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10日,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5天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首次访日,也是胡主席就任国家元首以来,对单个国家进行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访问。访问的时间尽管很长,但日程安排的却非常紧张,最多的一天安排的正式活动就有14项之多。访问期间,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份文件在继承了中日之间已有3个政治文件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中日关系的新发展,确定了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指导原则,规划了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成为中日之间第4份重要政治文件。这对于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增进中日两国的战略互信,构筑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总体框架,全面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周日央视的《新闻周刊》节目中,跟随着主持人白岩松的介绍,我对本国领导人的此次访日意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一衣带水,文化及历史渊源深厚,但在近现代史上却积怨甚多。即便是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也经常是潮起潮落、波澜起伏。尤其是在此前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由于其顽固坚持每年都要参拜象征日本军国主义精神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致使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降至冰点。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10月安倍首相就任后13天即访华,使中日关系出现根本性的转机,被形容为破冰之旅,以后中日两国领导人又分别互访,于是就有了融冰之旅及迎春之旅,而此次胡主席的成功访日,则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暖春之旅。
改革开放30年来,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于两国人民而言的确是福音啊。就以中日两国的经济往来为例吧,从2000年到2007年,中日贸易总额以年均16%的速度快速增长,2007年,日中贸易总额达到了236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截止去年底,日本对中国的实际投资总额达到了615.6亿美元,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第二大来源国。目前,在华的日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两万家,日企员工人数接近1000万人。可见,中日经贸往来的最大受益者是两国的百姓啊。当初,在为女儿设计未来的求学生涯时,就是由于我坚定地认为中日两国之间合作互惠的局面不可能逆转,中日两国的经济、技术、资源、环境、人才、文化各方面巨大的互补性,将会为两国之间开创无限的合作前景。由于女儿是2003年去日本留学的,这五年间我总是时刻盼望着中日关系的复苏,因为即便是从我个人家庭的角度上说,这将直接关系到女儿今后的职业发展啊。值得欣喜的是,今年女儿刚刚完成了大学学业,开始了读研生活。在此次胡主席的访日期间,中日两国就达成了彼此建立战略互惠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共识。我在由衷地为两国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叫好赞佩的同时,也不禁为自己的家庭发展战略的正确而小小地兴奋了一把。
经过有关权威方面的解读,我了解到:中日两国之间建立战略互惠的合作关系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以往我们在中日关系的问题上总是更多地局限在“友好”的感情层面上,这就难免会使彼此的关系因为一些具体的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枝节问题而发生动荡。比如,个别出口产品的质量出现了问题、某位官员的历史观出现偏差、教材上的内容出现了一些难以达成共识的说法等等,都会为双方的政治关系蒙上一层阴影。而如今在彼此建立起战略互惠的合作关系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再因某些情绪化因素而发生偏移。彼此将出于相互的战略利益而在合作互惠的路上长期坚持走下去,真正做到求同存异,为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永久福祉,而搁置争议、共图彼此利益的最大化。的确,作为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两个大国,总是因为一些历史或现实的问题锱铢必较,实在有失大国政治家的风范了。
通过此次胡主席的访日,的确看到了政治家的历史性作用,也的确实际感受到了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历史性更替,如今的中国领导人的确是在与时俱进啊。这还是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一代伟人邓小平,如果不是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力主实行的领导人更替的制度,怎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年富力强、拥有远见卓识的领导集体呢?在世界由大国主导的政治舞台上,我们中国的领导人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包容、前瞻、大气的大国风范的确令国人感到骄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