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发展发展模式实证——福建光泽农业产业化的做法及其成效
(一)光泽县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
光泽县地处武夷山脉北段,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是福建省对外联接的主要“窗口”,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是南方重点林业县和全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也是全省2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近年来,光泽县委、县政府从县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培育和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把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作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带动千家万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006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3亿元,比增9.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1亿元,比增21.4%;财政总收入1.04亿元,比增20.04%,其中地方级收入6219万元,比增17.96%;农民人均纯收入3861元,比增9%。2007年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亿元,比增8.36%。龙头企业效益提升,占规模工业企业产值总量67.28%的圣农食品加工业,全面开拓国内销售市场,产销率大幅提高,达到99.46%,随着冻鸡价格平稳上升,一季度完成现价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52.6%;完成冻鸡1.79万吨,同比增长52.23%。实现利润360万元。沪千人造板有限公司虽受雨季、技改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仍完成产值2433万元,同比增长11.4%。箱包企业一季度完成现价产值812.3万元,同比增长46.70%。目前全县已有龙头企业国家和省级重点2家、市级4家、县级12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立足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基地,培育主导产业。
光泽县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山地面积广的优势,通过依托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引导企业建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培育主导产业的工作中,主要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选准项目建基地。按照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的思路,光泽县围绕加快实施、培育壮大鸡、竹、烟、药、果等“五个一”工程特色经济建设,采取整合政策、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人力的新举措,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启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目前,光泽县已建立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联为一体。建立了23万亩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10万亩丰产高效毛竹林基地、以油茶为主的3万亩有机绿色食品基地、3万亩优质烟叶基地、2万亩中药材基地和500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通过抓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县种植烟叶、蔬菜、药材、食用菌等经济作物13.6万亩。这些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以及以鸡业为主的畜牧业迅速扩张,初步形成了光泽县的主导产业,为建设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政策推动促发展。光泽县先后出台了山地综合开发、发展竹木加工企业、种养业等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优惠政策,在财政资金、工商税收、金融服务、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大力度给予倾斜扶持,并努力做好引导工作,提高产业化水平,为促进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县信用联社出台了《关于小额信用贷款的办法》,凭企业的信用,无需抵押,给予贷款,2006年为工艺箱包行业贷款近2000多万元;国税局严格按照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对增值税采取“即征即退”办法,全年为圣农公司、沪千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企业退税达700余万元。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抓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圣农集团克服了禽流感等疫病、饲料燃料提价、运输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影响,一季度完成肉鸡宰杀2550万羽,比去年同期增加445万羽,增长22.3%,销售额3.5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完成扩建投资1.7亿元,占年计划的85%。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可实现总产值12.08亿元,比增15.7%,销售收入8.3亿元,比增22.5%,上缴税收2066万元,比增17.7%,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27430户,安置农村劳动力6950人,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得到收入1.35亿元。
三是科技导入创品牌。在抓产业化过程中,光泽县注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树立“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决定市场占有份额”的观念,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姻”,依托科研院校进行科技创新。圣农集团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着眼于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与科研院所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在全国肉鸡行业中率先同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卫生安全体系认证,“圣农”牌冻鸡产品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知名度和影响面不断扩大,成为肯佳基公司五大核心鸡肉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麦当劳、德克氏的主要鸡肉供应商。并成为国内大中城市餐饮业、超市、快餐业的首选品牌之一,并远销日本、俄罗斯、中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产销率达100%。
2.坚持市场导向,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近年来,光泽县围绕主导产业,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观念,把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
一是实行政策倾斜,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对有市场潜力、科技优势、规模效益的企业,实行“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促其发展壮大。2000年以来,全县新上各类龙头企业31家,其中年产值100—500万元的企业20家,新增9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新增4家,其中圣农实业、沪千人造板有限公司产值超亿元,通过抓龙头,不断延伸产业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实施规模扩张,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圣农集团为龙头的鸡业,通过实施五期扩建后,已形成集肉鸡养殖加工、饲料加工、运输包装、有机肥生产、竹果业、有机农业开发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已拥有占地面积6000亩,辖6个子公司、70个生产场(厂),员工5300人,拥有饲料厂2座,年生产能力达26万吨;有现代化肉鸡鸡舍300多座,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总资产达12.2亿元,带动当地农户6200多户;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2亿元,占地区工农业总产值比重60%,肉鸡日宰杀量从2004年的6万羽提高到今年的20万羽,肉鸡产业形成以饲料生产、种鸡饲养、苗鸡孵化、肉鸡饲养、宰杀加工、熟食生产的产加供销一条龙,农工贸科一体化模式,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企业和中国规模最大的白羽肉鸡食品加工业。目前圣农集团正在实施“十一五”产业化扩建发展计划(2006-2010年),总投资12亿元,以实现年饲养加工1.2亿羽肉鸡、年产值90亿元为目标,力争打造成为全县乃至世界同行业中产品质量最好、生产成本最低、产业配套合理的肉鸡生产加工食品企业。以沪千、圣明、荣华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2006年实现产值2.2亿元,现已发展木竹制品加工企业108家,共有500多个品种。沪千人造板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原料基地”的经营模式,建立了短轮伐原料林基地2.5万亩,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年上缴税收超千万元,已进入福建省森工企业竞争力500强中第10位。工艺箱包产业通过改制扩张,由过去的1家总厂裂变为目前的80多家,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产品全部出口,产值过亿元,从业人数已达2600多人,工艺品行业现有6家获得了自营出口权。以小芳蛇业、金龙养殖场为龙头的蛇业,已开发蛇毒、蛇酒等系列产品,成为国家星火项目“蕲蛇酶”的原料供应基地。此外,以烟叶、药材为主的种植业,规模在逐年扩大,其中烟叶种植已从2001年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3.2万亩,2006年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税收超千万元,达1080万元,分别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的11%和18%。200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8.43亿元、税收1916.7万元,分别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的63.3%和19%。
三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从调整生产关系入手,让利于基层,让利于农民,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把大田承包政策向山地延伸,先后组织实施了林业企业、林木经营体制、林业管理体制和集体林经营体制四项改革,有效放活山地经营权与使用权,让农民拥有更多的生产资料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竹业开发通过完善竹山经营责任制,开发高边远山机耕路,引进规模加工企业辐射带动,近年来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县农民每年人均可从竹业中增收180元以上。在扩展农民增收渠道上,光泽县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进一步突破工业、突出民营,不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投资农业办基地,大力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方面的双重功效,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拓展了空间。在提高土地产出率上,光泽县引导农户把山地经营集中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上,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通过外出劳务增加收入。今年一季度光泽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28.46元,同比增长12.46%,其中工资性收入占36%。
3.创新工作机制,带动农民参与,实现企农“双赢”。
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妥善处理好企业、基地、农户三者关系,加大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力度,带动千家万户参与经营,拓宽农民就业门路,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企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落脚点,积极引导企业推行“公司+农户”、“公司+标准化基地”的经营模式。如圣农集团通过有偿租赁土地,促进土地流转,与农户土地参股合作等形式,开发式租赁土地4000多亩兴建了60多个生产厂(场)。目前,肉鸡饲养业已辐射到全县7个乡镇,通过以基地带农户等方式,带动农户8000户,户均增收4400元;通过企业肉鸡加工、饲料加工带动当地和省外16000户农户饲养肉鸡、种植玉米、大豆致富。沪千人造板有限公司木材需求量大,为使林木资源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光泽县引导企业走林板结合的路子,每年投入资金100多万元,造林5000亩,累计已造林2.5万亩。除吸纳1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外,有近1000户农户通过出让林地、造林、运输等,为农户增收近2000万元。
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光泽县充分发挥下派干部作用,从创新流通组织方式入手,不断拓展流通渠道,增加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变“资源导向农业”为“市场导向农业”。通过发展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运销协会等,壮大以农民为主体的营销队伍,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产品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盟、入股,与龙头企业对接,发展壮大各种利益共同体。抓好笋竹、中药材、食用菌、茶果等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积极培育民间中介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如圣明工艺厂成立了工艺品商会,把企业第一车间都建在司前、寨里等原材料丰富的乡镇,产品初加工分散到农户家中,后由公司收购进行深加工,这样既为企业解决了场地、用工不足矛盾,又可为农民增加收入,还可迅速扩张规模,实现企农“双赢”。随着各类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拉动了运输业、建材业、能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近三年来,光泽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都达10%以上。
四、光泽县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从光泽县产业化的实践看,其模式的选择属于“农户+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模式。从我们的调研知道,光泽县目前有许多农业产业化的中介组织介入,但中介组织之间缺乏联合,主要还是各自为政。这与光泽农业产业化处于成长阶段是相吻合的。随着光泽县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其一定能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模式推进,光泽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成功表明:
1.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县域的基本县情;
2.政府的重视和推动是非常关键的;
3.中介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4.农业产业化的成功需要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延伸,链越长,所能获取的增值就越多;
5.加强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率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