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班时,父亲给我短信,问,孔融几岁让梨?我思索着,3岁?4岁?7岁?没有一个确定的。于是搜索了一下,原来是4岁!!
这个故事已经很古老了,古老到我已经不能清楚的记得到底是几岁了。。。可是,这种精神是不是也老到没什么价值了呢?
网上有很多恶搞经典故事的段子,比如,孔融为何让梨?有人说,因为梨是坏的;有人说,因为孔融吃太多闹肚子,不想吃了。。。等等。从娱乐的角度看这些问题,笑一笑也就算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这些人都是不墨守成规,具有几个的开拓性思维细胞;但是我特别喜欢从传统教育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时代发展,国情或者教育方法也在不断跟随变化,可我还是不喜欢那些恶搞经典的所谓“创新”,那些翻拍经典电影电视剧的导演和编剧也是极没水准和创意的一群人物!有能耐自己写新故事,老啃前人骨头,有意思吗!
关于孔融让梨的事故,还有个后续,那就是在孔融成年后被曹操满门抄斩时的一小段。
话说这抄家之日,孔融的两个只有几岁大的小孩,一直都在那里专心致志的下棋。孔融向抄家的军官求情,希望能放过幼子一马,可是,这俩小孩却悠悠的说:“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成语“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就出于此。(是否的确,不知。)
临大敌而悠然自处的人,是我比较佩服的人!沉得住气的人才能成大事!以此自勉之!
另外——
最近看到一些作者转载别人的文章却选择的是“原创”,这其实是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暂且叫它“习惯”。(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们,好的是习惯,不好的是毛病)希望有缘人看到我的这篇日志后,能改正您的这点不好的小习惯,因为这对原作者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再说,是不是您自己的作品,大家都心知肚明,即使您署名“原创”也不会提升您的身价,相反会让大家对您的“诚信”提出质疑!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必呢,劳烦大驾,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