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与少数---抵制运动之我见


  多数与少数

  我向来就不信多数人的意思总是对的。我可以说多数人的意思是常常错的。大跃进的时期,大数的人是认可毛泽东的观点而反对彭德怀同志的,但事后看来,却是多数派错了,并且还错的不轻,可是,少数人的意思并不因此就没有错的了。我们主张什么人都应当有言论的自由,不论多数少数都应当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可是,我们固然反对多数因为是多数就压制少数,我们也不承认少数因为少数就有鄙夷多数的权利。

  中国人向来是不容异己的论调的,所以在全国鼎沸的时候,有人居然肯冒众怒出来说几句冷话,只要他是有诚意的,我个人十分佩服他的勇气,不管他说的对不对。可是他的勇气不一定就使他对了。这次抵制法国企业已经演变成为了一场国民运动了,响应的人显然是多数,但也少数的人是反对的,有人把这次的国民运动与义和团拳匪来相比较,实在未免过于不偏不类,外国人,因为他们始终“什么都学不到,什么都忘不了”,自然这样的想。中国人自己如若不看见这百年来的进步和分别来,只可以证明他们自己的不进步。至于人家已经打了头阵,自己跟在后面说便宜话,还要以“理性”自负,我听着都着实有些替他肉麻。

  我的一个朋友在QQ上告诉我,我们不能够这样超然,我们应该表明我们的态度,我们再不能再软弱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清朝了,我们不能够再什么都逆来顺受了。他的观点是很应该代表今天的多数派的。

  的确,中国许多人自从国力的上升以来,一听见外国人就反感,一看见外国人就仇视。今天我找顾彬的资料,在google上居然发现了新疆作家王刚的叫声:让葛浩文和顾彬这样的帝国主义分子滚回去。这与民国早期的一味软弱通是一样的不得当。

  我是不赞成高唱对抗的。心理学里的同类反应法则不得不让我们正视这个问题,我的朋友David张,才从美国回来,他告诉我的事实是,在事件一开始,美国普通民众对藏独与统一派的对抗是持看把戏的态度的,但支持奥运的统一派的行动已经让美国人感到不安起来了。冲突的必然是我们的爱国青年亡命他乡。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对抗并无助于全球一体化,它只会激起整个的东西方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对抗,在我们崛起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韬光养晦,更应该警惕这种对抗,甚至应该避免这种对抗,对于当前这个敏感的时期,我们所需要的更应该是费边主义,公元前217年,古罗马大将费边接替前任败将的职务,迎战迦太基的一代名将汉尼拔.费边采取了避其锋芒,改用迅速、小规模进攻的策略,从而达到既避免失败,又打击对方的目的,最终击败了汉尼拔.,从此费边主义成为缓步前进、谋而后动的代名词.事实上,在整个国际关系上我们也应该做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