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为何要创建自己的私募股权基金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公司私募基金。以下是一家境内企业集团未来私募股权基金的部分基金募集方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             组建公司私募基金的战略意义

 

1、  投资现状:

 

*         集团本部主要承担较大项目的投资

*         各事业部根据本身业务寻求相关或上下游整合的投资机会

*         以产业投资为主,要求持有绝对或者相对控股的股权

*         投资偏好于成熟企业的横向整合,或处于产业周期中、后期的领域

*         独享或分享较大分额的投资风险

*         对被投资公司实施集团化管理

*         于境内、香港持有多个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

*         于资本市场融资外,依靠企业积累与外部借款所获资金进行投资

 

2、存在的问题

 

*         集团本部投资资金压力大

*         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要求导致承担项目的风险的分额较大,多元化的分散投资体系,加大了市场风险

*         投资回报取决于规模效应的整合成效或成本领先的战略实施

*         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难以维持长时间的高度发展所需的利基

*         主业市场品牌形象维护的需求导致退出成本高

*         短期投资获利压力大,缺乏对中长期投资以及未来获利项目的投资信心

*         偏好于报表收益,未来市场价值未受关注

 

二、             投资基金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         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风险

*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         集团产业运营的背景可以为基金提供一个退出渠道以及为自己进入新行业打开一个窗口

*         技术储备以培育未来的长期竞争化优势

 

三、             我们的追求

 

投资回报

 

企业主业行业利润持续走低是一种必然规律,集团上市后面面对更大的盈利需求,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培育,而面对整体市场变化的压力增大,多元化或是专业化哪一种模式更能适应未来市场需求,还不是我们目前所能判断的,在分散投资以及平衡风险的状况下,集中管理分散的投资资源以获取投资回报,较之于单纯的扩张集团投资结构图要更加有利。

 

关键/核心技术

 

产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拥有关键或核心技术对于竞争力的提升的意义,而对于关键或核心技术的投资受限制于其开发周期,开发成本、开发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影响,对于单纯的消费品制造商来说,微薄的利基结构不足以支撑其投资需求,利用投资基金可以用来分散一部分的投资成本以及投资风险。

 

四、             未来基金规模和投资规模

 

*         初步设想的第一期基金规模拟订介于500-1000万美元之间。

*         通常基金投资规模介于1000-25亿美元之间,资本实力特别雄厚的财团或者大型企业集团,政府机构的规模很高,GIC管理的新加坡政府外汇储备的投资基金高达1000亿美元。基金规模取决于投资需求,通常基金投资项目不会要求控制股权,单笔投资额约为300-500万美元左右。

*         单笔基金投资项目过多会造成基金对被投资项目的管理流于形式,不能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以及管理咨询服务,对被投资项目的 以及投资回报不利。

*         本基金尚无在风险投资行业的经验,需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行业运营的规律,首批基金的业绩将影响后续基金的发展。

*         中等规模的基金规模是较为有利的选择

 

五、             资金来源

 

*         主要出资人是集团本部

*         其他有限合伙人的选择范围:产业相关企业的投资人,各具有丰富资本运做经验的财团,投资银行。

*         是否选择集团内其他各事业本部作为基金合伙人,为基金未来业务提供可能的市场协同。

*         内部员工或者管理层的小分额认购。

 

六、             投资方向

 

*         投资方向的选择是确定基金投向以及募集基金所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         目前国内投资主要集中于IC/互联网/通讯业,这三大领域可以选择作为我们首只基金的投资方向。

*         我们的目标不是的单纯的风险投资基金,因而可以不设定对投资标的产业周期的限制,主要集中于投向初创期、成长期以及扩张期的未上市企业。

*         比较来看,产业链的上游以及终端对产业利润的分配具有更高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