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童话》作品介绍


先看看这个更有意思些: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59864

 

作品:《存在的童话》

概要:文学社科类,以三个青蛙的生活故事和对话,叙述存在、哲学、宗教、科学

、生存的意义等方面的基本问题,适合学龄儿童以上读者。

 

章节安排:

一、小青蛙的作业

二、什么是哲学?

三、什么是知道?

四、知道之路

五、知道的多种说法

六、知道中的知道

七、知学

八、我是谁?

九、你知道着什么你就是什么?

十、你信了什么?

十一、活的还是死的?

十二、活着有什么意思?

十三、科学就是求知

十四、愉快的争吵

节选:

 

四、知道之路

 

暑假眼看就要结束了,老青蛙想带着孩子出去游逛一番,他问胖胖蛙道:“你的暑假作业是不是都写完了哦?”

“嗨,早就写完了噻,爸爸。” 胖胖蛙回答。

“我布置你的那些作业呢?”老青蛙说。

“也写完了噻。嗨嗨。”胖胖蛙说。

“那好,你都拿过来我检查一下。如果做得好,我就带你旅游去哦。怎么样?”老青蛙说。

“太好了嗨,爸爸。你看吧,这些是学校布置的,这些是你布置的噻。”胖胖蛙说。

“好吧,放这儿,你出去玩去吧。如果发现作业有问题,我再找你算帐哦。”老青蛙说。

“嗨嗨,那我去找点点蛙玩去啦嗨。”胖胖蛙说着就一溜烟地跑走了。

按习惯,老青蛙在午饭后都要小睡一会儿,在这之后他才拿起胖胖蛙的作业翻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不停地点头或摇头。看完了,他站起来伸伸懒腰,出门来到院子里。

“嗨,爸爸,爸爸,” 胖胖蛙拉着点点蛙急急忙忙地跑了回来:“我们也把点点蛙带着吧?他的作业也都完成了噻!”

“哦,那得他家里同意才行啊。”老青蛙说。

“同意同意,他家里都同意,是吧,点点蛙?”胖胖蛙说。

“我爸说了哇,交给你老青蛙伯伯,他很放心。就是要我们少搞那些狗屁不通的哲学,他说哲学即不中用,还会把脑子都搞坏了哇!” 点点蛙回答道。

“什么!你爸爸是这么说的吗!这个老东西,自己糊涂哦,还不许孩子们多思考。他拥有的巨大的财富与他的学问真是个荒谬的对比!见了面我就要好好地和他切磋切磋。” 老青蛙笑着说:“关于那个‘什么是知道?’的问题,你回家后是怎么给你爸爸答复的呢?”

“我就按照你教给我的去说的哇。可他说,他听不懂,还说我们说的就等于什么也没说,等于放屁!不,还不如放屁哇!”点点蛙涨红了脸说。

“哈哈,这个老东西!” 老青蛙摇了摇头说:“唉,这也不能怪他哦,世界上懂哲学的青蛙又有几个呢!我懂吗?——这也是个问题呢!再者说,到现在也没有青蛙能够把哲学说得简单易懂,‘哲学’简直就是‘晦涩深奥’的代名词哦!”

“我爸爸还让我举个‘知道’的实际例子呢?点点蛙说。

“你举了吗?” 老青蛙笑眯眯地问道。

“我……我,我一紧张,就想不起来举什么例子好了哇。” 点点蛙难过地说。

“呵呵,不着急,不着急,我们会给这个老家伙举出无数个实际例子的!他提出列举例子的过程就已经是一个‘知道’的实际例子了,呵呵。”老青蛙轻松地说。

“嗨,爸爸,”胖胖蛙更关心这个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噻?”

“这个吗,对了,我还要找你算帐呢!” 老青蛙拉下了脸说:“你那作业可完成得不怎么样哦,胖胖蛙!我粗看了一下就发现了好几处错误,我都给你做上记号了。你今天能够修改好吗?能够修改好的话,我们明天就出发,完不成的话……。”

“嗨,那还不是小菜一碟,简单噻。我马上就能够修改好嗨。”胖胖蛙自信地说。

不一会儿,老青蛙就带着胖胖蛙和点点蛙拿上简单的旅行包走出家门,他们向绿润森林出发了。

绿润森林是一片很广阔的原始森林,包括各种山水景观、植被花草和飞禽走兽,是旅游观光和考察探险的绝好去处。

三个青蛙来到一条小河边,河那边就是绿润森林了。老青蛙说:“好了,孩子们,我们今天已经走了很多路了哦,眼看天色已晚,我们就在河边这块大石头底下住宿吧。”

“哇,这块石头好大,好光滑!”点点蛙兴奋地跑过去:“我看看能不能爬上去。”

“累死你,你也爬不上的!嗨嗨。”胖胖蛙嘲笑地说:“看我的噻!”

“看你钻到石头底下,哇哈。”点点蛙开心地说。

“孩子们别闹了,快过来坐下休息休息,”老青蛙坐在大石头下喘着气说:“我可是累坏了,你们还有劲蹦达哦!”

点点蛙和胖胖蛙经过一番折腾还是没能够爬上大石头,他们围坐在老青蛙身边,安静了下来。

“听着,孩子们,”老青蛙缓过气来了:“今天带你们出来游览,一是因为放暑假了,我们应该轻松一下;二是出来走走看看,多长点见识;三是随便进行一些哲学观察和思考。呵呵,哲学之旅,前辈青蛙们是否做过了呢!哲学好象已经被公认为是书房和书桌上的学问了!”

“哇哦,又来哲学!我爸爸都说了:‘哲学没用,瞎折腾,谁都搞不明白。’”点点蛙泄气地说道。

胖胖蛙在打瞌睡了。

“呵呵,许多青蛙都和你爸爸一样的看法,”老青蛙高兴地说:“这恰好给我们留下了机会哦,我们看看是否能够搞出很简单、很容易懂、而且有点用处的哲学来呢!”

“我们小青蛙能够做些什么哇?一个只知道玩,”点点蛙朝胖胖蛙看了一眼:“另外一个只知道吃和睡!嘿嘿。”

“但你们很聪明好学啊!而且我们也只是做些小青蛙都能够做到的。”老青蛙鼓励道:“你们不要小看了自己哦,前些时候你们的讨论就非常好啊!”

这时候胖胖蛙醒了过来:“哈……欠,刚才谁在说谁只知道吃和睡噻?”

老青蛙和点点蛙都笑了。老青蛙接着说:“胖胖蛙醒了正好,我们现在就做一些哲学实验和考察。你们看啊,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块大石头存在啊?”

“是啊,有啊。”点点蛙和胖胖蛙都点着头说。

“那么我问问你们,你们是怎么知道有这块石头的呢?”老青蛙又问。

“我们看到的呗!” 点点蛙和胖胖蛙都点着头说

“你们具体点说说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哦?”老青蛙再问。

点点蛙说:“我看到了这么大的一块,灰白的颜色,什么样子的我可说不好,反正就是石头的样子,还有点光滑哇……”

“我看象个大鸭蛋噻,嗨嗨。”胖胖蛙嚷道。

“不错不错,说的都很好!”老青蛙说:“除了你们所看到的,你们是否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去证明这块石头的存在呢?”

“能哇,”胖胖蛙跳起来说:“我摸摸它,拍拍它!听到响声了没!”

点点蛙说:“这个很简单,我用脚踢它,它确实在这里塞,很硬嗨!”

胖胖蛙说:“我来舔舔它,哇,好凉!”

“很好,孩子们,我们有了很好的开端。”老青蛙说:“你们谁能够给个小小的总结——那就是我们所看、摸、拍、踢等等过程是否可以用一个词简单地总结概括一下?点点蛙?胖胖蛙?小哲学家们都开动脑筋想想看哦,或者回忆回忆你们是否在学校里学到过?或者在日常生活里经常听到过、说到过呢?或者是我们曾经讨论过的词语哦?”

点点蛙和胖胖蛙都在摇头。

“你们再想想看哦,比如你们有的时候直接看了会儿太阳,你们就会揉揉眼睛,并且说……什么?”老青蛙提醒道。

“我感觉好亮哇。”点点蛙说。

“我感到很刺眼噻。”胖胖蛙说。

“好啊,很好,孩子们说的好,‘感觉’、‘感到’!”老青蛙高兴地说:“对于感觉或感到的过程,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习惯说法呢?”

“觉得?”点点蛙说。

“感知?”胖胖蛙说。

“知觉。”点点蛙说。

“知道!”胖胖蛙说:“嗨嗨,我们又回到了‘知道’上噻!”

“呵呵,你们很了不起!”老青蛙说:“我看哦,还有些类似的说法,比如认识、发现、了解、察觉、感触、作用、联系等等。我们在今后的讨论里就只采用一、二个最常用的词汇来做总结吧。你们看,我们就把看、摸等等过程总结为‘感觉’或‘知道’的过程如何哦?”

“爸爸,我们在睡觉之前还可以再玩会儿噻?”胖胖蛙有点厌倦了。

“当然可以,我们马上就结束。”老青蛙说:“这样说来,我们说石头‘有’或者‘存在’就是一个什么过程来着?胖胖蛙,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就再玩会儿去哦。”

“感知!”点点蛙抢先回答道。

“对对对,我也是这个意思,说‘知觉’也行吧,‘知道’也可以噻,简单的很。好喽,我们去玩去了嗨!”胖胖蛙已经跑了出去。

老青蛙摇了摇头:“哈,去吧去吧,点点蛙你也去玩会儿,马上都回来睡觉哦。”小青蛙们跑出很远了,老青蛙还在自说自话:“这样说,那样说,都是一回事,我看啊,还是说‘知道’更朴素易懂、更好些哦。”

 

       第二天早起,老青蛙在河边散步,对于昨天的讨论他仍然在做着思考:“如果我们确认一块石头的存在就是一个感觉和知道的过程,那么反过来问,如果我们没有感觉或知道这块石头,这块石头是否存在呢?再一个问题是,我们感觉或知道了这块石头,但这块石头的真实情况是不是就是我们感觉或知道的那样的呢?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对于任何其他事物的存在的确认是不是都是如此,都是这样一个感觉或知道的过程呢?——呵呵,这都是需要我们知道的哦!”

老青蛙走到两个小青蛙睡觉的大石头底下喊到:“快起床了,两个小懒虫,我们快收拾好行李,就要进入绿润森林了哦!”

三个青蛙忙碌了一阵,准备好了向森林进发。

“听着,两个小哲学家,”老青蛙指着他们就要离开的那块大石头说:“我们大家来思考一个小问题来醒醒沉睡后的脑袋吧。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你没有看到、摸到或听到、闻到……总而言之没有感觉到这块大石头,你说这块石头是否存在呢?”

两个小青蛙迷茫地看着老青蛙,又看看石头……

“哈哈,好了好了,我不希望你们急着回答,我们边走边想吧。”老青蛙笑道:“跳起来,我们出发,过河哦!”

三个青蛙都扑通扑通地跳下了河,点点蛙喊道:“胖子,我们看看谁先游到对岸啊!”

“等等嗨,你现在在我前面,不公平噻!”胖胖蛙说。

“这样好了吧?开始!跑哇!”点点蛙停了一下说。

三个青蛙气喘吁吁地游到了对岸,在岸边晾着肚皮休息。点点蛙说:“胖子你不行吧,呵呵。”

“嗨,你还别吹噻,你瘦啦嘎叽的比我灵活,短途你行,我们等等跑个长线你就不行了嗨,你没长劲!”胖胖蛙喘着粗气说。

“哇,我还怕你!”点点蛙说。

老青蛙说:“喂喂,小哲学家们,活动了胳臂腿,再活动下脑筋哦。我给你们出的问题都想了没?”

点点蛙说:“那个问题哇,我可是想不好,什么都没感觉到,我说什么呢?只好说‘没感觉’吧。”

胖胖蛙说:“是啊,让我们什么都不知道,那我们就只能说‘什么都不知道’噻!”

“是哇,那块石头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既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不好说了。”点点蛙接着说。

“点点蛙你等等,”老青蛙坐起来说道:“既然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是在说哪块石头‘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呢?”

“是啊是啊,”胖胖蛙幸灾乐祸地说:“你既然啥都不知道,你怎么还说‘那块石头’如何如何噻?”

点点蛙着急地说:“这是老青蛙伯伯的问题!是他说的‘你没感觉到那块石头的话,那块石头是否存在?’哇!”

老青蛙说:“等等,等等啊,我是说过的,我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这确实不能怪点点蛙。我们能不能把问题改成这样:如果你不知道某个东西的任何情况,你是否可以说它存在?”

胖胖蛙说:“这个问题噻……”

“恩,我觉得这个问题好象还是老样子哇……”点点蛙说。

老青蛙高兴地问道:“你说说看,怎么还是老样子呢?”

“你看啊,既然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还是提出了‘某个东西’出来呢?我觉得这个‘某个东西’和‘那块石头’好象是一回事哇……”点点蛙说。

“是啊是啊,”胖胖蛙看看点点蛙,又看了看老青蛙:“已经说了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又知道了有‘某个东西’嗨?”

“哈哈,好家伙,真的很厉害!”老青蛙跳起来说道:“我喜欢你们哦!是啊,既然什么都不知道,却又让你们说出你们知道了什么!换句话说,就是让你们去说你们说不出来的东西!从根本上讲,如果提出问题的青蛙也什么都不知道,他也就提不到‘某个东西’!提到的、说出的都是已经知道的,都是在知道的范围里谈论的,我们无法摆脱‘知道’而去谈论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去问一个青蛙:‘请你说出你不知道的东西?’,这当然是很滑稽可笑的哦!存在就是知道的情况。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没有某个东西存在着——这要由‘知道’来搞清楚,来回答。哲学史上有个老问题:存在是否依赖于我们的感觉或知道而确立?呵呵,这还是需要感觉或知道来搞清楚哦!也就是需要‘知道’,提出问题就已经是个‘知道’的问题了。”

“嗨嗨,我说孩子们,你们跑哪去了?”老青蛙看不到两个小青蛙了,就大喊道:“点点蛙!胖胖蛙!你们在哪里哦!”

老青蛙终于在一个小溪边找到了两个小青蛙。“你们都过来哦,你们说我前面的草杆上有个什么东西?”

“不知道。”胖胖蛙说。

“就这么简单?”老青蛙说。

“恩。”点点蛙说。

“是啊”胖胖蛙说。

“我看到了一个很肥的瓢虫!”老青蛙说:“看谁能够先捉到哦。”

“我看到了……我捉到了嗨!”胖胖蛙高兴地说。

“哈哈,好了,”老青蛙说:“我们继续朝里面走吧。听好了,孩子们,我把大家刚才讨论的问题再总结一下:存在就是知道的情况,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不知道吧,就闭嘴,就别说什么存在不存在了——论说存在,就是论说知道的情况哦。你们知道了没?”

“知道了哇。”点点蛙说。

“你们知道森林里面都有什么在等着我们呢?”老青蛙故意地问道。

“等我们知道了再说噻。”胖胖蛙机警地说。

“哇哈,至少我们已经知道有个‘森林里面’这个存在了哇。”点点蛙笑着说。

“这两个小东西真够机灵的哦,没骗到他们!”老青蛙暗自惊叹道:“‘知道’就是通过看、听、摸、闻、尝、想等等路子进行的。当然,当然……还有其他的路径哦,我想,比如遗传是不是一个呢?场的问题……”

    “嘘……大家停下,有危险!”点点蛙在前面警告说。

 

 

注释:本文稿六万多字,20083月完稿,现在寻求国内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