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伯增收10万的网络生活


曾德心老伯,今年75岁,客家人,家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在城北镇,曾老伯的知名度非常高,因为他是这里的“信息通”,周围的邻居经常来找他咨询。

 

前不久,去广东省梅州市考察了梅州山区信息化建设项目,接触到了山里的农民老伯、山里的小学校、供销社,看到了他们使用电脑、应用互联网的实际情况,信息进山村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益处。在跋山涉水的过程中,自己也深切地感觉到,山区信息化,并不容易。

 

此次考察中,老伯伯的干练和他那与时俱进的滋润日子、山村小学生纯朴的眼睛、农民领到赠送的电脑时那轻快的步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很有趣。这里先说说曾老伯通过信息化增收的网络生活吧。

 

梅州位于广东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我们从广州坐了足足5个多小时的汽车才到了梅州。去曾老伯家时,车开到离他家还有大约一公里处就停下了,因为他家在山上。

 

现在,曾老伯每天的网络生活是这样的:每天基本6:00起床,先看两个小时新闻,然后开始喂猪,中午也经常上网,晚上除了看看电视,还是以上网为主,一直到11:00。

 

从去年开始,曾老伯家成为梅州农村信息网桥项目的试点成员,家里的宽带是1M,每年的费用是400元,其中,298元由信息网桥项目资助。最重要的是,农村信息网桥项目中的“网桥网”给曾老伯带来了很多的商机,解决了大问题。

 

通过网桥网,曾老伯一家可以查询农产品价格信息,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对他判断自己的投入方向起了很大的帮助,“今年多买鱼苗,还是多买小猪,我很早就知道了,邻居们也常来打听”。

 

农民经常遇到牲畜生病的问题,以前家里的猪病了,曾老伯就骑着车到处问,现在通过网桥网就有人上门来给猪看病。

 

据曾老伯介绍,有了信息化的手段,一年的收入能增加10万。信息通畅,养护知识丰富,猪也长得好,曾老伯养的猪每只至少能卖1000元,“比别人卖得价钱好”。

 

另外,对曾老伯来说,有了网桥网,最大的改变就是方便,“坐在家里,打个电话,问题就都解决了”,这样,曾老伯也有了时间上网看自己喜欢的足球新闻了,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滋润。

 

曾老伯家有三台电脑,据他自己讲,他的儿子是电脑高手,所以,曾老伯接触电脑、网络也比较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上了网。现在,曾老伯则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创造了新的收益。

 

目前像曾老伯这样的山区农民并不多,很多农民不要说上网,家里连电脑都没有。希望曾老伯的网络生活能起到示范作用,让更多人走上信息致富的路。

 

山区农民的信息化少不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各方的帮助,像梅州山区信息化建设就是在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广东移动与爱立信公司三方努力下共同开启的,其中,爱立信(中国)公司投入价值1000万的设备,广东移动投入价值1000万元的配套网络建设和维护设备。通过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真正达到信息下乡、信息进村的目的。这一项目从2005年开始着手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预告:关于山村小学的信息化、梅州三防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情况以及并于山区信息化发展的思考,我将会继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