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早市消息导读:担心和希望同在
人民日报:股市怎样走出大起大落 有必要适当政策引导
刚刚过去的3月,沪深股市遭遇了"强寒流"。上证综指当月下跌20.14%,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最大月跌幅。从去年10月的高点算起,沪综指的最大跌幅已超过45%。对于半年前还沉浸在牛市喜悦里的投资者来说,连续性的下跌让人有些无所适从,也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
股指犹如"过山车"
两年内涨幅超过500%,不到半年又跌幅近半
打开股市近几年来的走势图,跌宕起伏如同坐过山车。上
证综指从2005年6月的低点998点,两年内一路上涨至去年10月的6124点,涨幅超过500%;然后又连续下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跌幅近半。
与前几年相比,尽管A股市场的规模已迅速扩大,基础建设也更加完善,然而其大幅振荡的格局似乎并未改变。上证综指在2001年牛市见顶后,也曾出现连续性下跌,但在随后的8个月内,最大跌幅也没有超过40%。再与成熟股市进行横向比较,我们会发现,美国的宏观经济在这半年内经历了更多的冲击,但美国股市从最高点算起的最大跌幅也仅15%,振荡幅度远小于A股市场。
【楚风】政策指导,该如何指导?这也许是关键。指导之后能否从根本上改变市场容易大起大落的现状?但是不管怎么说,有安抚总比无人理睬要好得多。
温家宝:中国粮食储备充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5日至6日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温家宝强调,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楚风】粮食储备充裕,这说明我们的温饱不应该是个问题?此次物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充裕了,价格也就好控制了。这应该给资本市场一个信息,整体物价上涨应该到一个阶段性回落点了。
“救市”争论折射出什么
股市屡创新低,“救市”之声与“反救市”之音纷呈迭起。主张“救市”的朋友认为: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政府应该推出救市措施,否则市场将会因为信心崩塌而出现系统性风险。反对“救市“的朋友则坚持捍卫市场的纯洁性,强调“中国式救市”与“美国式救市”并无可比之处,“救市”将导致市场对政府干预的路径依赖。股市跌,争论热,这种“景观”别有意味。
在我看来,业界在讨论“救市”问题时,明确“角色定位”是必不可缺的前提,即我们充其量是“建言立论”,切不可把自己看成“特权媒体”。对已经几乎“腰斩”的股市,政府到底采取什么措施,决定权在政府。政府现在不表态,但“政府密切关注股市”。所谓“密切关注”,即不是光看股市的涨涨跌跌,更要看这轮股市下跌的深层次因素,一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底要持续多长时间,次贷危机的底到底有多深。二是国内的物价走势,不管是输入型通货膨胀还是结构性通货膨胀,和股市的上涨与下跌到底会产生何种“联动效应”,需要进行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研究。政府的决策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政府要努力促进股市健康平稳持续发展,因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最终是有利的”,这一点,政府比我们任何人看得清楚。
【楚风】讨论仅仅是讨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如果股市是大家想怎么样管理层就会怎么样,那么股市还能成其为股市吗?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是可以的,但是“逼宫”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又有新基金发行了,三个多月发了30只,其实管理层的救市行动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广大投资者比较关注再融资、大非小非、印花税这三大问题,忽略了其实救市还有其他方法。
本周还是没有什么大的消息出现,“扭转乾坤型”的消息还是没有等来。连续两天的上涨,还是堆积了不少短线获利筹码。是否会在利好无望的情况下,今日积极回吐呢?应该有这个可能。
如果这样,那么就很容易引发短期的震荡。从消息面上看,今日不太乐观。但是如果超级主力一意孤行的话,那么震荡之后不排除还有急拉的可能。消息、资金是目前市场中两个重头戏,谁都能够左右市场。
耐心,耐心,耐心。很多人在快跌中熬住了,前往不要在反弹中牺牲,那是最可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