

中雁荡游山玩水,有三种选择,一是沿大路看水;二是傍水而行,路途较为艰险,但奇景比比皆是;三是上沿路蛇行,下山顺溪而下,可兼得山之乐`水之乐。这里的水极清,树绿得浓酽。中雁山穷水尽处常有一泓清泉相迎,峡谷幽 ,杂花生树,清潭照人,别有洞天。

 

 

东雁荡山

   

东雁荡山又称半屏山景区。民谣日:"并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大陆半屏即为此。景区面积0.95平方公里,东部沿岸断崖峭壁,犹如刀削斧劈,山成半片,直立千仞。连绵数千米的绝壁依次展开惟妙惟肖的迎风屏、赤象屏、孔雀屏、鼓浪屏等巨幅岩雕画屏,是目前发现的全国最长最大的海上天然岩雕,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海上天然岩雕长廊"。景区还建有“海上岩礁园”,听涛观礁,海上攀岩,堪称奇绝。   

   

半屏山犹如屏障横断大海,威镇巨澜,怒截狂涛,气势雄伟,险峻壮观,半屏山景区的主要景点也在东南面的断崖峭壁上。“黑龙腾海”便是其奇观之一,一条长约百米的黑玄岩地质带夹在大片黄石崖中,其势左高右低,黑岩一端长出双角,形似龙头,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黑龙将要扑向大海。   

   

盼归亭是一座建立在半屏山上的石亭,因渔人皆在此等待归航的亲人而得名。单体海拔57.5米,坐西朝东,是个六边形的停滞,有六根长3米、直径0.05米的的石柱构成,亭内可以观赏海岛景色。   

   

从洞头码头乘船10分钟,登山4000米即可到达,周边可绕山观半屏山,与仙叠岩、竹屿景区、大瞿岛景区隔海想望,旅游环境很好。

 

 

西雁荡山

   

称泽雅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境内,相距市区35公里,景区总面积128.6平方公里。区内景观以群瀑、碧潭、幽峡、奇岩为特色,融朴野的山村风情为一体,有金坑峡、七瀑涧、高山角、珠岩、西山、龙溪、崎云、五凤八大景区,230多处名胜景点。此地原名“寨下”,泽雅是“寨下”温州话的译音,西雁附近还有一个泽雅水库。一到西雁,你就会被迎宾瀑的美景所折服。这里一派峡谷飞瀑风光,九龙瀑三折瀑布连成一幅百余米高的水幕,势如九龙喷水;鳄鱼潭嵌在石壁之中,水清见底;珠岩直径为23米,人称“天下第一珠”。摇摆岩一推则动,雷响岩一动则响,漆树、桂花、枫树等七种古树七形七色同寄一树。

   

泽雅的水碓很有名,共有270多座,它借助地势,利用水源,有二连碓、三连碓,最典型的是景区门口石桥村的南斗四连碓。“老大”排水给“老二”用,“老三”排水给“老四”用,是一水多用的典范。排水时皆成小瀑布,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体现。

   

金坑峡景区是泽雅的主要景区之一,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距市区35公里,总面积3.19平方公里。境内山清水秀,林郁竹翠,峰险洞幽,岩怪石奇,瀑美潭碧,素有“浙南大峡谷”、“温州第一峡”美誉。

   

金坑峡内一溪九瀑,形态各异:有半岭飞瀑、金坑银瀑、珠绫瀑、龙须瀑等,一瀑胜过一瀑,瀑瀑引人入胜。峡内奇峰怪石,移步换形:有老鹰岩、金鸡石、天柱峰、五指峰、蜡烛门、金蟾望月、狮子饮水、悟空脸谱、老翁听瀑、大小天门等,鬼斧神工,叹为观止。此外,还有通天洞、穿山洞、盘丝洞、峡谷天池、雄狮舞球和千年红豆杉群落等众多景点。

   

景区内人文景观得天独厚,保持着南宋通往京城的驿道古栈、古代原始造纸作坊、三个原始古村落以及古桥粱、古庙宇等众多景观。还有仙女浴池、七姐妹树、仙女更衣洞、岩太师洞等优美的传说。

   

景区内新开发了“农家乐”参与性休闲活动,有舂米、磨麦、做豆腐、捣年糕、贴春联、农家耕作、原始造纸、碧潭泛舟、溪边垂钓、混水摸鱼、峭壁攀岩等10多个趣味盎然的项目,并设有“山乡器具博物馆”,是体味农家生活,领略民俗风情的胜境。

 

 

最佳旅游时间

 

春 夏 秋

看瀑布,当然是在雨水丰盛的季节,五六月或八九月,挑个雨后晴朗的日子,看200米落差的大龙湫,确像一条巨龙从天而降,巍为壮观。

  

游灵岩时要安排好时间,莫错过每天下午三点的飞渡表演,如果天气好的话,表演时间在一小时之内。

 

游灵峰一定要看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时都披上神秘的盛装,惟妙惟肖,再加上导游给你天花乱坠地一吹,如入仙境一般。

 

特色餐饮

    

雁荡山八大名菜:鸡末香鱼、蟠龙戏珠、雁荡石蛙、土豆野味煲、美丽黄鱼、蛤蜊豆腐汤、碧绿虾仁、清真海蟹。在品尝海鲜美味的同时,应注意身体,尤其是北方的游客,切不可暴食。

  

到雁荡山,还不得不品尝一下它独特的传统风味小吃。许多游客畅游雁荡后都说:“观山景、尝小吃、品海鲜,其乐融融。”雁荡风味小吃讲究色香味,只要观其色、闻其香,顿使胃口大开,著名的有香螺、番薯粉丝汤、雁荡烙饼、米粉丝面、茴香五味豆腐干、绿豆面等。

 

 

特色活动

 

中雁荡山下的白石镇,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初十大会市,历史久远。史书最早记载见清道光《乐清县志》:“白石市,在九都,三月初十”。相传早在宋末元初,集市就已形成。市日历时一周,农历三月初十为高峰期,规模宏大,万商云集,百业兴隆。三月初十,在清明节前后,春耕来临之际,历来购买锄、镰、犁、耙等各式农具,簟、镰箩、畚斗、等各种农家用具,是市日一大特色。集市中心场地“马道滩”,过去是一片面积约50亩的沙石滩,滩内棚架摊位星罗棋布,交易的商品、农副产品、山地货种类繁多。人们在市场上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必需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工业方面的产品和配件。现在,中心市场“马道滩”已建成一幢幢居民楼和商品,集市贸易分散在集镇各条街巷和空旷场地,见缝插针,拥挤不堪。据1988年不完全统计,仅三月初十1天,上市人数超20万人次,参加交易商店摊铺达1400余家,仅专卖服装、布料、针织品、鞋类的个体商贩逾1600人,其他工业品、手工业品、土特产等有1000多个品种。商品成交额近1000万元。客商除来自温州各县市外,还有从外省赶来参加。

 

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