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现状及打造散文诗文化品牌的思考


散文诗现状及打造散文诗文化品牌的思考

—2006年7月31日在通辽市塑造柯尔沁文化名牌座谈会上的发言

艾君/文

 

     今天受散文诗大师柯老的委托,让我和大家交流一下。谈点什么呢?我想还是针对我国散文诗的发展情况谈点问题吧!主席国与也常讲:还是多谈点问题好!以下就针对我国散文诗发展的情况结合如何打造柯尔沁散文诗文化品牌,谈几点问题和认知:  

    从座谈会会标可以看出,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如何塑造柯尔沁文化名牌座谈会”,所以在谈论散文诗的问题之前我必须先简单谈谈品牌的塑造和打造散文诗品牌的问题和看法。

    那么如何打造柯尔沁散文诗这个文化品牌呢?

     谈起品牌,实际不难理解,品牌即标志或者说商标。任何产品,包括文化产品都有一个标志,有的标志属于相关组织注册认定的,有的标志其本身就自然存在的,属于固有的。品牌不等于名牌,品牌有了知名度、美誉度才是名牌,即老百姓所说,有名的品牌。

科尔沁的散文诗是内蒙古固有的品牌,如何让它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闻名的文化名牌呢?这个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较为复杂的,因时间关系,我简单给大家提供一点思维。

     我曾经参加过或者策划组织过许多产品品牌和地方名牌的研讨会,但参加一个主题为“柯尔沁文化名牌座谈会”还是第一次。在座的都是柯尔沁的散文诗作家,大家最关心的应该是散文诗这个文化品牌的塑造,实际我的理解,今天大家要谈的就是“如何把柯尔沁散文诗这个文化品牌打造成文化名牌”。

     刚才我讲了文化品牌的塑造是个系统工程,塑造的目的使其成为名牌。

     散文诗在柯尔沁的确有了一定的市场,也有相当规模的创作队伍,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诗佳作,这是塑造名牌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外环境和基本条件,但是在全国知名度还不高,所以就要塑造成为名牌。

    科尔沁散文诗要塑造成文化名牌,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点启示:

     一是科尔沁散文诗发展中要有领军人物,即在全国散文诗界、作家队伍中都要有相当的知名度、可信度和美誉度。有了的话,要加强宣传努力让其成为科尔沁散文的带头人。没有的话,就要选择对象,努力挖掘和进行整体成名策划,努力塑造一位。

     其二要有个合法的组织去指导和进行对外联络交流工作。在这一点上科尔沁散文诗学会的成立就是广大散文诗作家和爱好者的家。

     其三要让散文诗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这一点很重要,散文诗这个文化品牌必须走文化产业之路,不走文化产业之路,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经营可言,就没有社会的广泛认可,就不会积累足够的经费,发展和壮大散文诗的创作队伍。

     其四要学会利用ci”和公共关系塑造名牌的艺术。ci”系统包括“理念”、“识别”和“行为”三部分。以此理论为基础,那么科尔沁散文诗必须提出自己科学、精辟的理念,以理念理念为指导、为基础、为前提,设计规范自己识别系统,然后策划和规范自己的发展计划和行为标准。

     有了科尔沁散文是“ci”这套系统,就要充分利用公共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原则,大力开展和策划公共关系活动。不妨采取公关新闻的宣传模式以降低或者不付宣传费。当然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广告宣传模式,但我认为在文化品牌的塑造上用广告活动、广告宣传模式是下策。

     因时间关系,这个问题就不作详细阐述,但有一点要抓住“散文诗产业化”非走不可,利用“ci”这套塑造形象系统很有必要。

 

以下针对这几天内蒙古之行的感受,结合我对近几年散文诗发展状况谈几个问题:

 

问题一,从近几天自己在通辽的所见所谈所想,感受到,科尔沁散文诗创作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作品水平在全国地区级市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要对照柯老对散文诗的界定,时刻反思是否有的作者的作品挂羊头卖狗肉?

 

为何说科尔沁的散文诗创作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呢?

从近几天在科尔沁考察中,通过与开鲁县、扎鲁特旗的领导和散文诗作者的交流中,可见一斑。我深深感受到,整个科尔沁散文诗创作正在一起所独有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蓬勃发展着。我作为一名传媒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一名曾经在报刊副刊工作了十几年的编辑感到无比欣慰和由衷高兴。

为何说科尔沁散文诗创作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呢?

我认为,科尔沁散文诗创作者有了自己的家。在哲里木不仅有科尔沁散文诗学会,而且各旗县散文诗组织正在建立。如,开鲁县已经成立开鲁散文诗社。并且开鲁县已经很有远见地在开鲁县古榆园建立了散文诗大师科蓝先生的散文诗石碑。

这些组织的建立和旅游文化景观的建设,使科尔沁散文诗的创作和发展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学习观摩基地。必将带动科尔沁散文诗创作走辉煌。

其二,科尔沁散文诗创作有了自己的传媒园地。通辽市文联,各旗县文联的内刊都开设了一定的专栏、专刊几种发表写散文诗佳作。尤其是开鲁县还创办了全国首家县级《散文诗报》,这在我国散文诗界是一个卓有远见的举动,必将带动开鲁县以及内蒙古散文诗创作和发展的热潮。

其三,科尔沁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有一大批散文诗老师级的人物,有很多在我国散文诗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的散文诗家……在此不一一列举。有了这些散文诗的传教士、老师来扶持、培育、辅导散文诗爱好者,散文诗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就成为必然。

其四,通辽市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把其作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以支持。这里的领导有的本身就是散文诗家、有的是支持、追求爱好者。有领导的支持,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必将给通辽大地的散文诗创作注入活力和政治后盾。

其五,通辽有一大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在扶持、支持、爱好散文诗,这是这里散文诗发展不可缺少的的经济后盾。

当我们看到这些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散文诗创作中切莫走入误区,这是柯老一直担心和反复强调的,切莫走入过去散文诗发展创作的覆辙。

把散文诗创作的标准尽快统一到柯老的《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中所强调和规范的标准上。要明白和熟悉散文诗创作的原则、标准、规律和趋向,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请大家能够认真阅读柯蓝先生关于散文诗的一些精辟论述和观点,散文诗也要来次打假。

目的为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净化散文诗市场,少走创作发展的弯路。

 

问题二,关于散文诗到底是高雅艺术还是下里巴人的艺术问题。

近几年,在文学界有种思潮,有种倾向,片面地认为:散文诗好写,是小儿科,是一些不会写诗和散文的人才会去写散文诗,散文诗因而在文坛遭到排斥。实际这是一种错误的文艺倾向,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像柯老强调的应该打假,净化市场。

原因在于在散文诗异常繁荣和热潮的80年代初、中期,由于散文诗理论研究的薄弱,散文诗界不团结,各自拉山头立牌坊,互相诽谤,以及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散文诗是散文化的诗”,或者“散文诗是诗意化的散文”,甚至把小散文、小杂文、寓言、格言当成了散文诗,所以散文诗在大众的心目中一直是非驴非马的一种体裁。

更有甚者在文学界有人说散文诗好写,写散文的人嫌散文诗轻佻做作,写诗的人嫌散文诗浅薄贫庸。把散文诗说成是小儿科,是一些不会写诗和散文的人才会去写散文诗,散文诗不敢面对小说一颦一笑。散文诗因而在文坛遭到排斥,散文诗过着小媳妇的日子。一些报刊似乎是为了保持自身“纯洁性”,把散文诗的“地盘”日渐缩减。散文诗专业刊物,基本上只在狭小的圈子里热闹,在文学界影响甚微。

难道散文诗真的就比诗歌、散文好写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对比而言,散文应该好写,因为掌握住形散而神不散即可;诗歌好写,因为把握好诗抒情是言志即可。当然好写并不等于写好。但是似诗非诗似散文非散文的散文诗写起来则是难上难。打个比方,声乐界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高音好唱,低音好唱,可就是中音把握起来就很难。可见散文诗作为诗与散文裂变出来的一种中间文体,仅仅从形式上把握起来就很难,甭说内容和语言特点了。

对散文诗的正确态度是既不要吹嘘它的神圣,也不要像有些人那样刻意贬低它,认为它只是文学爱好者使用的低级文体。

它实际是文学体裁中一种特殊的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是一种最能体现出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追求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能把生活的感受与艺术的审美结合起来的精神食粮。

散文诗使最能启迪人们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情感世界,凝缩人生意念的文学载体。它的兼容性、跳跃性、震撼性、抽象性和和谐之美,构成了它能凝缩生命和价值趋向的魅力意境。

正确理解散文诗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这种特殊抒情文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一定的作用。

 

问题三,当今散文诗坛谁世灵均人物和散文诗大师、散文诗泰斗呢?

大家思考和回顾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谁在散文诗上始终如一追求时间最长?从不动摇?

谁日夜奔波于全国各地,为散文诗事业不辞辛苦了大半辈子,像一只萤火虫在燃烧着自己,奋斗着呢?

是谁像一位传教士,培育、扶持散文诗这片天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对于人生、对于散文诗的理解和实践,忠实地奉献给年轻的一代呢?

又是谁为了散文诗的健康发展,不知疲倦地写出了洋洋几十万的世界第一部《散文诗创作概论》呢?

既有50年的创作实践,作品等身,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对理论的深刻研究和理解,始终如一,坚定于散文诗的创作、普及、实践与坛所得柯蓝先生,堪称我国散文诗界的泰斗和名副其实的“中国散文诗大师”。

 

问题四,关于柯蓝先生对中国散文诗坛的贡献问题。

柯蓝先生经过自己五十年的创作实践和研究探索赋予了散文诗许多新的理念和手法,已经在我国散文诗创作和理论研究上独树一帜。

何为“散文诗”?这位一直站在散文诗前线冲锋陷阵的大师认为,中国的散文诗是一种新兴的文体,是一种独立文体,没有前人的理论研究和优秀传统,这就造成了散文诗创作和研究的困难。

他认为,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的渗透、交叉。正确的说法,是二者的融化自成一体。这是就散文诗的特性而言,它含有新诗和散文的共同优势,是二者渗透的边缘学科。但,如果强调散文诗作为独立的文体,从这一角度就要看到当今科技发达,社会还有另一特色,即分工越来越精密,科目也越分越细。故散文诗有第二属性,它不是散文和新诗的结合,而是从散文和新诗中分裂、蜕化出来的。这样来看问题,就不会用散文和新诗的老套去要求它,而要求它沿着自己的道路去独立发展。

他经常强调,散文诗有自己的独立文体,它有自己的理学原则,就是它有散文的意境、有诗歌的跳跃,是诗与散文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立的新文体。

多年来,散文诗作家谈创作及其它散文诗理论专著多出自文艺理论家之手,因而缺少实践去检验,易走入误区。而散文诗大师柯老经过50多年的创作时间完成的《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从创作实践出发,抓住了散文诗的问题症结所在,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构成了我国散文诗理论体系,观点更鲜明,分析更为深入、透彻。

柯蓝先生在创作了风靡五十年代的散文诗集《早霞短笛》之后,三十年来,他又开创了一些新类型的散文诗写作形式,如“联组散文诗”、“同题散文诗”、“政论体散文诗”等,使散文诗写作题材扩大、覆盖到各种生活领域,进入社会生活的热点,呼应了生活主旋律,加强了散文诗的广度和深度。他不仅是中国散文诗作家、理论家,同时还是中国散文诗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在他担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的工作中,主办了各种散文诗创作培训班、散文诗作家诗人笔会,培养了一大批散文诗业余作者,使他们走上成功之路,形成了一支中国散文诗老、中、青三结合的创作队伍。

由于《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一书是他自己五十年来对散文诗创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他从事中国散文诗运动(包括各种培训工作,各报刊的编辑工作)的心血结晶。这种二者兼得的结合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因为许多搞理论研究的人,大多并不从事作品创作。故他的散文诗理论观点,具有极高的实际指导意义,对于我国散文诗的创作发展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史,没一种文体的形成和产生不是经历了不少人的努力,在这些耕耘者中,柯老已经成为散文诗界的领袖人物,并得到大众认可。那么他的创作心得和对散文诗实践和理论的结晶理应成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区分散文诗,正确引导和更好地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散文诗佳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五,我国散文诗是否会出现第二个春天呢?

我国散文诗创作与发展,几经风雨、几度春秋,出现过80年代初、中期的普及以及后来的热潮,80年代中、后期,不少散文和诗歌的报刊也给散文诗留了一席之地,但此后不久,这些报刊似乎是为了保持自身“纯洁性”,把散文诗的“地盘”日渐缩减。目前虽然内陆也有《散文诗》、《散文诗世界》这几本专门展示散文诗创作成果的专业刊物,但基本上只在狭小的圈子里热闹,在文学界影响甚微。

散文诗遭到了普遍冷遇,特别是散文受到诗歌的排斥,退居到了边缘地位,处境孤独、尴尬。这是不必否认的事实。

与诗歌比较起来,散文诗发展近10年出现滞后局面。在我国新诗发展之初,散文诗和行诗几乎是同步的。行诗受到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从“朦胧诗”至今,诗歌几经裂变,潮起潮落,异彩纷呈。而散文诗创作者由于长期被僵死的概念和陈旧的观念所困扰,陷入了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混杂状态。

目前,散文诗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散文诗的生存与发展,也需要散文诗人进行一场精神革命,需要对自身进行整合和输血。散文诗人要向柯老学习自觉地培养一种“高洁”精神和“血勇”气概,铸自己的灵魂和责任感,建立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精神人格。散文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它善于表达的是人的心灵,以及心灵里无限广阔的宇宙般不可知的神秘世界。散文诗的高雅在于它的精神气质,它的气质是孤傲而高贵的,但它又不失善良纯净以及母亲般博爱的心怀。

追求当代性和世界性,是散文诗继续发展、走向世界、再创辉煌的重大举措。散文诗的生存与发展还必须注重多样化和高洁美。允许多样化,各种风格流派并存,散文诗就能长期发展并永远繁荣;注重高洁美,为人类提供自由生存的精神空间,散文诗就会出精品。如果散文诗缺乏美,缺乏让人动情和思考的东西,缺乏人类精神的流淌和升华,散文诗就无法兴盛起来。

有人预言,随着柯老者柯散文诗大树的逐渐确立和被广泛认可;随着在柯老为会长的中国散文诗学会的自我发展和规范;随着中国首部乃至世界首部《散文诗创作概论》的出版发行;随着柯老不辞辛苦在全国各地讲课辅导而点燃的散文诗的星星之火在燎原;随着诗坛王国真热后出现的低谷的延续……我国散文诗正在孕育着生机一片,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散文诗将迎来第二个春天,并且春天的钟声已经敲响,并在柯老的理论启迪下、感召下开始熔化。冰下藏着的种子开始萌发,一切阻碍春天的尘埃正在随风而去。春天已经到来,散文诗的热流意境在生命的躯体中流淌,散文诗的春天已经走来!

让我们团结起来,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走“三贴近”之路,在柯老的带领下,让我们敞开双臂拥抱即将到来的散文诗的春天吧!

(艾君在06年7月31日在通辽市新技术开发区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