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右派"的去世


忽然看到一个讣告,要做"最后一个右派"的一位老人去世了. 去年,我写过一片博文,感慨他的人生. 这个老先生,1936年出身于陕西的一个望族,1954年以陕西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师从黄万里教授学习水利,大学三年纪被错划为右派. 此后历尽磨难,被判处死刑,因当年名额限制,故而活了下来.后改判为有期徒刑20年.下过矿井,务过农.平反后, 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内,勤奋写作,尤其写了大量没有稿费的博文,追随者众多, 这个网站的作者中就有他的弟子

做为他的小同乡,很同情他的遭遇.但对他文章中的观点基本不认同,近乎于偏执了. 偏执的观点失去了客观性,也很容易被人利用,他是一例.这个网站的另一位作者也是.这位作者在最近接受美国媒体访问的时候,所讲的一些东西,估计他都想不到, 在海外华人中遭遇的是反对声一片.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制度,对一种制度苛求,而对另一种制度天真,是老先生们致命的弱点. 在欧美,和老先生们持类似观点的,虽然没有到人见人骂的地步,但被华人圈彻底边缘化或者沦为一些势力的工具是无疑的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比较推崇具批判精神的文人贤士. 诸如老先生,南都长平等等,抨击社会不良,最容易赢得喝彩. 但为了批判而批判,为了出彩而出彩,没有了基本的准则,甚至失去气节,那就为人所不耻了

在"天涯"上看到一篇悼念老先生的文章,让我比较感动的是老先生晚年撩倒,却不为五斗米折腰.儿子没有工作,老先生把房子让给了儿子. 自己靠稿费在外边租房子住,常常难以为继. 使我在同情他遭遇的同时,多了几份尊敬. 不知道其他的人,如南都长平们,是否能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