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量——著名学者景克宁教授谈话录》是我在出版社工作期间策划出版的一本图书,2005年底,在谈这书稿的出版时,景老还健在。但是,后来得知景老受癌魔折磨,病情严重恶化,就在紧锣密鼓的组织图书出版工作的时候,景老离开人世。这距图书的出版仅差一个月。后来说他的学生卫君翔与秘书杨方岗说,景老在弥留之际,看到我们给做的图书封面,反复念叨,能看到《客厅里的大学》这本书,死也瞑目了。景老走后,为了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思念,我也挤出个人不少时间为打造这本书出谋划策,可贺的是,尽管景老早走,尽管图书的销售因他的早走受到影响,但是,在人民出版社,他仍是一本好书,至少是受过领导关注或重视的好书;对景老来说,这是他临别前的最后一堂演讲;对读者来说,是接受景老最后一次思想洗礼。
景克宁 序
“宇宙通过空间包围我们,而我们却通过思想理解宇宙。”
——(法)帕斯卡尔
中国至圣先师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科学家爱因斯坦宣告:“我在思想、思想、思想。”
哲学家笛卡尔坦言:“我思,故我在。”
戏剧家箫伯纳指称:“如果肉体和头脑分离可以生活,我宁愿选择头脑而放弃肉体。”
是思想引领孔子登上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席方位;是思想引领爱因斯坦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时代;是思想引领笛卡尔创造了一派新的哲学体系;是思想引领箫伯纳步上了戏剧艺术智慧的高峰。
思想,是人类生命的统帅。
因此,未经思想过滤的生活,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而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的过滤器,创造了思想辐射的天宇。
孔子曰:“生寄也,死归也。”昭示人的生命只是暂时寄存于人世,而死则是回归了自然。因而,人的生命从相对的生到绝对的死,只是一个匆匆的过程。
社会,是人生过程的驿站、舞台、竞技场和大战场。
一个人在人生驿站留下的身影是实是虚;在人生舞台扮演的角色形象是美是丑;在人生竞技场的角斗中是成是败;在人生大战场的搏击中是无畏或是怯懦?问题的答案是,排除了客观强势因素的作用,在主观方面,本质上取决于思想的支配。
在中国古今可以真正称为“士”的知识分子,在献身“立德、立功、立言”不朽事业者,大都要经历生死、成败、苦乐的三大考验。生死考验人的性格强弱;成败考验人的人格尊卑;苦乐考验人的品格优劣。答案依旧是,在本质上仍然取决于人的思想中枢的支配。
思想是我生命的杠杆。我的一生经历了生与死、成与败、苦与乐的严竣考验。在生死考验中,我浴火涅〓,笑傲死神;在成败考验中,我花甲而立,耄耋攀登;在苦乐考验中,我搏击炼狱,苦海乐生。我之为我,其力安在?结论是:“我思,故我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不息,思想常青!
请思想吧,思索能引人入胜。
这是一本未经事先策划和刻意经营的书。书中所涉内容,大都是我和作者廿余年来随意即兴或偶或接触的命题。作者是卓有所成的新闻工作者,是我25前重返大学教坛的首届毕业的学子。他资质不凡,求知心切,沉浸书海,或默而识之,或躬亲求教,因而毕业至今和我亲密无间,已成为我家族的一员,自然是我文化沙龙式的客厅的长时参与者。在谈话中,对问题的探讨是朴素的,自然的,率性无忌的。尽管如此,所涉命题的论证,却自然经过思想的过滤。未曾想到的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的毋甚高论的一得之见,却像吉光片羽,照亮了作者的思想。落在作者心灵的沃土中,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终于成活为一颗绽放着知识之花的思想之树。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对此,我当然是万分欣慰的。但我并未敢奢望本书能予求知者些许的启发,这只能由读者判断与评估了。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本书每章话题后的“谈话感悟”篇,确是本书精华之作。如果说,本书谈话实录是我思想的结晶,那么,“谈话感悟”则是作者独立思考的思想结晶,是很值得细读和品索的。
景克宁
2005年10月于第3次癌症化疗病榻上的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