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国王的民主之旅


  (本文为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4月号约稿)

  当权者为了巩固权力而不择手段、争来斗去,这种情况古往今来可谓司空见惯。然而,在世外桃源式的神秘王国不丹,却上演了一场国王主动放弃“绝对权力”而推行民主的运动。

  3月24日,不丹首次国民大会选举成功举行,标志这个国家将正式由君主制过渡到议会民主制。根据规定,议会对国王将有罢免权,若获得议会三分之二的投票赞成,议会则可以弹劾国王。有趣的是,这场别开生面的民主运动,竟是由国王父子二人精心策划并一手推动的。

  不丹,梵语的意思是“西藏边陲”,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国和印度之间,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人口73万多,全国一半领土在海拔3000米以上,享有“最后的香格里拉”美誉。不丹人相信自己是龙的子民,因此也被誉为“神龙之国”。这是南亚地区唯一的藏传佛教国家,也是南亚最封闭的内陆国家。

  不丹国王的民主之旅要从老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说起。1907年,辛格的曾祖父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旺楚克王朝。1972年,时年17岁的辛格登基,成为旺楚克王朝第4代国王,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国王。他兼任陆军总司令,并享有最高司法权。

  辛格早年曾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思想颇为现代。他深受不丹百姓的爱戴,有“平民君主”美称。在他的带领下,不丹从一个连红绿灯都没有的国家变成了一个道路、桥梁、学校和医院等基础设施齐备,工业也初具规模的国家。以前靠援助解决温饱的不丹,现在年人均收入已达712美元,在南亚算是较高的。

  辛格国王在其30多年的统治生涯中创造了两大备受世界关注的杰作。第一大杰作便是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行的“全民幸福计划”。与经济学家提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同,辛格在不丹首先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他认为,“国民幸福总值”主要包括发展经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和实行良政等4方面的内容,其最终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辛格的另一大杰作便是推动不丹的民主运动。这位处于威望与权力之巅的国王坚信:“管理国家,众人比一人合理”。因此,他不厌其烦地告诉臣民:“根据血统而不是能力选择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是不明智的。”1998年,他作出一个让国民震惊的决定:主动解散内阁,对国家行政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他宣布自己不再兼任政府首脑,除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外,日常行政权力全部移交最高行政机构大臣委员会。2005年3月,不丹首部宪法草案问世。不丹人民民主党和不丹幸福党也是辛格一手催生的。

  2006年12月,51岁的辛格国王宣布退位,将王位传给王储凯萨尔。凯萨尔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后回国。和父亲一样,他也深受不丹民众的爱戴。凯萨尔接过父亲的民主接力棒,不遗余力地继续推动民主改革。

  对于不丹民众来说,民主选举是一件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多数不丹民众对生活很知足,无法理解国王为什么非要搞民主制。在部分视野开阔的民众看来,民主制度下的邻国印度、尼泊尔的老百姓,好像生活得还不如他们。此外,不丹有七成人口居住在交通闭塞的边远山区,他们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该怎样投票,对两个政党的竞选纲领更是一无所知。

  为了向臣民说明民主制对不丹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凯萨尔走遍了不丹的每一个村庄。不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举行模拟投票活动,引导民众学习选举。在24日投票当天,政府还特地安排119辆大卡车,接载边远山区的选民投票。凯萨尔最后使用自己作为国王的权力,呼吁不丹民众积极参加投票。出于对国王的崇敬和信任,对“民主”一知半解的不丹民众纷纷走出家门,走向投票站。他们的耳边时常萦绕着老国王的谆谆话语:“我可以努力做个爱民的国王,但我无法保证不丹代代都有好国王,为了不丹人长远的幸福,我们必须推行民主,一个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