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制造了油荒?


今年的清明节,中国首个“小长假”制度实行,我和十几个朋友趁机去了一趟浙江横店影视城等地游览。旅游的感受我就不想多说了,仅就一路上加油的经历向大家作一个简单介绍,并希望挖掘一下中国屡屡出现“油荒”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一行人乘坐一辆20人的面包车,44日清早从芜湖出发。因为了解目前的“油荒”,就有备无患地带了两桶柴油,生怕汽车在半路上走不动。在合宣高速上行驶100多公里后,遇见了第一个服务区,该服务区配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加油站,经过不算长时间的排队,我们的车获得加油的资格,可遗憾的是,加油站工作人员只允许我们的车加100块钱的柴油;当我们的车经过杭州地界的某加油站时,被允许加300块钱的柴油。从横店影视城到吉安的路上,几个加油站都加不上油,在整车人“饥饿”感颇为强烈的情况下,出现柳暗花明,杭州地界的另一加油站无限制地给我们加满了柴油,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返程中,我们的车再次感受到了饥渴,路上的众多加油站均声称“今日无米”,在一个非“中石油”也非“中石化”的小型加油站里,我们终于加上了油,可油价却变成了6/升,此前在该县地界“中石化”加油站加的那100块钱柴油是5.18/公升。我们咬牙加了200块钱柴油,合33.33公升。有意思的是,该加油站原先执意不给开发票,经再三要求,开出的发票上记载的却是按照5.18/公升计算出来的38.1公升柴油。也就是说,我们花200块钱,却少得到约5公升的柴油。

记得去年11月份,我出差去滁州,当大巴赶往扬州的途中,很多加油站也是加不到柴油,后来司机动用一切社会资源,才让大巴“吃饱喝足”。

如果再往前追溯,2005年下半年,华夏大地发生首次油荒,此后油荒的频率变高。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面积油荒的不时发生?是供给不足吗?绝对不是。

一方面,中国的石油供应基本上是被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子所垄断。按说,这两家作为国有控股企业,从计划经济一路走来,对柴油的市场需求量是可以预见得相当准确的。这几年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从国外进口原油的渠道也一直十分畅通。两家进货方面应该没有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虽然看到加油站的大型车辆排起了长龙,可并没有听说哪辆车因油荒原因而停开;限量供应无非是让车主多跑一个加油站而已,在跑加油站时还要多消耗一些柴油。也就是说,油荒并没有减少柴油的市场需求量。

在产供销环节都十分正常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油荒呢?笔者不得不怀疑两大集团是在用“逼宫”的手段,逼迫发改委同意他们涨价的要求。可这样的手段,其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限制加油给基层加油站领导带来了诸多的不法好处,因为小型加油站的高价油肯定不是自己炼成了,必有私下交易环节。限制加油及各地加油的随意性已经让两大石油巨子颜面全失,甚至给社会带来了恐慌。

我是很难搞懂,如中石油这样的企业,去年的净利润已经高达1346亿元,这样的“效益”足够那些红顶商人们拿到七位数甚至更高的奖金了,他们何必那么在乎通过提价或者申请财政补贴再增加更多的利润?

大家心知肚明,这两大公司的的超额利润并不能说明他们就干得特别好,更多恐怕还是因为垄断而得来的。这些享受垄断权的国有控股企业,理应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当前CPI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更应该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希望此次油荒尽快结束,希望中国不再发生油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