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不拐点,以能量放出和打破压力为标准


     这是一张大盘的周线图。上面划着实虚两组波浪线测底图。按照江恩波浪线4-5-8的原则去看,无论是在是实8还是虚5,都可以在此点位上发生一次拐点。而周线上提示的主升周期要在7月中旬。如果不在这里不发生拐点,那么股指按虚波浪线跌,就要到8波浪线,那在基本面上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这里的拐点是要发生的;本周是3月和4月的过度周,在这周中市场没有打破压力,而是在下跌通道中继续下探新的低点,只能说现在这条下跌通道的压力力量比较强。不过,这周也出现了有利于市场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有利于市场产生转折点的。首先,日线中的雷达探底已持续在低位,这种现象几年才一遇,而有是在不断创新低的时候出现,说明市场的趋势虽然这种转变还很艰难,但是给人以强烈的希望。虽然周线中的雷达迫探底也停滞,这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其次,从位置的情况看,市场已经产生初步背离的现象,希望这个信号是市场开始进行通道改变的起步信号,这里的调整是大牛市中一次很大的洗礼,能完成转弯对于后期市场发展有异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能量的表现还是不够充分,但市场能量应该随时可以发生变化,这里能量聚集已经完全够了,但市场迟迟不放量,这是让人着急的原因。有时候能量会过期作废的。市场在改变方向的时候要求一鼓作气,一直不放,会让市场进入“底部百日”的不利局面,这样筑底的时间就会很长了,股民会更受不了。
    而转折点到来,一定是以打破压力为标准,而且能量一定要在突破时爆发,这样可以有机会真正确定底部的位置,和制定整个大反击的策略,否则想要翻本会很困难的。下周最要注意的是在3700点左右的压力,比上周又降低100点,这里通道不变压力点还会下降,如果这个点被突破要准备好减仓,因为底部的振荡一样会很激烈,但一定不要盲目瞎减。

附: 

    银行、保险等大市值板块整体处于涨幅前列,目前的市场格局已经演变为大市值板块企稳并有所回升,中小市值板块形成大幅补跌的格局。
  昨日,以金融股为代表的超跌优质蓝筹股反弹较为坚决,这也使得大盘蓝筹股重新进入价值投资者的眼帘。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保险等大市值板块整体处于涨幅前列,目前的市场格局已经演变为大市值板块企稳并有所回升,中小市值板块形成大幅补跌的格局。
  季报好于预期
  昨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三大保险股强劲护盘,中国人寿一度被封至涨停板;银行板块则延续着上涨走势,如工商银行。金融股成为了稳定市场的先锋队。两大石油股也总算没有再捣乱,中国石油再度在16.70元的发行价获得支撑,股价重新反转向上。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有望进入到"二八格局"中。""品种的蓝筹股由于股价渐渐趋于合理,下跌空间有限,护盘资金纷纷涌入,也就有了其近期的崛起。
  西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赵君认为,金融板块蓝筹股昨日的表现是因为前期这些股票跌幅很大,而且银行股一季度季报好于人们的预期,这也有助其昨日的表现。现在投资者对银行业的预期已经相对乐观一些,2008年银行业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长。
  国泰君安证券银行分析师伍永刚认为,前期金融板块大幅深跌已使其目前估值整体偏低。而一季度各银行业绩的普遍大幅上涨,逾半数银行的业绩增长将超过50%,将会打消市场此前对其业绩的疑虑。
  价值正在回归
  在前期A股市场大幅下跌的过程中,不少业绩增长股也被"错杀",一旦业绩增长预期较大,将有利于机构资金大举介入,也就会产生投资机会。赵君认为,就目前来看,由于2008年将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所得税税率将从33%下降至25%,扣税基数也有所扩大,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从而提升其盈利能力。主营业务持续增长,且所得税税率有望下降的个股也有望成为一季度业绩预喜的主力。金融股有望在二季度修正过度回落的股价。
  伍永刚认为,随着一季报出台,市场此前担忧的种种银行业利空消息都将逐步释放。由于资本市场行情不好,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化的趋势有所回升,投资者担心这对银行成本会带来较大冲击。此外加息预期也带来市场对银行成本增加担忧的提高,但从近几年的政策走向来看,非对称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决策层维系良好金融体系的决心也不会给银行带来过多的成本压力。至于市场对于银行贷款质量恶化的担忧,事实上经过数年改制,各大银行对审贷权限的集中管理和收紧将有效控制这部分风险。
  进场切勿跟风
  赵君认为,金融股经过前期的下跌后,处于合理的价位,一些机构也已经认可了其当前的点位,现在有资金进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从上周以来上交所数据看,机构在上周五大量增持了银行、保险、地产三大板块的众多蓝筹股。尽管基金经理对地产、保险板块还有分歧,但对银行股看法却趋一致。一些基金经理对银行股开始渐进性的加仓。即将进入建仓期的某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称,会对市场估值合理的蓝筹股票挑选买进,对银行股还是比较看好。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新基金真正建仓期在四月中旬以后,缓解大盘的资金供给偏紧局面还需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机构即使看好金融板块,也不会大幅加仓。
  伍永刚则指出,非常看好银行股。现在我们更需要的是看银行股的季度报告,只要银行股的季报好于预期,无论有无基金资金的介入,银行股肯定会有较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