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朋友问我一个问题,针对于致力于奥运擦边球的企业,怎样才能避免擦出“火花”?
我的回答如下:
要明确奥委会的相关规定,不能做违规的事情,但适当可以往公益色彩上靠,并且要多想着能够从奥运的主题绿色、科技、人文等方面给更多人带去价值。
人们不会拒绝有价值的东西,公众和媒体不会拒绝有公益色彩的活动。
尽管有些关键词我们非奥运营销的企业不能够用,但是奥运的精神,全民健身追求健康的理念我们企业是可以有效利用的。
比如蒙牛用运作超女的模式将娱乐化、大众参与、互动等关键要点运作到全民健身活动《城市之间》上,将牛奶品牌的诉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奥运背景和精神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消费者、品牌、奥运三线合一。实际上就打了一个非常好的擦边球。把重心放在消费者身上,起到的效果更为直接。
还有,多数人都知道“北京奥组委合作伙伴”这个概念,奥组委肯定不是谁都能合作的,因为当人家的伙伴是要花钱的。反向思考一下,当谁的伙伴不花钱,还能增加美誉度,答案很显然。消费者吗。于是雪花提出以“啤酒爱好者合作伙伴”为口号的推广活动,成功地增强了品牌的认知度。从概念和口号上拉近与奥运的距离,虽然不是“直系亲属”,但也“混”成了一个“表亲”,这些都是成功的擦边球策略。
所以,致力于打奥运擦边球的企业不妨从奥运精神元素和消费者的角度切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增加情感和精神元素,激发他们的关注和共鸣就可以在产生效果的同时避免擦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