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物质的,茶文化是精神的。
茶叶原产地是中国,茶文化原创地也是中国。谈茶就要特别讲讲湖北,先说湖北的几个人:一是茶神炎帝神农,尝百草,第一个发现野茶。他出生距今5000多年的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神农架、随州有他的多处传说性遗址在。他生在湖北,葬在湖南,为了永远的纪念,湖南置有茶陵县。二是茶祖诸葛亮,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他将湖北的茶种带到了云、贵、川等地,现在逢年过节,少数民族兄弟还拜“孔明茶树”。与他同时代的东汉蜀人吴理真也是茶祖,他将七棵野茶树移栽到蒙顶山,培育成家茶,然后在民间推广,故有“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一说。有人说,古往今来,入夔门、出夔门的都是干大事的,古代如诸葛亮、李白、杜甫、苏轼等;现代的如邓小平、朱德、刘伯承、陈毅、罗瑞卿、郭沫若、巴金等。三是茶圣陆羽,孤儿出身,八世纪唐朝竟陵(天门)人,靠一和尚哺养长大,24岁后去全国游方,后在浙江湖州著成了世界首部《茶经》。神和圣是不一样的,神近天,圣近地,神农是神,陆羽是祖;李白浪漫,称诗仙,杜甫现实,称诗圣。四是茶使,一有王昭君,二有李道宗。王昭君,汉代湖北兴山县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皇上令其和蕃,她将茶带到了北方少数民族。兴山有条香溪河,昭君就生长在香溪河边,河的源头在神农架,源头是一眼泉,陆羽称作天下第十四泉,难怪香溪至今那么香。李道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晚年封湖北“江夏王”,曾任过刑部、礼部尚书。41岁时,钦令其送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婚配,他们带去了茶。江夏楚天名山龙泉山,有李道宗一副长联,上联是:深山窈窕,流水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下联是:远山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比全国楹联界公认的最早的五代后蜀王孟昶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还要早300多年。我们有数不清的对联、书法、绘画、诗词歌赋与茶有关。
什么叫茶文化?
陆羽的《茶经》是正宗,是原创性的茶文化、茶道茶艺。《茶经》三卷十个部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陆羽汲取儒、道、佛、墨文化精神,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花20年工夫写就《茶经》,堪与“五经”比美。儒,主讲仁义礼智信,讲“居”。道讲“游”,鲁迅说:“中国根基全在道教”,而梁启超却说:“道教是中国的耻辱”。佛教讲菩萨慈善心肠,普渡众生。西方信上帝,中东信真主,东方信菩萨。福建安溪县出的乌龙茶铁观音,名字就涉及佛教,观音菩萨就是中国人心中的佛祖。铁观音的铁又涉及到《易经》的阴阳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茶的栽种、培育、制作、煮泡等,哪道程序,都事涉金、木、水、火、土。五行推而广之,衍化出五谷、五羊、五官、五指、五鬼、五更、五胡、五代、五岭、五洲、五洋……按中国农历算,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是阴阳交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冷暖质的交替,人特别是老年人的起居衣着一定要跟着变动。同一道理,也要随季节变化选择茶:春天花茶,夏天绿茶,秋天乌龙茶和红绿茶,冬天红茶等。
有了文化作根基,茶的销路通畅,如武当山的茶在香港卖得俏,它背靠的是道教,这种手笔真是老到。
《茶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不但被中国唐及以后的历朝历代刊印,且世界各国也纷纷翻印,目前译本有100多种,语言涉及日、英、俄、韩等。《茶经》、陆羽及其遗址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之源》讲的是茶的本身,是人们茶饮感觉好坏的物质基础,好的茶叶才有可能泡出好茶水。采的和摘的茶是不一样的,采用手指,摘用洗净的指甲,而歌曲用采不用摘,因字的音调使然,如《采茶扑蝶》、《采茶姑娘》。采摘的三季茶又是不一样的: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
《茶之出》讲的出产地。中国哪些地方产茶?《茶经》上写的是八块地方: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重点是现在的浙江、福建、湖北、安徽、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江西等。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近200万人口,主产铁观音茶,产值占全国10%,80%以上外销,农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80%来自茶。讲福建茶就该讲台湾茶,台湾产茶技艺由福建传入,有茶记载始于清朝末年,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搞政治“台独”、文化台湾,那是冒天下和祖宗之大不韪。就是茶文化也万万搞不了“去中国化”。《茶经》又讲到产茶重点是42州一个郡,其中湖北省有峡州、襄州、蕲州、黄州、鄂州,占全国七分之一。产地可看出涉及阴阳五行,太阳、月亮、星星、阴晴、雷电雨雾,主要是山、水、土和气候对产茶起决定性作用。陆羽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和《淮南子》讲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是一个道理。湖北茶产量大、质量好、无品牌、有希望。产量大?仅次于浙江、福建。质量好?“翠尖”是毛泽东最钟爱的茶品之一;“翠芽”董必武一生喜欢;“翠螺”邓小平品尝后赞叹不已:“这茶好,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我以后就喝它。”证明湖北“茶之源”好。“三翠”现在在哪儿!无品牌?我们有“采花毛尖”,有“归真”。怎么说是无品牌?前者为农业部认可“湖北名茶第一品牌”,后者被中央13个部委授予无公害茶品;前者销售2006年名列全国53位,后者名列57位。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与全国品牌茶相傍,更不能与世界品牌茶相撞。迈不出省界,跨不出国门,能叫品牌?有希望?湖北省从2002年到2006创了30个品牌,但无茶。湖北省政府十分重视抓茶的生产、销售和茶文化的宣传。湖北省农业厅抓出了“采花毛尖”,湖北省供销社抓出了“归真”。“归真”通过欧盟鉴定为免检产品,几乎全部销往国外。长在深山老岭,依水傍溪,日煦月罩,云缠雾绕,不施化肥农药,吃的“粗粮”,但出嫁(制作包装)时有现代化装备。饮“归真”茶就是现代人喝古代的茶。
湖北省供销社、湖北电影制片厂、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共同拍了部电视纪录片《茶叶之路》,是湖北第一片,也是中国和世界第一片。对国内而言,相当于湖北江夏人谭鑫培拍摄的无声电影京剧片《定军山》,开了中国电影之先河。他的父亲是汉剧鼻祖,京剧是他开山。
为让农民尽快致富,根据华中农业大学一个茶博士生导师的建议,湖北省农业厅、供销合作社按顺序抓茶叶的生产:一红茶,二乌龙茶,三绿茶,四砖茶,五珠茶(专供中东)
茶与其他:
1、茶与水。水,主要是泡茶的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说的是江水泡茶好;龙井茶说的是井水泡茶好;其实顺序应该是泉水、江水、井水。现在关键看生态环境,生态有无污染,有污染是重还是轻及其去污处理如何。全世界水污染及其细菌每年致死2600万人。截至今日,世界已有5000万环境难民,且在与日俱增。2、茶与音乐。《挑担茶叶上北京》唱了毛泽东故乡的茶;《请茶歌》和《采茶扑蝶》从红军时代唱至如今,唱了南方几省的茶;宋祖英的《古丈茶歌》,唱的是她老家湘西州古丈县的茶;韩红的《茶马古道》唱的是云南普洱茶……曾创作过全世界最著名的交响乐之一的《悲怆》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他的舞剧里有中国茶,其中有汉口输出的蒲圻赵李桥、羊楼洞砖茶。茶要靠音乐的翅膀飞翔,音乐既是天籁,更是地籁和人籁,它是通过耳鼓直达心灵的全球通。中国茶曾出现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长诗里。茶与一切文学艺术都有关联,是它为文学艺术提供了物质基础。甚至政论文里也有茶,作者是我们的两个祖宗之一,“两个祖宗不能忘,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炎黄”。马克思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中说:“中国人方面提供的主要是茶叶,俄国人方面提供的主要是棉织品毛织品”。他从遥远的德国呼应了我们远古茶神神农炎帝。
3、茶与寿。茶可明目清心,净魂洁灵,延年益寿。汉字有拆字法,米寿,八十八岁,有米吃,有温饱,才有高寿,湖北人均寿命现在已是73岁了;茶寿,108岁,饮茶有利健康长寿。毛泽东83岁,董必武90岁,朱德过90岁,邓小平近93岁,吕正操活过100岁,虽然他们一生吃的苦很多,但有的近米寿,有的近茶寿,吕正操可能过茶寿。总之,无论是领导还是百姓,高寿一定与饮茶关系密切。湖北有个钟祥市,原叫长寿县,现在只保留有长寿镇,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改的。钟祥,即钟毓祥瑞,它是全国四大长寿县(市)之一,排行老二,群众普遍喝“三匹罐”,就是大茶树叶晾干后夏天喝的凉茶。当然,钟祥人长寿还有诸多因素,水多带来的负离子氧多,空气好;地缘上有高山、小高山、丘陵、平原、湖区、湿地,地下有磷矿,地上有众多的动植物和水产。植物里值得一提的是大豆,仅石牌豆腐就成了中国的品牌,一万多人打豆腐打到了全国所有的省、市、区,去年我在澳大利亚还吃到了钟祥的豆制品。钟祥娘娘寨海拔1000米以上,属陆羽讲的(大洪)山南,过去出好茶,居民多杨姓,解放后至今,虽然有生有死,有娶有嫁,人口总是在87-93人之间波动,且男女性别比例协调。就是在“敞开肚皮吃饭、叉开胯子生伢”的跃进时期,另有“吃观音土、瓜菜代”的困难时候,人口也是在87-93人之间上下。不知与这事有无干系——传安史之乱时,马嵬事变后,杨国忠、杨贵妃家族一小部为避免赶尽杀绝,从长安逃来。
4、茶与民俗。民俗也是文化,它是常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民族文化的草根。逢年过节看丈母娘叫“送茶”;新婚第二天早晨请老人喝“就脑壳茶”;春节期间客来客往先喝茶;以上老者皆回敬以红包,老少无欺,来而无往,无礼也。前面的茶绝大多数地方根本无茶叶,或是泡炒米,或是荷包蛋,或是粉条猪肝汤,或是糕点类。由茶叶引出了饮食文化,带出了孝文化,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不亦乐乎!“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幅多美的古代农村风俗画。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有村名茶亭,村有《喻氏宗谱》,宗谱中有一篇写于康熙六十年的《喻氏茶亭记》,内容是村庄位于鄂、豫、皖交界地,为解路人远行之渴和乏,修建凉亭,免费供应茶水,改喻为茶,村名由此而来。凉亭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2006年遵照祖宗遗训重建。重建从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反映了民风的苏甦,体现了慈善文化。还有湖北松滋市乡俗民风好,好在也连着茶,松滋是移民之地,明初从安徽的宿松、江西的鸠滋移民而来,诚如民歌所言:“松滋人,礼性大,进门就把椅子拿,茅把烟,煨罐茶,问了大人问小伢,开口就是啊伙呐”。啊伙呐是好的意思。
5、茶与商。五代时期,湖北江陵是内地南北交通枢纽,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市;十九世纪下半叶,汉口既是中国茶叶产区最大的内地商埠,又是中国茶叶出口的最大口岸,广州只是第二,汉口口岸多年出去的茶叶占全国85%以上。过去的商贸主要是以物易物,到清朝时除以物易物外,更多的对内使用钱庄的银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晋商乔运甫,真有其人,“乔家大院”已成旅游旺地,参观者络绎不绝,从看剧到参观大院,再看文字图片资料,了解他的人很多,容不赘述。另说一个人,他叫胡聘之,晋商的保护神,天门胡家花园的主人——清末山西巡抚,《竟陵风》是这样介绍他的:胸怀天下,以“富民强国”为己任,潜心治晋,开改革旧制之先河,重教育,兴科技,振钱庄,开矿山,造机器,筑铁路……礼贤下士,少官场恶习,喜行善事,具礼仪之表率,山西人有口皆碑:洋务先锋,维新名臣,训练新军,辛亥有功,政坛虎将,呼风唤雨,虽经宦海风险,仍嘱子孙:热爱华夏、报效神州!现在汉口有茶叶一条街,为中部最大之茶市,还有星罗棋布的茶馆遍及武汉市的城乡,硚口区更有集茶叶饮食观光旅舍休闲之大成者“一品天下”,4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端首立有水晶石雕的陆羽像,为武汉第一座陆羽像。先生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是晴是阴,守护在那儿,盯着“一品天下”买天下卖天下。“一品天下”起步了,开始了复兴祖先梦寐难求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征途。
6、茶与现代化。其一,茶的生产不是越古旧越好,中国西南部有许多古茶树,有的树龄高达2700多年,且野茶比家茶好喝,但产量微乎其微。要立足现代,因地制宜,按照标准,分层次抓:无公害茶、绿色茶、有机茶。“采花毛尖”就是绿色茶,“归真”就是有机茶。“归真”之所以行销欧盟,日本免检,省供销社走的是股份制道路,除现代装备之外,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和管理,按照要求选择地域,选择茶山生产,不搞拉郎配,商标一贴就变“归真”。生产方式上是高度分散又高度集中,种植、培育、采摘分散在各地各家各户,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高度集中,统一收购、制作、包装、储藏、销售。其二,茶叶茶文化一起抓。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最容易失落,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两手抓:一手抓陆羽《茶经》,一手抓算盘,市场经济下,“现钱不抓,不是行家”。广告也是一抓,如杭州就做得好:“茶饮天下第一饮,茶叶最好是龙井”。其三,让茶和茶文化为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服务。《人民法院报》曾载文《把茶文化融入诉讼调解》——福建晋江市“茶桌调解法”创三赢,就是原告、被告、法官三方都满意。把茶文化中的“礼让、友爱、和谐”的精髓引入民事诉讼调解中,以品茶聊天的形式营造友好协商的气氛。泡功夫茶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暖壶、放茶叶、洗茶、观茶、品茶、回味等,一步不能少,不能乱,否则失去品茶的韵味,再好的茶叶也冲不出好茶来。第一步“暖壶”,法官邀请各方当事人入座,将其当亲人、朋友,让当事人感受到尊敬和温暖。第二步“放茶叶”,向当事人发放调解息诉建议书,介绍调解的好处。第三步“洗茶”,耐心听双方陈述,全面了解双方矛盾,依法依理消除当事人各种顾虑。第四步“观茶”,通过对双方矛盾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本案争议焦点所在,找准案件的切入点。第五步“品茶”,这是泡功夫茶的最关键环节,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把双方引向一个共同点,此系调解工作的核心、难点。第六步“回味”,闻到的主要是茶香,如有杂味,立即除掉,回味无穷啊!功夫茶六步,冷水泡茶慢慢开,心慌吃不得滚粥,“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7、茶与品牌。品牌是“金箍棒”,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金箍棒”。现在世界级的茶品牌中国没有,中国级的茶品牌湖北没有。湖北好在冒出了个“采花毛尖”,更冒了个领头雁“归真”。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人也是路走出来的,少数人创新,多数人跟着走就是了。50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走出了茶叶之路,之间一段时期,走走停停,走慢了,落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后来居上,破旧立新,21世纪新时期,万事俱备,更有东风,定可创出全国全球的品牌。英国的“立顿”算什么?广东为挑战“可口可乐”,搞了个“健力宝”,“健力宝”被打得难以招架了,现在又创了个“红凉茶”,大有与“可口可乐”比高下之势。品牌越是民族的,越是吸收全球的,越具有普世性。自己有了品牌,不能玩品牌,不能搞品牌,只能讲品牌。
茶叶原产地是中国,茶文化原创地也是中国。谈茶就要特别讲讲湖北,先说湖北的几个人:一是茶神炎帝神农,尝百草,第一个发现野茶。他出生距今5000多年的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神农架、随州有他的多处传说性遗址在。他生在湖北,葬在湖南,为了永远的纪念,湖南置有茶陵县。二是茶祖诸葛亮,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他将湖北的茶种带到了云、贵、川等地,现在逢年过节,少数民族兄弟还拜“孔明茶树”。与他同时代的东汉蜀人吴理真也是茶祖,他将七棵野茶树移栽到蒙顶山,培育成家茶,然后在民间推广,故有“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一说。有人说,古往今来,入夔门、出夔门的都是干大事的,古代如诸葛亮、李白、杜甫、苏轼等;现代的如邓小平、朱德、刘伯承、陈毅、罗瑞卿、郭沫若、巴金等。三是茶圣陆羽,孤儿出身,八世纪唐朝竟陵(天门)人,靠一和尚哺养长大,24岁后去全国游方,后在浙江湖州著成了世界首部《茶经》。神和圣是不一样的,神近天,圣近地,神农是神,陆羽是祖;李白浪漫,称诗仙,杜甫现实,称诗圣。四是茶使,一有王昭君,二有李道宗。王昭君,汉代湖北兴山县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皇上令其和蕃,她将茶带到了北方少数民族。兴山有条香溪河,昭君就生长在香溪河边,河的源头在神农架,源头是一眼泉,陆羽称作天下第十四泉,难怪香溪至今那么香。李道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晚年封湖北“江夏王”,曾任过刑部、礼部尚书。41岁时,钦令其送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婚配,他们带去了茶。江夏楚天名山龙泉山,有李道宗一副长联,上联是:深山窈窕,流水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下联是:远山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比全国楹联界公认的最早的五代后蜀王孟昶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还要早300多年。我们有数不清的对联、书法、绘画、诗词歌赋与茶有关。
什么叫茶文化?
陆羽的《茶经》是正宗,是原创性的茶文化、茶道茶艺。《茶经》三卷十个部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陆羽汲取儒、道、佛、墨文化精神,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花20年工夫写就《茶经》,堪与“五经”比美。儒,主讲仁义礼智信,讲“居”。道讲“游”,鲁迅说:“中国根基全在道教”,而梁启超却说:“道教是中国的耻辱”。佛教讲菩萨慈善心肠,普渡众生。西方信上帝,中东信真主,东方信菩萨。福建安溪县出的乌龙茶铁观音,名字就涉及佛教,观音菩萨就是中国人心中的佛祖。铁观音的铁又涉及到《易经》的阴阳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茶的栽种、培育、制作、煮泡等,哪道程序,都事涉金、木、水、火、土。五行推而广之,衍化出五谷、五羊、五官、五指、五鬼、五更、五胡、五代、五岭、五洲、五洋……按中国农历算,一年四季的变化就是阴阳交替,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冷暖质的交替,人特别是老年人的起居衣着一定要跟着变动。同一道理,也要随季节变化选择茶:春天花茶,夏天绿茶,秋天乌龙茶和红绿茶,冬天红茶等。
有了文化作根基,茶的销路通畅,如武当山的茶在香港卖得俏,它背靠的是道教,这种手笔真是老到。
《茶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不但被中国唐及以后的历朝历代刊印,且世界各国也纷纷翻印,目前译本有100多种,语言涉及日、英、俄、韩等。《茶经》、陆羽及其遗址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之源》讲的是茶的本身,是人们茶饮感觉好坏的物质基础,好的茶叶才有可能泡出好茶水。采的和摘的茶是不一样的,采用手指,摘用洗净的指甲,而歌曲用采不用摘,因字的音调使然,如《采茶扑蝶》、《采茶姑娘》。采摘的三季茶又是不一样的: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
《茶之出》讲的出产地。中国哪些地方产茶?《茶经》上写的是八块地方: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重点是现在的浙江、福建、湖北、安徽、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江西等。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近200万人口,主产铁观音茶,产值占全国10%,80%以上外销,农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80%来自茶。讲福建茶就该讲台湾茶,台湾产茶技艺由福建传入,有茶记载始于清朝末年,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搞政治“台独”、文化台湾,那是冒天下和祖宗之大不韪。就是茶文化也万万搞不了“去中国化”。《茶经》又讲到产茶重点是42州一个郡,其中湖北省有峡州、襄州、蕲州、黄州、鄂州,占全国七分之一。产地可看出涉及阴阳五行,太阳、月亮、星星、阴晴、雷电雨雾,主要是山、水、土和气候对产茶起决定性作用。陆羽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和《淮南子》讲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是一个道理。湖北茶产量大、质量好、无品牌、有希望。产量大?仅次于浙江、福建。质量好?“翠尖”是毛泽东最钟爱的茶品之一;“翠芽”董必武一生喜欢;“翠螺”邓小平品尝后赞叹不已:“这茶好,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我以后就喝它。”证明湖北“茶之源”好。“三翠”现在在哪儿!无品牌?我们有“采花毛尖”,有“归真”。怎么说是无品牌?前者为农业部认可“湖北名茶第一品牌”,后者被中央13个部委授予无公害茶品;前者销售2006年名列全国53位,后者名列57位。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与全国品牌茶相傍,更不能与世界品牌茶相撞。迈不出省界,跨不出国门,能叫品牌?有希望?湖北省从2002年到2006创了30个品牌,但无茶。湖北省政府十分重视抓茶的生产、销售和茶文化的宣传。湖北省农业厅抓出了“采花毛尖”,湖北省供销社抓出了“归真”。“归真”通过欧盟鉴定为免检产品,几乎全部销往国外。长在深山老岭,依水傍溪,日煦月罩,云缠雾绕,不施化肥农药,吃的“粗粮”,但出嫁(制作包装)时有现代化装备。饮“归真”茶就是现代人喝古代的茶。
湖北省供销社、湖北电影制片厂、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共同拍了部电视纪录片《茶叶之路》,是湖北第一片,也是中国和世界第一片。对国内而言,相当于湖北江夏人谭鑫培拍摄的无声电影京剧片《定军山》,开了中国电影之先河。他的父亲是汉剧鼻祖,京剧是他开山。
为让农民尽快致富,根据华中农业大学一个茶博士生导师的建议,湖北省农业厅、供销合作社按顺序抓茶叶的生产:一红茶,二乌龙茶,三绿茶,四砖茶,五珠茶(专供中东)
茶与其他:
1、茶与水。水,主要是泡茶的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说的是江水泡茶好;龙井茶说的是井水泡茶好;其实顺序应该是泉水、江水、井水。现在关键看生态环境,生态有无污染,有污染是重还是轻及其去污处理如何。全世界水污染及其细菌每年致死2600万人。截至今日,世界已有5000万环境难民,且在与日俱增。2、茶与音乐。《挑担茶叶上北京》唱了毛泽东故乡的茶;《请茶歌》和《采茶扑蝶》从红军时代唱至如今,唱了南方几省的茶;宋祖英的《古丈茶歌》,唱的是她老家湘西州古丈县的茶;韩红的《茶马古道》唱的是云南普洱茶……曾创作过全世界最著名的交响乐之一的《悲怆》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他的舞剧里有中国茶,其中有汉口输出的蒲圻赵李桥、羊楼洞砖茶。茶要靠音乐的翅膀飞翔,音乐既是天籁,更是地籁和人籁,它是通过耳鼓直达心灵的全球通。中国茶曾出现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长诗里。茶与一切文学艺术都有关联,是它为文学艺术提供了物质基础。甚至政论文里也有茶,作者是我们的两个祖宗之一,“两个祖宗不能忘,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炎黄”。马克思在《俄国的对华贸易》中说:“中国人方面提供的主要是茶叶,俄国人方面提供的主要是棉织品毛织品”。他从遥远的德国呼应了我们远古茶神神农炎帝。
3、茶与寿。茶可明目清心,净魂洁灵,延年益寿。汉字有拆字法,米寿,八十八岁,有米吃,有温饱,才有高寿,湖北人均寿命现在已是73岁了;茶寿,108岁,饮茶有利健康长寿。毛泽东83岁,董必武90岁,朱德过90岁,邓小平近93岁,吕正操活过100岁,虽然他们一生吃的苦很多,但有的近米寿,有的近茶寿,吕正操可能过茶寿。总之,无论是领导还是百姓,高寿一定与饮茶关系密切。湖北有个钟祥市,原叫长寿县,现在只保留有长寿镇,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改的。钟祥,即钟毓祥瑞,它是全国四大长寿县(市)之一,排行老二,群众普遍喝“三匹罐”,就是大茶树叶晾干后夏天喝的凉茶。当然,钟祥人长寿还有诸多因素,水多带来的负离子氧多,空气好;地缘上有高山、小高山、丘陵、平原、湖区、湿地,地下有磷矿,地上有众多的动植物和水产。植物里值得一提的是大豆,仅石牌豆腐就成了中国的品牌,一万多人打豆腐打到了全国所有的省、市、区,去年我在澳大利亚还吃到了钟祥的豆制品。钟祥娘娘寨海拔1000米以上,属陆羽讲的(大洪)山南,过去出好茶,居民多杨姓,解放后至今,虽然有生有死,有娶有嫁,人口总是在87-93人之间波动,且男女性别比例协调。就是在“敞开肚皮吃饭、叉开胯子生伢”的跃进时期,另有“吃观音土、瓜菜代”的困难时候,人口也是在87-93人之间上下。不知与这事有无干系——传安史之乱时,马嵬事变后,杨国忠、杨贵妃家族一小部为避免赶尽杀绝,从长安逃来。
4、茶与民俗。民俗也是文化,它是常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民族文化的草根。逢年过节看丈母娘叫“送茶”;新婚第二天早晨请老人喝“就脑壳茶”;春节期间客来客往先喝茶;以上老者皆回敬以红包,老少无欺,来而无往,无礼也。前面的茶绝大多数地方根本无茶叶,或是泡炒米,或是荷包蛋,或是粉条猪肝汤,或是糕点类。由茶叶引出了饮食文化,带出了孝文化,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不亦乐乎!“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幅多美的古代农村风俗画。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有村名茶亭,村有《喻氏宗谱》,宗谱中有一篇写于康熙六十年的《喻氏茶亭记》,内容是村庄位于鄂、豫、皖交界地,为解路人远行之渴和乏,修建凉亭,免费供应茶水,改喻为茶,村名由此而来。凉亭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2006年遵照祖宗遗训重建。重建从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反映了民风的苏甦,体现了慈善文化。还有湖北松滋市乡俗民风好,好在也连着茶,松滋是移民之地,明初从安徽的宿松、江西的鸠滋移民而来,诚如民歌所言:“松滋人,礼性大,进门就把椅子拿,茅把烟,煨罐茶,问了大人问小伢,开口就是啊伙呐”。啊伙呐是好的意思。
5、茶与商。五代时期,湖北江陵是内地南北交通枢纽,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市;十九世纪下半叶,汉口既是中国茶叶产区最大的内地商埠,又是中国茶叶出口的最大口岸,广州只是第二,汉口口岸多年出去的茶叶占全国85%以上。过去的商贸主要是以物易物,到清朝时除以物易物外,更多的对内使用钱庄的银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晋商乔运甫,真有其人,“乔家大院”已成旅游旺地,参观者络绎不绝,从看剧到参观大院,再看文字图片资料,了解他的人很多,容不赘述。另说一个人,他叫胡聘之,晋商的保护神,天门胡家花园的主人——清末山西巡抚,《竟陵风》是这样介绍他的:胸怀天下,以“富民强国”为己任,潜心治晋,开改革旧制之先河,重教育,兴科技,振钱庄,开矿山,造机器,筑铁路……礼贤下士,少官场恶习,喜行善事,具礼仪之表率,山西人有口皆碑:洋务先锋,维新名臣,训练新军,辛亥有功,政坛虎将,呼风唤雨,虽经宦海风险,仍嘱子孙:热爱华夏、报效神州!现在汉口有茶叶一条街,为中部最大之茶市,还有星罗棋布的茶馆遍及武汉市的城乡,硚口区更有集茶叶饮食观光旅舍休闲之大成者“一品天下”,4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端首立有水晶石雕的陆羽像,为武汉第一座陆羽像。先生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是晴是阴,守护在那儿,盯着“一品天下”买天下卖天下。“一品天下”起步了,开始了复兴祖先梦寐难求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征途。
6、茶与现代化。其一,茶的生产不是越古旧越好,中国西南部有许多古茶树,有的树龄高达2700多年,且野茶比家茶好喝,但产量微乎其微。要立足现代,因地制宜,按照标准,分层次抓:无公害茶、绿色茶、有机茶。“采花毛尖”就是绿色茶,“归真”就是有机茶。“归真”之所以行销欧盟,日本免检,省供销社走的是股份制道路,除现代装备之外,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和管理,按照要求选择地域,选择茶山生产,不搞拉郎配,商标一贴就变“归真”。生产方式上是高度分散又高度集中,种植、培育、采摘分散在各地各家各户,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高度集中,统一收购、制作、包装、储藏、销售。其二,茶叶茶文化一起抓。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最容易失落,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两手抓:一手抓陆羽《茶经》,一手抓算盘,市场经济下,“现钱不抓,不是行家”。广告也是一抓,如杭州就做得好:“茶饮天下第一饮,茶叶最好是龙井”。其三,让茶和茶文化为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服务。《人民法院报》曾载文《把茶文化融入诉讼调解》——福建晋江市“茶桌调解法”创三赢,就是原告、被告、法官三方都满意。把茶文化中的“礼让、友爱、和谐”的精髓引入民事诉讼调解中,以品茶聊天的形式营造友好协商的气氛。泡功夫茶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暖壶、放茶叶、洗茶、观茶、品茶、回味等,一步不能少,不能乱,否则失去品茶的韵味,再好的茶叶也冲不出好茶来。第一步“暖壶”,法官邀请各方当事人入座,将其当亲人、朋友,让当事人感受到尊敬和温暖。第二步“放茶叶”,向当事人发放调解息诉建议书,介绍调解的好处。第三步“洗茶”,耐心听双方陈述,全面了解双方矛盾,依法依理消除当事人各种顾虑。第四步“观茶”,通过对双方矛盾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本案争议焦点所在,找准案件的切入点。第五步“品茶”,这是泡功夫茶的最关键环节,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把双方引向一个共同点,此系调解工作的核心、难点。第六步“回味”,闻到的主要是茶香,如有杂味,立即除掉,回味无穷啊!功夫茶六步,冷水泡茶慢慢开,心慌吃不得滚粥,“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7、茶与品牌。品牌是“金箍棒”,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金箍棒”。现在世界级的茶品牌中国没有,中国级的茶品牌湖北没有。湖北好在冒出了个“采花毛尖”,更冒了个领头雁“归真”。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人也是路走出来的,少数人创新,多数人跟着走就是了。50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走出了茶叶之路,之间一段时期,走走停停,走慢了,落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后来居上,破旧立新,21世纪新时期,万事俱备,更有东风,定可创出全国全球的品牌。英国的“立顿”算什么?广东为挑战“可口可乐”,搞了个“健力宝”,“健力宝”被打得难以招架了,现在又创了个“红凉茶”,大有与“可口可乐”比高下之势。品牌越是民族的,越是吸收全球的,越具有普世性。自己有了品牌,不能玩品牌,不能搞品牌,只能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