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pace中国,春天在哪里?


  近期国际上微软收购雅虎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然而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著名的新闻集团大享默多克携旗下Myspace又券入到这场风波中。因为默多克今年内已经两次表示希望出售旗下Myspace网站。而微软在收购雅虎不成之后也在寻找别的出路,微软CEO鲍尔默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也表示新闻集团的Myspace比雅虎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新闻本身虽然值得玩味,但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会给中国互联网市场带来一场什么样的龙卷风?

  假设Myspace参与收购雅虎,因为雅虎与阿里巴巴的股权关系,是否意味着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互联网经济格局又会产生变革?假设Myspace被微软收购,是否又会意味着默多克希望凭借Myspace入驻中国传媒市场将以“曲线救国”的策略借微软中国“live在线”重组在华业务?

  虽然美国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但中国的大多数网友还不知道Myspace是何许人物,这个陌生感还同样包括了网络广告代理公司的同行们。Myspace在国际上可以说是头戴皇冠,身批红袍:携位居美国网站第一宝座气势傲视全球,从用户量到流量都让位居老二的Facebook艳羡不已。而主要收益业务广告,在07年特别是和Google公司的搜索广告合作推动了Myspace收入一定幅度的增长。此外凭借新闻集团下属的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如《纽约邮报》、《太阳报》、二十世纪福克影业公司、星空传媒、MTV等业务的内容资源整合,可以说Myspace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星光闪耀的Myspace在07年初来到中国以后却面临着中西文化审美的壁垒。无论是从界面设计、市场推广、网站服务差异性、还是产品体验上都被一部份网民所质疑。既管CEO罗川先生正在努力把Myspace中国打造成一家中国本土公司,其洋文Myspace被改为中国化十足的名称“聚友”,另外其品牌标识也被设计成中国印章为元素的“友你友我”。最重要的营收模式上——广告模式上罗川称也要对美国成熟的广告营销模式进行借鉴以及移植。

  我们先来看一下Myspace.com的一个Nokia营销案例:

  推广目标:

  品牌展现

  展示Nokia最新产品

  通过产品展示及文章介绍的LINK将用户导向到Nokiausa.com

  推广手段:

  站内广告支持

  好友短信群发

  MySpaceIMIcons置入

  产品图片的滚动

  MP3播放器体现Nokia产品

  推广效果:

  诺基亚NSeries(N系列)终端社区有超过18,720个网友发表了143条评论

  网友们能在22个论坛沟通交流

  社区营销?相信网络营销同行们看到这个案例并不感觉陌生,因为国内的互联网市场早在05年开始就出现过类似的产品,如博客网的产品博客,已经为LG爱巧克力、力士、联想天逸等十数个品牌服务过;笔者印象中猫朴曾经也打造过百事7UP小子的空间;而国内最大的交友社区QQZONE也已经为多家品牌做过品牌空间的营销服务。

  我们再来做个有趣的对比来看中美营销的区别,下面的案例是笔者在博客网06年期间给联想天逸笔记本策划执行的成功案例:

  推广目标:

  品牌、产品展现

  传递品牌理念:易科技逸生活

  推广手段:

  站内群发短信支持

  逸粉来稿征集

  邀请喜欢摄影的博友进行草根创意并组织摄影

  推广效果:

  日志数量:27,其中博客原创文章数为10篇,其它文章为品牌公关稿

  博客原创摄影图片数量:70

  文章评论数量:434,其中有两篇原创精华文章《坝上草原,我的传奇之旅。--七嘴八舌的逸粉们》、《闲情逸生活--七嘴八舌的逸粉们》的评论数量分别为:52条、83条。

  网友留言数:2,460条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http://lenovotianyi.bokee.com/浏览)

  先抛开中美网民的体验差异感和用户属性不去分析,仅仅是通过数据反馈来横向对比,Myspace.com的营销案例除了用户量明显占据优势以外,并不见得在互动性上有不可超越的优势。所以,如果仅仅是移植美国的营销产品,Myspace中国想要在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分一块蛋糕还有很长、很狐独的路的要走。

  虽然聚友网(Myspace中国)在中国还被许多专家和网民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她还是有自己的优势,她首先给网民的感觉是国际化的高品质网站;此外是是国际化的交友网站,要强调的是国际化这个差异性。从营销品质的层面上来考虑,聚友网(Myspace中国)的高品质感会给品牌带来更多的高附加价值。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人走出世界,并与其它国家的朋友分享自我和交友也是一种趋势。就像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所著的那本著名的《地球是平的》里所描述的那样: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人的全球化、人的全球化导致文化的全球化。会形成两个极端:一方面会消灭很多弱势文化,形成全球范围内几大强势文化;另一方面在剩下来的那一小部分会产生更多地差异性文化,即个性化文化空前的在较小的范围内繁荣。相信只要Myspace中国在中国以专注执著的态度坚持下去,一旦获得用户量以及活跃度的优势就会实现营销上的井喷,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和痛苦的化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