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专题部署有深意……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8日召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3月29日《人民日报》)

    天下之大,民生为最。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残疾人生活怎样,不仅仅是反映一个群体的权益,更是检验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晴雨表”、“温度计”。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感到,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专题部署,这对广大残疾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福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价值追求、治国理念和执政水准,也再一次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把残疾人事业发展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国家发展大局,必将为残疾人事业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

    资料显示,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理应成为这一美好生活的共享者。没有残疾人的共享,我们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是不全面的、不完满的,也是不真实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为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定下了主旋律。而残疾人要实现“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则是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确定的总目标,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确实的发展目标。

    所以,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专题部署,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实际步骤。同时,也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但是,由于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构成的复杂性,分布的普遍性,需求的多样性,涉及工作领域的广泛性,决定了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充分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使社会力量成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源。

    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协调各部门切实抓好关系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解决好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他们和谐地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共享社会文明进步成果。同时动员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弘扬扶残助残、人道主义的优良传统,关心残疾人群体,关注残疾人事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残疾人,献上关爱之心参与扶残助残活动,积极为残疾人送温暖、行义举,共同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广大残疾人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新闻链接:胡锦涛主持会议 部署残疾人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