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来不是一个缺乏激情的群体,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这一中华民族空前的盛事,更是燃起了国人持续炽烈的激情。在这个激情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民族的自尊、自强、自豪的情感,是渴望被世界认可、敬重、赞赏的心理冲动。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的情感实在被压抑的太久了。近代以来,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算起,义和团起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每一次导致国人热血沸腾的壮烈之举,无不是国人对这种压抑的激烈抗争。
新中国成立近60年了,我们的父辈及我们尽管直起了腰杆,但那种来自西方世界的敌视、不解、干扰、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对国人心理的压抑,似乎一天也没有中断过。但在很长的时期中,我们自己选择的发展之路遗憾地跑偏了,火热的政治豪情没有获得强有力的经济基础的支撑,以致曾经到了穷途末路的边缘。是邓小平力主的改革开放政策,挽救了中国,经过了近30年的自强、奋斗,如今的国人终于挺直了腰杆。在经济上强大起来了之后,深藏在国人心中那股被压抑太久的激情、那种急切被世界了解、接纳、尊重的情感,通过北京申办奥运会这一旷世之举迸发了出来。也许是国人还没有真正准备好,也许是世界对中国的接纳还需要一个从容的渐进过程,我们经历了1993年蒙特卡罗败给悉尼的第一次申奥失败,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8年之后的2001年7月13日,百折不挠、顽强进取的中国北京终于在莫斯科赢得了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致信任,以压倒性多数赢得了2008奥运会的举办权。
尽管那已经是将近7年前的一段往事了,但我坚信,这个使国人铭心刻骨的记忆将永远不会淡出国人的记忆。也许当时的中国人还无法具体地说出7年后的北京奥运究竟对于中国人具有怎样的价值,但我们毕竟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尊重、赢得了世人对未来中国奇迹的美好期待和祝愿。这是漫长的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绝无仅有的,国人怎能不激动、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呢?从那一刻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珍惜这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一定要还给世界一个成功奥运会的奇迹”,就成为激励国人踏踏实实备战奥运的强大精神动力。终于,我们的“水立方”建好了,“鸟巢”也开门迎客了,中国的“举国体制”的确在硬件环境的构建上,达到了其他国家很难匹敌的境界。
今天,是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的时刻,媒体中已经喊出了“我们准备好了,北京准备好了,中国准备好了”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着实让人兴奋,但也的确有那么点担心:我们真的完全准备好了吗?如果仅仅从举办奥运会的硬件设施上说,我们的确可以理直气壮地拍胸脯,但在环境上、在服务上、在国人的意识和心理上,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呢?尽管我们为了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尽最大可能进行了环境的治理,大规模进行了工厂搬迁,大力度地进行了城市绿化,大手笔地进行了城市公共交通实施的建设改造,但仍然有些外国的运动员担心北京的环境会伤害他们的健康,甚至放弃了此次北京奥运会的参加。尽管这种情况是个别的,是基于对中国的不了解,他们一定会后悔的。但作为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国人们,其实我们很清楚,我们的环境的确有问题,多年的掠夺性开发等短期行为所造成的恶果,仅仅通过一次运动性的速成恢复努力,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些我们不情愿听到的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杂音,很值得我们警醒,北京奥运的成功是必然的,但真正让世界接受和尊重中国,让那些敌视中国的人放弃傲慢与偏见,还是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经过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行。
随着北京奥运的临近,各种复杂局面接踵而至,比如西藏问题的沸沸扬扬。在英国的FT中文网上,看到专栏作家许知远写了这样一段话:“2008年对于中国真正的考验,不是体育赛事,也不是政治、经济动员能力,而是这个国家对于自身的态度。一个成熟的、有理解力的、独立的、克制的社会态度,才是中国真正的努力目标。”这也许是一个站在西方人的角度上审视中国的人发出的理性声音吧。的确,激情一定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也一定以其空前的亮丽与光鲜而载入奥林匹克史册的。但我们中国人融入世界的步伐当然也不会停止,我们当然也不会幼稚地期待,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就会使一切对中国疑惑、敌视的人们闭嘴,在中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走向高度文明之前,我们国人肯定还是要在骂声中成长,在质疑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只不过,北京奥运之后,我们做好自己事情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动力会更加强劲,心态会归于从容不迫、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