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瑞生(鹤峰县文联主席)
由《民族文学》杂志社、《长江文艺》杂志社、鹤峰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恩施州作家协会、中共鹤峰县委宣传部、鹤峰县旅游局、鹤峰县文联承办的“鹤峰特色文化旅游文学笔会”拉开帷幕。
鹤峰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和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不断更替的历史变迁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以其独特的民风民俗、人文精神、文学景观,为文学艺术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上千年的土司辖治中,土家民族思想开放,土家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相长,文人墨客辈出,诗文结集,出现了世界罕见的田氏家族文学奇观。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形成了以地方民族文学艺术著述见长、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界享有盛誉的“鹤峰作家群”。
根据鹤峰文化事业发展实际,该县响亮提出了建设“特色文化名县”的新战略、新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光大“鹤峰文化现象”,用文化的思维培育壮大“鹤峰作家群”、发掘研究土司遗迹群、保护利用革命旧(遗)址群;围绕弘扬“开放包容、勤劳朴实、执着追求、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鹤峰精神”,用文学的形式彰显以创业典型、公仆典型、“村官”典型等为代表的时代典型;围绕完善独具特色的“鹤峰经济模式”,用文艺的手段着力推介发展思路、推介投资环境、推介市场主体,最终实现以文化的大繁荣推动鹤峰的大发展。此次笔会的举办,对于该县更好地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加快“特色文化名县”的建设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为各位作家提供了一个切磋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
在为期3天的笔会中,来自北京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北京报业集团,省作协,省文联,《湖北旅游》等部门、单位的作家,以及恩施州、鹤峰县的文学创作者60余人,在参观董家河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踏访容美土司屏山遗址,游览自然山川风光,欣赏鹤峰地方特色山民歌的行程中开展特色文学采风活动。
在走马镇政府七楼举行的“鹤峰特色文化旅游文学笔会”开幕式上,北京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主席、《民族文学》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赵晏彪,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李传锋,省作协副主席、《长江文艺》总编刘益善先后在开幕式上讲话,与会的文学艺术家纷纷现场赋诗题词。
四月十七日,艳阳高照,笔会代表参加了隆重的鹤峰县首届茶叶节的开幕式,参观游览了木耳山万亩茶园。在茶叶炒制展销会场,来自北京的张水舟、兴安等同志由衷地发出阵阵赞叹。作家诗人们即兴写诗赋词,讴歌茶叶节的盛况,“白鹤井里水,容美山上茶。白鹤杯中飞,芬芳播天涯。”
笔会代表来到鹤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董家河。人们被青郁翠绿的山水所感染。烟雨笼罩下的董家河显得虚无缥缈,宛如一位披着轻纱的少女,姿容俏丽却深藏闺阁,空灵、曼妙、轻盈而绰约......
容美土司爵府屏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来的世间少有的地缝使笔友们真正的产生震憾。来自北京的客人们说:“鹤峰就是陶渊明笔下的真正桃花源!”
在木耳山茶园,漂亮干炼的采茶姑娘阵阵热情嘹亮的山歌使文朋诗友们真正领会到了“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精辟论断。
笔会作家聚集到县委四楼会议室,听取鹤峰县四大家领导对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民“解八难”情况;着力打造“鹤峰特色文化”情况;鹤峰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介绍。与会作家们踊跃发言,坦诚地对鹤峰举办茶叶节的举行表示赞赏;对鹤峰的经济发展支招建议,对鹤峰的特色文化名县建设乐意积极参与,对鹤峰的旅游开发充满希望。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鹤峰特色文化文学笔会顺利召开,历时三天,在风景秀美的鹤峰山城落下帏幕。来自北京、武汉、恩施的四十多位作家和鹤峰县的二十多名文学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渡过了愉快而又实在的时节,饱尝了鹤峰茶叶的芳香甘醇,饱览了鹤峰的山水风貌,领略了鹤峰人民热情豪放,共同感叹:“鹤峰真的是个好地方!”
烟雨笼罩中的董家河(上)
美容土司爵府的土家族为客人唱歌(下)
雨中孤舟(上)
笔会现场赵晏彪正在发言
美容土司爵府屏山景色
美景如油画
赵晏彪为鹤峰笔会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