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后的领悟——感恩黄金财先生


仲夏夜云淡风高,焦虑一周后放松下心情吧。这时候,需要听一曲轻柔雅乐,借弱朗月光吟两句唐诗,品三盏清酒。要有唐寅那样才情该多好,“闲时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呵呵,一念而过的奢侈罢了。古筝继续定静,在略带暖意的晚风中,刘嘉偌回想起了一年前的印度之行。

商务部长、ZeeTV台长、商界巨贾、宝莱坞明星、软件巨头、英武外交官,跃入脑海的不是这些当时满足了交际虚荣心的脸孔,而是黄金财先生对作为晚辈的我的三次指点。依次发生在孟买ITC中央大酒店的俱乐部、未来忠利(Future Generali)保险公司总部、阿拉伯海边的谈话,和南亚次大陆的酷热以及六个城市的地标人文一起,融入了我的心智。

黄先生是华裔马来西亚人,1980年代来到中国拼搏保险事业。从上海友邦开始,接着创立广州友邦并坚持耕耘13年,再后来领军中意人寿——期间在武汉大学读博。2005年,他读到高盛经济学家卢帕(Roopa Purushothaman)等撰写的《金砖四国》报告,正好意大利信诚保险与印度零售大王未来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便申请赴印开疆拓土。

印象深刻,黄先生对刘嘉偌很多技术性提问,回应时都上升到理念层面。如问他为什么离开资源累积已到一定程度的中国,转去印度,他第一句话就是,“人生是要规划的,而且这种预判要有二十年的眼光。”他以高管里罕见的坦率真诚从大学毕业时的择业说起,首先是产业的选择,到底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接着是地域。然后需要围绕着选择事业,经营自己的个人品牌。

最近读郝明义先生的《工作DNA》,除了产业前景还提到内心激情,再就是“机会是一个头发长在前额的怪物,要想抓住机会,跟在它后面跑是没有用的。你一定要等在它前面,看它过来,当面一把揪住。”郝先生和黄先生说的实在是至理。

刘嘉偌目前栖身的传媒娱乐业(或用交集概念TMT),若按先生的指点,前路一下子就开阔起来的。这里不谈创业,只说职业经理人:行业在西方的发展已明示,所有公司都在走上跨媒体的集团之路,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内容上的协同、营销上的组合是两大趋动力。于是乎,对在内容和运营上了解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的全栖管理人才,肯定是存在刚性需求的。

《华为的世界》里也引用任正非的话,中国职业经理人中强者的确辈出,但能打通产品战略、业务战略到公司战略,打通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打通运营和融资并购的实属凤毛麟角。相信该论断也适用于发展中的中国传媒娱乐业。

黄先生反复强调个人品牌。其实在他身上就有两个独一无二的品牌:1,保险业;2,亚洲——他是马来西亚人,同时在中国、印度留下卓越痕迹。而随着中印崛起,亚洲在世界经济版图的影响力日隆,对那些有实践走出去战略想法的中国企业来说,黄先生这样熟悉亚洲市场的华人高管太重要了。很简单,中国要涌现出一批成功国际化的企业,必定需要大量国际化的经理人才。

传媒娱乐业同理。百度进军越南、日本就是号角,五洲电视台也可看成一次半官方、带国家目标的尝试。

整整365天之后,再次琢磨黄金财先生的慷慨赐教,受益依旧匪浅。职业生涯会遇到许多波澜,感恩、忍耐、心态归零是很重要的品格;要做行业理解上的智者、运营管理上的强者,不仅要为“做一家好公司”的目标贡献自己岗位的应尽职责,还要在自己带领的团队里培养出企业永续经营可倚重的干才。

记得从印度回国后不久,有次黄先生抵京办事,下榻中国大饭店,把我和另两个同事一起叫去喝茶。那次谈话,黄先生分享了他对管理基础的重视。“目标盖10层楼和80层楼的目标项目,在打地基时花的时间成本是不一样的。前者往往先出成果,但之后会慢慢却又不可逆转地被超越,这就是管理基础的重要性。”这句话,我这个长期做采编,强调野战能力和机会窗口的媒体人一直没能悟透,直到开始走上中层才渐渐理解其内涵的精深。在企业管理上,黄先生还对人力资源、培训和企业文化极其看重。

感谢生命中的贵人,感谢这个仲夏夜。

又:若有兴趣看刘嘉偌与印度有关的文章,可登陆blog.sina.com.cn/liujiar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