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李成云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切中时弊。笔者“听”后,如炎夏清风,甚感凉爽。
我感到,这种批评不是小题大做,因为我们在致力于建设节约型政府,而建设节约型政府也是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义;这种批评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我们身边的资源浪费实在骇人——国家有关部门曾有一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该数字表明了政府机关节约的迫切性。
所以,我认为,副省长李成云的批评,是一个带有启迪性质的批评,这将会促使更多的政府机关对此做出反思:大白天开会,会议室为什么要窗帘紧闭、灯火通明?如果打开窗帘,采用自然光岂不更好吗?下班了,人走了,楼道里的灯为何依然亮着?从白天到夜晚,从夜晚到黎明。如果能减少这些不必要的消耗,不就能节省出不少的电来吗?一上班,电脑、打印机一开就是一整天,能不能尽量减少开启的次数和待机的时间?还有空调。天热了,使用空调是应该的,但不应该空调开着,门开着,窗户也开着,这样当然也许会更舒服一些,不冷不热也不闷,但这会消耗多少可贵的电力呢?
早在2005年温家宝总理就讲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各级政府要带头做好节约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足见,建设节约型政府,不仅有节约资源的经济意义,更能体现政府的责任形象。
因此,副省长李成云的批评,给社会和公众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节能,应该成为公众普遍具备的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努力方向,为达到此目的,必须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措施,使政府机关在推动节约社会建设中做出表率。这是一种清醒、一种理性、一种成熟。
没有节约型的政府,就没有节约型的社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政府责无旁贷,必须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努力推进全社会资源节约工作。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府真正作为的实际体现。所以,各级政府官员都应该像副省长李成云一样,从“不要灯光要阳光”的“开会模式”抓起,根治政府机关的“浪费病”;从细节处着眼,从细节中找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新的机会和潜力,使政府机关既是推动节约社会建设的领导者、倡议者,更是推动节约社会建设的先行者、实践者。
新闻链接:副省长批白天开灯开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