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企业运作易经》


[原创]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企业运作易经》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企业运作易经》 [原创]

 

《企业运作易经》作品说明书

王一博

《企业运作易经》是一部揭示社会运行现象的论著,也是一部指导组织系统运作的理论学说。它植根于我国古代的哲学典籍《易经》,用《易经》的辨证思想,对社会各个领域及其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对立统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来揭示其运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全书运用《易经》的原理,把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各种复杂多变的运行现象和形态,通过观察、提炼、归纳、整理诠释出与《易经》相对应的八个原始要素,这八个原始要素经有机组合运变发展为六十四个方面或派生出六十四个新要素,而这些新要素揭示着组织系统运变运行的各种现象,为人类掌握组织系统的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

古典的管理学说认为,组织系统的经营与管理最基本的要素是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我认为,这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和误导性。局限性体现在要素含盖面小,无法应对复杂的系统运作,忽视了组织系统需要系统的体系化的理论框架予以指导,而不是指导组织系统的某一局部运作。其误导性体现在因理论缺少辨证的思想,使人们很难看出来,这种管理原理有什么问题。尽管,人们不断地把个体组织系统的运作实践总结为理论或提炼出新的管理要素来弥补其的先天不足,以弱化其的误导性。但组织系统发展到今天,当今世界还是没有一套框架性的指导组织系统运作的理论成果。

《企业运作易经》渴望成为一套框架性的指导组织系统运作的理论成果,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全书进行剖析说明。

一、一套框架性运作系统

1. 八个方面的范畴

《企业运作易经》采用了《易经》八卦的排列组合机理,它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形态诠释为八个方面的范畴,即:

大环境  

小环境 

硬资源  

软资源 

外输入 

内输出 

后衰退   

前发展

 

2. 六十四个方面的范畴

《企业运作易经》同样采用了《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机理,它把宇宙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经高度类比、概括、抽象分解或推演出与易经六十四卦相对应的六十四个派生概念,它们与易经六十四卦相对应的情况分别是:

宏观 [乾][居上之道][乾下乾上][二进制111111、十进制77]

微观 [坤][居下之道][坤下坤上][二进制000000、十进制00]

运筹 [屯][萌芽,艰难][震下坎上][二进制001010、十进制12]

启动 [蒙][蒙昧,启蒙][坎下艮上][二进制010100、十进制24]

需要 [需][踌躇,期待][乾下坎上][二进制111010、十进制72]

沟通 [讼][争论,诉讼][坎下乾上][二进制010111、十进制27]

竞争 [师][军队,战争][坎下坤上][二进制010000、十进制20]

亲合 [比][相亲,依附][坤下坎上][二进制000010、十进制02]

积累 [小畜][小的积蓄][乾下巽上][二进制111110、十进制76]

修炼 [履][践履,履行][兑下乾上][二进制011111、十进制37]

和谐 [泰][亨通,泰安][乾下坤上][二进制111000、十进制10]

阻塞 [否][闭塞,不通][坤下乾上][二进制000111、十进制01]

合作 [同人][同行][离下乾上][二进制101111、十进制57]

进步 [大有][事业][乾下离上][二进制111101、十进制75]

贡献 [谦][谦逊][艮下坤上][二进制100000、十进制40]

稳定 [豫][喜悦,安乐][坤下震上][二进制000001、十进制01]

拓展 [随][随从,随和][震下兑上][二进制001011、十进制13]

腐败 [蛊][腐败][巽下艮上][二进制110100、十进制64]

扩大 [临][迫临,临下][兑下坤上][二进制011000、十进制30]

展示 [观][观看,展示][坤下巽上][二进制000110、十进制06]

机制 [噬嗑][刑罚][震下离上][二进制001101、十进制15]

宣传 [贲][装饰,修饰][离下艮上][二进制101100、十进制54]

萎缩 [剥][剥落,浸蚀][坤下艮上][二进制000100、十进制04]

修复 [复][复归,复来][震下坤上][二进制001000、十进制10]

寻求 [无妄][不虚伪][震下乾上][二进制001111、十进制17]

储备 [大畜][大积蓄][乾下艮上][二进制111100、十进制74]

分配 [颐][给养][震下艮上][二进制001100、十进制14]

过渡 [大过][大的过度][巽下兑上][二进制110011、十进制63]

衰退 [水][陷阱][坎下坎上][二进制010010、十进制22]

攀升 [火][附着,上升][离下离上][二进制101101、十进制55]

价值 [咸][夫妇之道][艮下兑上][二进制100011、十进制43]

规律 [恒][恒久,恒常][巽下震上][二进制110001、十进制61]

均衡 [遁][退避,隐藏][艮下乾上][二进制100111、十进制47]

强大 [大壮][壮大][乾下震上][二进制111001、十进制71]

实力 [晋][前进,晋升][坤下离上][二进制000101、十进制05]

修整 [明夷][韬晦时期][离下坤上][二进制101000、十进制50]

团队 [家人][家庭][离下巽上][二进制101110、十进制56]

逆理 [睽][乖离,乖异][兑下离上][二进制011101、十进制35]

逆势 [蹇][跛脚,困难][艮下坎上][二进制100010、十进制42]

调整 [解][解脱,解除][坎下震上][二进制000001、十进制01]

亏损 [损][减少,损失][兑下艮上][二进制001100、十进制34]

盈利 [益][受益,增多][震下巽上][二进制001110、十进制16]

脱节 [?][决裂,断开][乾下兑上][二进制111011、十进制73]

机遇 [?][邂逅,相遇][巽下乾上][二进制110111、十进制67]

复苏 [萃][聚集,会聚][坤下兑上][二进制000011、十进制03]

繁荣 [升][上升,发达][巽下坤上][二进制110000、十进制60]

危机 [困][穷困,困境][坎下兑上][二进制010011、十进制23]

萧条 [井][水井,用贤][巽下坎上][二进制110010、十进制62]

改革 [革][变革,改变][离下兑上][二进制101011、十进制53]

创新 [鼎][养贤士][巽下离上][二进制110101、十进制65]

开放 [雷][震动,威惧][震下震上][二进制001001、十进制11]

闭关 [山][山岳,停止][艮下艮上][二进制100100、十进制44]

逐步 [渐][渐进,逐步][艮下巽上][二进制100110、十进制46]

转产 [归妹][出嫁][兑下震上][二进制011001、十进制31]

顺势 [丰][盛大,丰盛][离下震上][二进制101001、十进制51]

进程 [旅][旅行][艮下离上][二进制100101、十进制45]

需求 [风][进入,谦逊][巽下巽上][二进制110110、十进制66]

供给 [泽][喜悦,取悦][兑下兑上][二进制011011、十进制33]

失衡 [涣][涣散,离散][坎下巽上][二进制010110、十进制26]

调控 [节][节制,节省][兑下坎上][二进制011010、十进制32]

诚信 [中孚][忠诚][兑下巽上][二进制011110、十进制35]

跨越 [小过][小有超出][艮下震上][二进制100001、十进制41]

驾驭 [既济][成功][离下坎上][二进制101010、十进制52]

失控 [未济][不成功][坎下离上][二进制010101、十进制25]

二、诠释古典《易经》

《企业运作易经》是一部用现代信息方式诠释古典《易经》的运作学典籍,它用《易经》的运作框架原理,并按照《易经》特有的逻辑思维方法与准则来推演、分析、思考、判断企业和组织系统运作和运行所面对的各种问题。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完全完善的,《企业运作易经》也同样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企业运作易经》共经历了五次探索性演进,即:

㈠寻找与《易经》相对的八个原始概念;

㈡定位八个原始概念的内涵框架和意义;

㈢推演与《易经》相对应的六十四个派生概念;

㈣定位六十四个派生概念的内涵框架和意义;

㈤寻找六十四个派生概念的内藏要素;

㈥演绎六十四个派生概念的运变变数。

以上这些说明了《企业运作易经》的诞生过程。

三、独特的运作模式或运行模式的要点

《企业运作易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运作模式或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起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要点:

1.系统性

《企业运作易经》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性能的整体运作框架。其有如下的基本特征:整体的八大系统可以分解或推演出六十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还可以有若干层次的子系统,大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具备一定的结构,整体的大系统具备各子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

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企业运作易经》有九个特征:1.输入输出性,指其具有信息、质量和能量的进入出去、接收发射、吸收排放的模拟特性;2.架构性[结构性],指《企业运作易经》的运作框架其具有可模型、模式、模拟的特性;3.功能性,指《企业运作易经》各概念系统的本性、用途、作用,或在母系统里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的独立功能性。4.相关性,指《企业运作易经》的概念与概念之间,具有局部和整体、部分和全局的关系性及组件与组件的关系网络性;5.适应性,指《企业运作易经》的框架体系的模拟运行与外部环境可相互依存;6.运行性,指其在某种模型、模式上的可运动性;7.内外性,指《企业运作易经》中的大环境与小环境的识别性、区别性,内是指小环境,外是指周围环境或大环境;8.稳定性,指《企业运作易经》设计了组织系统为了生存进行必要的界乎运行风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稳定运动性;9.闭合性,指《企业运作易经》的运作框架自身能产生循环、代谢、周而复始等特性;10.规律性,指《企业运作易经》具备了得知组织系统的运行规律后,知其如何生,知其如何死,如何运行,遵循其规律即可复制、再造新组织系统的特性;11.组合嫁接性,指《企业运作易经》概念组件的有机组合,相互融合,相互衔接的力度和强度,组合优势等特性。

2.整体性

《企业运作易经》的派生概念揭示了企业或组织系统运作的全方位的运行现象,所以,六十四个派生概念对系统的运作具有整体性,具体体现在:1. 六十四个派生概念可以全方位考察系统的运作和运行,进而使系统可以识别和利用外部环境和资源,预测和计划系统的发展;2. 六十四个派生概念可以完整地揭示系统在各种状态和环境下的运作和运行,进而指导系统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趋利避害的运作和运行;3. 六十四个派生概念可以全面地展开系统在各种层面的运作和运行,使系统对自身的运作和运行随环境的需要展开必要的运作框架,而六十四个派生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全面的运作框架系统。

3.延伸性

《企业运作易经》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的延伸性,具体表现在:1.八个原始概念派生出六十四个派生概念;2. 六十四个派生概念可以延伸出四千零九十六个子派生概念;3. 四千零九十六个子派生概念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层次,这种层次从八个原始概念开始,可以无穷无尽地延伸下去。

4.运变性

《企业运作易经》六十四个派生概念具有一定的运变性,具体体现在:1.概念和定义是不变的,但,随着运变环境的变化,特定概念可转化成其它的概念,极大丰富了组织系统的运变性和实现了对系统运作运变的全方位的跟踪;2. 组织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运作环境选择不同的权变运作,即,为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5.演绎性

《企业运作易经》的演绎性就在于其的推演性,六十四个派生概念是由八个原始概念推演出来的,譬如,“机制”是由原始概念前发展和软资源有机组合推演而出的,软资源有机组合使其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就是机制,而原始概念的组合是有前后和上下之分的,如,“机制”就是上前发展和下软资源的组合,而上软资源下前发展的组合是“顺势”。再譬如,“和谐”是由原始概念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机组合而推演出的,大环境是主流,小环境是辅助,如果,本末倒置就成了“阻塞”。

6.思想性

《企业运作易经》的思想性就体现在在《企业运作易经》内,运作已成为一套运作思想体系和运作理论体系,这套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可以运用到政府、军队、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组织系统的运作过程,并在思想层面指导高端的运作行为。

7.谋略性

《企业运作易经》的谋略性体现在:1.针对不同的环境,施以不同的策略,针对不同的问题,施以不同的解决对策;2.设局规避风险,使有利资源最大化利用,使不利资源对我创伤最小化;3. 用《企业运作易经》可以推演出“运作三十六计”,兵法三十六计是由《易经》推演而出,同理,《企业运作易经》同样可以推演出“运作三十六计”。

8.对抗性

《企业运作易经》的对抗性体现在:1.地位、能量不同的组织系统都可以使用《企业运作易经》的运作框架进行竞争和对抗,所占角度、地位、能量不同,策略和定位都将不同,大的可以变小,小的亦可以变大,《企业运作易经》的运作框架反映的就是这种运作思想;2.在有些方面其的运变性也是其的对抗性,如“和谐”和“阻塞”,“和谐”是大环境占主导地位,小环境占辅助地位,大环境支配小环境,反过来“阻塞”是个别小环境占主导地位,而迫使大环境占辅助地位,这里“和谐”和“阻塞”所指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就兼具有一定的运变性和对抗性,是一对矛盾问题和一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

9.创新性

《企业运作易经》的创新性就是《企业运作易经》从中国古代《易经》中,科学、合理地复制出现代版的运作易经,这种创新性解决了古代《易经》与现代社会的信息错位和现代社会需要辨证运作思想的指导之间的矛盾。

11.纵横性

《企业运作易经》的纵横性就是《企业运作易经》的运作框架在组织系统运作使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运作的收放、运作的放纵与节制、运作的深浅、运作策略的交错等。

12.针对性

《企业运作易经》的针对性就是面对不同环境,施以不同的运作策略。

四、有较强的运变性

《企业运作易经》具有较强的运变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运作易经》认为,企业或组织系统的运行、运作、经营、管理与其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或被作用有关。

如:大环境就是以人类所面对的宇宙、星际、自然界、物种和人类社会的国际、地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宗教、文化、教育、科技、行业、市场、组织及其相互间的层际关系、维际关系、元际关系、有机结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大的多层维元互动、时空立体发展运动的环境状况作为考察企业或组织系统的运行规律的根源和基础。

 

反过来,小环境自身的条件、基础、资源、能力、功能和人、财、物组合结构及其维持生存的机制、体制和模式等内部环境状况,又是促进和制约大环境健康发展的根源和基础。

2. 《企业运作易经》认为,企业或组织系统的大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大环境被迫转化为小环境,小环境又可以发展壮大成为大环境。

3. 《企业运作易经》认为,企业或组织系统的运作和运行必须通过自身内部和外部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流形式来体现。

如:企业和组织系统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国际、地域、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文化、教育、科技、行业、市场、组织等环境中取得或索取所需要的供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资源,这实际就是一种对自身的输入活动。

而企业或组织系统为大环境提供某种可供利用或使用的条件、基础、资源、能力、功能和人、财、物等给需要的组织系统或人使用就是一种对外部的输出活动。

4. 《企业运作易经》认为,企业或组织系统的运作和运行的方向有两个方面,即用发展和衰退的形式来体现。企业和组织系统朝着进步性、发展性、推动性、向上性、积极性的方向运动那就是前发展的运作;而企业和组织系统朝着落后性、倒退性、颓废性、消极性、下策性的方向运动那就是后衰退的运作。

五、最核心的问题

《企业运作易经》中的基础原理是依据二元思想发展而来的,这一问题十分复杂,是研究《企业运作易经》的最核心的问题。

譬如,我们拿企业来说事,企业是由[正与反(相当于前发展和后衰退)]、[大与小(相当于大环境和小环境)]、[阴与阳(相当于硬资源和软资源)]、[矛与盾(相当于外输入和内输出)]四对概念构成的,即企业具有一个抽象的多维运作空间结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和运作模式与厂房、设备和物资是企业的软资源和硬资源结构;输入资源价值的最小化与输出资源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矛盾结构,即是其的外输入和内输出结构;企业发展的大与小、强与弱、放与收是相互转换的运变结构,即大环境和小环境的运变转换结构;企业运动的进步性、发展性、推动性、向上性、积极性与落后性、倒退性、颓废性、消极性、下策性是运作正与反的结构关系,即前发展和后衰退的运变结构。

这些结构,促使企业和组织系统的运作和运行具有多维性、多层次性和立体运动性的特征。

在这所有的结构中,阴与阳是最大的结构,也是事物的本源结构,正与反、大与小、矛与盾等等都是由阴与阳派生而来的。

《企业运作易经》的全貌大概如此。希望各方面的读者与专家给予点评和斧正。

 

目录

 

前言

壹、易经与运作的关系

第一章《企业运作易经》的形成及特性 ……………………… 5

第二章《企业运作易经》的运变思想 ………………………… 10

第三章《企业运作易经》的二元思想初探 …………………… 15

第四章《企业运作易经》的组合机理 ………………………… 16

贰、原始概念

第一章  大环境 ………………………………………………… 38

第二章  小环境 ………………………………………………… 43

第三章  硬资源 ………………………………………………… 47

第四章  软资源 ………………………………………………… 49

第五章  外输入 ………………………………………………… 57

第六章  内输出 ………………………………………………… 59

第七章  后衰退 ………………………………………………… 61

第八章  前发展 ………………………………………………… 65

叁、派生概念

第九章  宏观 …………………………………………………… 69

第十章  微观 …………………………………………………… 78

第十一章  运筹 ………………………………………………… 84

第十二章  启动 ………………………………………………… 95

第十三章  需要 ………………………………………………  103

第十四章  沟通 ………………………………………………  110

第十五章  竞争 ………………………………………………  117

第十六章  亲合 ………………………………………………  127

第十七章  积累 ………………………………………………  133

第十八章  修炼 ………………………………………………  140

第十九章  和谐 ………………………………………………  147

第二十章  阻塞 ………………………………………………  156

第二十一章  合作 ……………………………………………  163

第二十二章  进步 ……………………………………………  170

第二十三章  贡献 ……………………………………………  175

第二十四章  稳定 ……………………………………………  182

第二十五章  拓展 ……………………………………………  189

第二十六章  腐败 …………………………………………… 196

第二十七章  扩大 …………………………………………… 200

第二十八章  展示 …………………………………………… 206

第二十九章  机制 …………………………………………… 212

第三十章  宣传 ……………………………………………… 221

第三十一章  萎缩 …………………………………………… 227

第三十二章  修复 …………………………………………… 234

第三十三章  寻求 …………………………………………… 240

第三十四章  储备 …………………………………………… 246

第三十五章  分配 …………………………………………… 251

第三十六章  过渡 …………………………………………… 256

第三十七章  衰退 …………………………………………… 261

第三十八章  攀升 …………………………………………… 265

肆、派生概念

第三十九章  价值 …………………………………………… 269

第四十章  规律 ……………………………………………… 277

第四十一章  均衡 …………………………………………… 284

第四十二章  强大 …………………………………………… 290

第四十三章  实力 …………………………………………… 296

第四十四章  修整 …………………………………………… 302

第四十五章  团队 …………………………………………   309

第四十六章  逆理 …………………………………………… 314

第四十七章  逆势 …………………………………………… 321

第四十八章  调整 …………………………………………… 327

第四十九章  亏损 …………………………………………… 335

第五十章  盈利 ……………………………………………… 341

第五十一章  脱节 …………………………………………… 347

第五十二章  机遇 …………………………………………… 353

第五十三章  复苏 …………………………………………… 360

第五十四章  繁荣 …………………………………………… 366

第五十五章  危机 …………………………………………… 372

第五十六章  萧条 …………………………………………… 378

第五十七章  改革 …………………………………………… 384

第五十八章  创新 …………………………………………… 391

第五十九章  开放 …………………………………………… 398

第六十章  闭关 ……………………………………………… 404

第六十一章  逐步 …………………………………………… 410

第六十二章  转产 …………………………………………  416   

第六十三章  顺势 …………………………………………  423

第六十四章  进程 …………………………………………  430

第六十五章  需求 …………………………………………  437

第六十六章  供给 …………………………………………  445

第六十七章  失衡 …………………………………………  454

第六十八章  调控 …………………………………………  460

第六十九章  诚信 …………………………………………  467

第七十章  跨越 ……………………………………………  473

第七十一章  驾驭 …………………………………………  478

第七十二章  失控 …………………………………………  486

第一章  大环境

大环境  指我们人类所面对的宇宙、星际、自然界、物种和人类社会的国际、地域、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文化、教育、科技、行业、市场、组织群及其相互间的层际关系、维际关系、元际关系、有机结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大的多层维元互动、时空立体发展运动的环境状况。其具有大巨复杂性、大巨多极权变性、大巨系统性、大巨关联性、大巨规模性、大巨多层元空间立体性、大巨无限运动性等特点。

目前人类对大环境的认知只能是沧海一粟。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知也只是简单的开始。因人类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人类认知的局限性。现在的人类如同母亲怀里的婴儿,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知只能是感性上的认识,她还不清楚自己从何而来?现在到哪儿了?将走向何处?同宇宙是什么关系?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关系如何?事物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的回答,须人类社会漫长的摸索,这些问题的回答较人类社会的认知现状,构成了大环境的大巨复杂性。

大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大环境的任何事物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状态的,事物变化的原因是其内部矛盾交流、外部矛盾交流、内外部矛盾交流、多元矛盾交流、多维矛盾交流而引发的结果。其在不同时空的变化是无动无生、内生驱动、互为影响、互为制约、互为连锁、互为引动的。事物的变化受到其本身能量、质量、位置、时间、方向、速度、大小的制约而展现变化的不同程度,从而构成了大环境的大巨多极权变性的特征。

大环境是一个大巨系统。它的大巨系统性不仅表现在系统的组件的完整性、律动性、轨迹性,时空的无限性、运动性、永恒性等特征,而且系统组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组件以某种规律运动,相互制约,构建整合,形成大环境机制,体现大环境的运行法则。

大环境万事万物虽呈斑驳陆离、多彩丰富、百态千姿、不尽相同的状态,但其实质总是保持着一种关联性,其个体间互有联系,互动关联;在关联中各自运动,相互运动,多元运动,多层元交互运动;在关联中内外因果、互为因果、多元因果、多层元交互因果。使大环境与大环境之间、大环境与小环境间都以某种微妙的关联性联系着,这种关联性是线性的,也是非线性的;是纵向的,也是横向的;是一元的,也是多元;是单层次的,也是多层次的;是一维的,也是多维的;是单层元的,也是多层元的,从而构成大环境的大巨关联性。

大环境是多维立体的。它的运动是在多层次、多元化、多层元、多维空间基础上的立体化运动。大环境的多维空间性是客观存在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将逐步得到证实。目前人类能够知道或被证实的有肉眼维(点、线、平面、立体、物像维等)、气温维(温度、湿度等)、电磁维(无线电波、磁场等)、生物维(人体场、人体信息场、物种场、物种信息场、生物电、生物红外线、生物红外波、草木维等)、空间维、物质维(量子、原子、粒子、离子、等离子)光维(红外线、紫外线等)、声维(微声波、次声波等)、放射维、反物质维等。在《企业运作易经》里我们只研究组织系统的运作维,组织系统的运作维包括:环境维、资源维、系统维、思想维、目标维、机制维、组织维、信息维、运行维等。由此可见,大环境的运动以多维空间的运动形式为基础,进行永无休止的运动,这种运动相互交融、相互交叉、多维一体、动此及彼,形成了大环境的大巨多层元空间立体性的特征。

大环境是运动的,这是它永恒的主题。由于大环境的无限性导致了大环境万事万物的无限运动性,展现出其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永无止境的特性,并充塞整个时空。在无所不包的时空中,大环境的运动是多样性的,它以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展现它的运动的存在,它的运动也是多维空间的运动,在多维空间运动中以特定的运动方式在特定的空间中运动,在同一时空里进行多维空间运动,这就是大环境的大巨无限运动性的特征。

 

相关概念

大气候、大循环、大系统、大网络、大关系等;

㈠ 大气候

大气候,指人类社会的思想、思想潮流、观念理念等意识形态环境。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一般讲,大气候是某种意义上的民心所向,得大气候者,得天下!其是思想(理念、观念、意识)、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范畴的总和。

㈡ 大循环

大循环,是大环境的流通、交流管道或大环境各方面运行的往返路线。大环境的循环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大环境生涯网络的循环。大环境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循环网络,网络生,则大环境生;网络死,则大环境死!二是大环境的自然生态循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对自然进行不断的开发和利用,这就促使人类必须要作到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要反刍自然,并在开发与反刍之间形成长远循环。三是发展循环。这要求大环境在确保自身能生存的同时,要发展自身,发展自身要注意三个问题,即:1.均衡发展,保持发展网络资源的均衡性和发展速度的均衡性;2.和谐发展,大环境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不是某一领域的发展,也不是快速的发展,而是各方面的兼顾发展,不仅要注重硬资源的建设和发展,更要注重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3.公正发展,这是对大环境发展在社会公平、平等、均等、正义等方面的发展要求。

㈢ 大系统

大系统,指大环境就是一个大系统。如一国是一大系统,那么,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文化、教育、科技、行业、市场、组织群就是其的支系统,支系统又可以分为支子系统。用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大环境,有利于构建和健全大环境职能组件,预见大环境的发展趋势,驾驭和掌控大环境的发展方向。我们所面对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系统(包括三大系统,既自然界系统、物种系统、人类社会系统)。

㈣ 大网络

大网络,指大环境的资源通路和信息通道,或大环境的硬资源配置通路和软资源的组配通道。大环境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各种管道、通路、线路、管状等结成的网络系统,在这个大的网络系统里流动着供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资源。大环境网络的存在和运行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大网络是大循环的基础,没有大网络就不可能形成大循环;二是大环境的各种关系,凭借大网络予以维系,没有大网络大关系和大系统将失去控制;三是大气候的形成依赖于大网络的形成。

㈤ 大关系

大关系,指大环境的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总和。包括宇宙总关系、星际间关系、物种间关系、物种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国际间关系、国度间关系、地域间关系、行业间关系、市场间关系及大关系的深度与广度、单极与多极、一维与多维交流、大关系与小关系的交流等。

易经渊源

源 [乾] [天.健.父] [二进制111、十进制7]

    [表示]:广大包容、变化无穷;刚健、武勇、果断、多动少静;大城市、京都。

 

概念 [指我们人类所面对的整个资源世界及其内部相互间的层际关系、维际关系、元际关系、有机结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大的多层维元互动、时空立体发展运动的环境状况。]

 

第十八章  修炼

修炼  是指企业或组织系统用不断过滤自身的杂质来提高自身的品质、能力和能量,是系统把自身松散组合的要素组件整合为紧密组合的要素组件的过程,是系统把自身资源组配结构、布局、排列、组合等不断完善成熟到新境界的一种运作方式。

系统以修炼的方式,来达到系统和个人的最佳的工作状态的运作方式,它以增强系统内部的学习和掌控能力为核心,促使修炼者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更新创新,以达到日臻完善的程度并以最佳状态把握与日俱增的资源力量为社会受众提供超值服务或完成自我理想和人生目标的目的。

我们常说的“苦炼内功”就是指的这种行为。它以远景和目标为基础,借助系统学习来实现高效扁平化、横向网络化运作模式,强调以“系统学习”、“远景目标”等组织修炼的方式,来促使系统内部的成员勤奋工作。

修炼的五个要素:一、自我超越——用不断学习和锻炼的方式去扩展个人或团队的能力,营造和构架适合自我发展的模式或状态。并朝着发展的目标营造和构架内外部环境,鼓励系统各方面自我发展完善,以实现共同选择的目标和远景。二、反省模式——通过反馈,持续不断地梳理、反省和改进系统内在的模式,以达到系统运作不断地优化升级,从而提高系统运作的高效率。三、建立一致目标——针对系统对未来的规划,以系统期望达成目标的原则和实现方法,树立出系统内各方面共同的远景,并且激起系统内各方面对共同远景承诺的奉献精神。四、系统的全方位学习——系统是由各方面组成的框架,每个要素都不能缺;同样通过学习和提高,让系统各部位的每一分子都发挥出超乎个人才华总和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引发系统各组件产生高能量合力,推动系统的发展。五、疏通渠道——通过学习和提高,使得系统内部的各种“脉流”高速流动,为系统内部营造高效关系摸式,以对接外部的大关系和大循环,从而展开对外部环境的全方位对话。

从运作的另一角度看,整合系统和提高系统形象,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吸引力同样是修炼范筹的问题;除了系统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约束功能之外,侧重围绕全面提高系统成员素质、激励成员的积极性、改善社会公众对系统的关系所进行的系统形象建设的修炼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形象和文化的建设都是为了保证实现系统的整体目标,为了系统的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战略修炼措施。

当系统运作在十分危险的环境里,仍可以实现发展,这标志着该系统以修炼的方式实现了高级别的运作运行模式。系统组件的交流方式以不是简单的信息传导方式,而是某种条件反射模式。这种模式的工作原理是系统内部组件之间的联系由紧密型网络组合搭建起来,系统组件之间的信息传导变为体感反射,系统组件之间的合作变为交融,系统组件之间被整合为高紧密一体,系统组件之间的组合能量高倍放大支持系统体的运作和运行。

系统组件之间的修炼,首要的是统一思想和理念,其次是彼此要袒诚相见,第三是要执着纯正。

系统可以通过修炼将自身的资源输出作到及至。修炼可以从本质上改变系统的输出模式,实现资源输出的最大化。

系统输出资源供养一方是系统存在的基础。企业以提供产品为其存在的基础,军队以提供国家安全为其存在的基础,而国家以提供民族繁荣为其存在的基础。系统的修炼就是为了更好地供养一方和发展自己。

系统的修炼要保持以下几种心志状态:一是保持一种长期修炼的精神;二是保持淡泊宁静、清心寡欲的心态;三是对外部保持修炼的机密,不与媒体谈及此事;四是恪守修炼计划的每一个步骤;五是逐渐达到修炼、学习、生活、工作四不误,并安排好时间和空间,使之配合适当;六是本着运作渐进、知机用功的原则进行修炼;七是修炼一旦开始,对修炼计划不再做任何修改,必须认真执行。

系统的修炼不是某一方面的修炼,而是系统针对自身整体素质全方面的提高。系统的修炼是对自身人力、资金、地点、物资、市场、产品、生产的能量、级别、质量、功能和强度的提高,也是对自身思想、环境、系统、目标、机制、组织、信息、资源、运行的能量、级别、质量、功能和强度的提高。

系统的修炼要集百家之长,不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修炼的环境状况及其运变分析:

一、用修炼改变自身的能量、级别、质量、功能和强度

组织系统通过不断的更新创新,提高素质,自我超越等修炼行为达到改变自身的能量、级别、质量、功能和强度。

口组织系统的发展有两种途径:一是发展运作网络,二是内修整理;这里的内修整理就是修炼的意思,也叫苦练内功。

口无论走什么样的途径壮大自己,修炼都是必备的课程。

口只有通过修炼才能不断地提高组织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吸引力。

口修炼的本质是按一定的模式管理自己。这种模式是奋斗性的模式,通过对这种运作模式的长期坚持达到做强和做大自己的目标。

口修炼就是额外地完成任务。

口修炼就是想方设法高效地完成任务。

口修炼的过程就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

口修炼就是要达到小环境和大环境合二为一的运作境界,就是人们长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修炼是一种积累

修炼是一种积累,通过修炼吸收和消化外部环境的管理经验、运作成果、培训方法,并使其变成自己的积累之、沉淀之。

口修炼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各个部位的修炼,因而其存在积累的问题。

口通过修炼而积累。这种修炼是如何吸收、怎么吸收、吸收什么为中心任务的。

口知道如何积累是一种修炼,进行这样的积累是另外的一种修炼。

口积累有两种原因,一是为了生存,以备不用之需;二是为了发展进行能量的蓄积。而修炼积累是一种定位,即把小环境做成相对的大环境的定位。

口修炼积累具有使命感、归宿感和理想性、奋斗性。

三、修炼是一种改造和革新

修炼是一种改造和革新,通过修炼改变组织系统的硬资源环境,使其不断地优化升级。

口组织系统修炼本身就是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改造和革新。

口改造硬资源环境就是想方设法使其处于领先的和低成本的地位。

口改造硬资源环境的目的就是引领和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

口改善硬资源环境也是资源品质输出的物质保证。

口改善输出资源品质本身也是硬资源修炼的课题之一。

四、修炼可改善软资源环境

修炼的过程也是改善软资源环境的过程。

口保证内外部软资源环境的稳定交流和默契合作是一种较高形式的修炼过程,这种修炼过程伴随着组织系统的长期成长。

口内外部软资源环境的稳定交流和默契合作是打造千年组织系统的基础。

口打造千年企业软资源修炼先行。

口软资源的修炼过程就是内修整理的过程。

口软资源的修炼也是精神方面的修炼。

相关概念

个人修炼、组织修炼

㈠ 个人修炼

人修炼的过程是对一生进行修正和积累的过程。

人的发展需要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那就是保证自己生命的延续性。只有在生命延续正常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进行延年、崇德、慎行、修养、正己、待人、尚节、磨砺、守廉等修身活动。否则,修身是无基础的。修身是生命延续性上的修身,没有生命的延续性,修身则无从谈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修身就是人对自身的修炼。人作为一个小环境,其是一个精美的系统,具有循环性(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网络性(经络系统、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等);信息性(脑系统、神经反映系统、眼系统、耳系统、鼻系统、嘴系统等);关系性(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等等);精神性(包含有思想[理念、观念、意识]、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意识形态活动的特性);联系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包括与人类所面对的宇宙、星际、自然界、物种和人类社会的国际、地域、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文化、教育、科技、行业、市场、组织及其相互间的层际关系、维际关系、元际关系、有机结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大的多层维元互动、时空立体发展运动的环境状况的关系)。人就是这样一个小环境。人的修身就是针对这样一个小环境进行修炼的。

㈡ 组织修炼

企业或组织系统通过修身养性、内修整理、学习提高、广泛调研等途径来学习、锻炼、培养、训练、禅练或锤炼自身的素质和质量。对个人、企业或组织系统和而言,修炼是提高综合素质和质量的唯一途径。

我们常说的“苦炼内功”就是指的这种行为。它以长远规划和目标为基础,借助系统修炼来实现高效的扁平化、横向网络化运作模式,强调以学习、锻炼、培养、训练、禅练等系统修炼的方式,来促使系统内部的成员勤奋工作。

易经渊源

源 [履][践履,履行]

[兑下乾上][二进制011111、十进制37]

上大环境 下内输出

概念指人、企业或组织系统以修炼的方式,来达到系统和个人的最佳的工作状态的运作方式,它以增强系统内部的学习和掌控能力为核心,促使修炼者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更新创新,以达到日臻完善的程度并以最佳状态把握与日俱增的资源为社会受众提供超值服务或完成自我理想和人生目标的目的。

 

同一范畴关系  [①修炼(天泽履): 上 大环境 下 内输出,②积累(风天小畜): 上 外输入  下 大环境;③贡献 (地山谦): 上 小环境 下 硬资源,④稳定 (雷地豫): 上 软资源 下 小环境。]

 

{〖修炼〗【天泽履 】}与{〖展示〗【风地观 】}整体相反相对,属于同一范畴的两个概念。其间接发展概念{〖繁荣〗【地风升 】}与{〖脱节〗【泽天夬 】}整体相反相对,是正运动与负运动的关系。

源 【艮】相对概念是展示。结构式[修炼(天泽履): 上 大环境 下 内输出 ;展示 (风地观) 上 外输入 下 小环境]互换概念繁荣。结构式[繁荣(地风升)上  小环境下外输入]

上下有变化。结构式[ 脱节(泽天夬): 上 内输出  下 大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