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东省对口高职语文模拟试卷(二)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人物:刘谷雨(刘咏梅之子,12岁,属鼠)

刘谷雨(阳历19964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2008年广东省对口高职语文模拟试卷(二)

 

整理者:刘咏梅([email protected])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18题,每小题3  54分)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没有错的一项是       

A.亘古(gèn    绊脚石(bàn    细水常流(cháng  以逸待劳(dài

B.木讷(nè)    压轴戏(zhú)    兴高采烈(cǎi     铩羽而归(shā)

C.剽悍(piāo   炒鱿鱼(yóu    不绝如缕(lǚ)     咬文嚼字(jiáo

D.渲染(xuān    爆冷门(bāo    推本溯源(shuò)    秘而不宣(m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凑合 靡烂 大拇指  全神贯注  无心插柳柳成阴

B.作崇 赝品 老俩口 炙手可热 犹如猛虎下深山

C.恣嗟 震撼 入场券 直截了当 打破砂锅问到底

D.发轫 报复 大杂烩 绝无仅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       无穷,这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②.她在开庭的前一天晚上给我打来电话,嚎啕痛哭,一吐心中多年来的冤屈和   。

③.他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流露着凄惘和神秘的色彩,但也有一些内容健康,格调   。

A.以至 激愤 高雅       B.以至 积愤 明朗

C.以致 积愤 明朗       D.以致 激愤 高雅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

B.吃着自己种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C2005年北京大学向全校同学提出了一些建议:节约用电,人离灯熄;节约用水,点滴做起;合理消费,切忌铺张;据了解,全校范围的节约活动将开展一个学期。

D.授予官职叫拜,贬官叫谪或左迁。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B.新厂长上任后制订了几项措施。看似有所改革,实际上还是陈陈相因。

C.他在哲学上造谐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D.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不容辞地回到祖国。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

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7"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8、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

等候。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

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二、现代文阅读(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现代文,完成9-12题。

 

    1911年荷兰科学家翁纳斯在一次实验中,把水银冻成固体状态,当温度低至-269时,水银的电阻忽然消失了,从而发现“超导现象”。人们把某种材料从有电阻开始变为无电阻的温度,成为超导转变温度。超导转变温度以绝对零度(-273)为基点计算。绝对零度以上多少度就表示多少K。因此水银的转变温度为4K。一般说来,超导体的转变温度越高,实用价值越大。各国科学家都在探索转变温度高的超导材料。令人鼓舞的是1987214,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在液氮温区110K以上条件下的超导材料,这一发现将对电子和仪器工业发生重大影响。举例说罢,目前世界上的电能约有1/4损耗在运输线路上。如果用没有电阻的超导材料做输电线路,再用一些绝热技术,就可以消除输电线路上的损耗,实际上就等于增加了发电量。低温超导技术在制造“超导磁体”方面也很有成效。把超导金属线绕成圈,降至超导低温后再通上电流,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就制成了超导磁体。超导磁体没有损耗,很容易产生强磁场,而且节省电力,5万高斯的强磁场只需几百瓦功率的电源。通常一个产生5万高斯磁场的磁体的重量达20吨,而超导磁体重量只有几公斤,就是再加上制冷设备,也还是轻得多。 

9、文中说“超导转变温度以绝对零度(-273)为基点计算”,它的正确意思是      

    A.超导转变温度为-273

    B.超导转变温度以-273作为零度起算。

    C.超导转变温度若在-273以下则可不计。

D.超导转变温度以-273作为1度。

 

10、对“一般说来,超导体的转变温度越高,实用价值越大”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者呈正相关状态是基本规律。

    B.两者之间有反相关的例外可能。

    C.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呈正相关状态。

D.两者之间没有反相关的特例存在。

 

11、下列是发现在液氮温区110K以上条件下的超导材料的作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电子和仪器工业发生重大影响。

    B.使用没有电阻的材料做输电线路,大大增加了发电量。

    C.可以消除原先在运输线路上约1/4的电能损耗。

D.可以促进低温超导技术的应用向前发展。

 

12、文中讲超导磁体有许多优点,不属于它的优点的一项是      

    A.没有损耗,容易产生强磁场。

    B.可以长距离安装架线,并且节省费用。

    C.可以大量节省电能。

D.设备重量轻。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3、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每小题3分)

    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时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莫府省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军簿至明, 军不得自便。不识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为名将,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而苦程不识,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后汉诱单于以马邑城,使大军伏马邑傍,而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络而盛卧。行十余里,广阳死, 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匈奴骑数百追之,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亡失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数岁,与故颍阴侯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辽西,杀太守,败韩将军。韩将军后徙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稜憺乎临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

注释:① :神灵之威 ②颡(sǎng ):额 弥节:停息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当广亡失多     当:判罪         

B.威稜憺乎临     :通“惮”, 使害怕

C.韩将军后徙居右北平   徙:迁移,调      

D.居无何    居:居住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B.同战士之力

   C.我军虽烦扰                  D.谨于文法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广"才力过人"的一项是     

    ①单于素闻广贤      ②广阳死, 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

    ③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④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⑤当斩,赎为庶人       ⑥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和程不识相比,虽没有严格的部队编制、行列阵势,没有繁多的规章命令,但更受将士爱戴,也更使匈奴畏惧。

    B.雁门塞出击匈奴一战,因为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执法者判定李广应当斩首,暗含了作者对统治者罚之不公的揭露。

    C.李广为骁骑将军,致力于抗击匈奴,而且才力过人,善于用兵,匈奴号称他为“汉飞将军”,他在边郡,匈奴多年不敢入侵。

    D.李广杀了霸陵亭尉,武帝引用《司马法》上的话批评他说,将军登上战车,不扶轼讲礼,亲人去世,不为之服丧,就应该发动军队来征讨他,使他服从。

 

 

第二部分   8  96分)

 

五、翻译与默写(14分)

1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作三题)。(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3).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氓》)

4).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歌颂了“春蚕”和“蜡炬”的精神,赞扬了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至高无上的真爱,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4题,共12分)

 

茅盾

①雾遮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②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魆魆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渺的思想的。

③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的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④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影踪。

⑤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⑥我诅骂这抹煞一切的雾。

⑦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⑧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云,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⑨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身后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21、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描写了眼前的雾景,点明了全文的描写对象。

    B.描写了眼前的雾景,说明自己讨厌雾。

    C.描写了眼前的山峰,点明了全文的描写对象。

D.描写了眼前的山景,说明自己讨厌雾遮住了山峰。

 

22、第二段描写了什么?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夜晚山巅上璀璨的灯火,会引起人们“非人间的缥缈的思想”。

    B.这“半空的一片光明”,由于云和雾的笼罩,更有一种童话般的美丽。

    C.此段写夜晚山景的美丽,与第三段白日山峰的平凡形成对比,真实地再现了后窗的山景。

D.此段写山景的美丽,与为了反衬下文“雾把什么都遮没了”的可恶。

 

23、第五段中的“它”指代什么?正确的是         

    A.指代“浓雾”。

    B.指代“太阳”。

    C.指代“电线杆”。

D.指代“灯火”。

 

24、这篇散文的主旨是什么?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对山峰的描写,借联想抒发了对光明的渴望。

    B.通过对“红鲤鱼的轨外行动”,借描写抒发了奋起反抗的决心。

    C.通过对“疾风大雨”的呼唤,借想象抒发要冲破愁雾的斗志。

D.通过对雾的描写,借议论抒发了对大革命失败后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七、写作(7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小作文。(10分)。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根据这则材料写一段文字,描写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

    注意:

①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材料所提供的条件,设想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想象要合理。

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

③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00字左右。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眼下,有些青年人一味苦读,有些则一味求乐,或一味空谈,都自称是"人才"。而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懂学习、会生存、善交际、讲合作、能创造,既有科学素质,又有人文修养。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立意自定。  ②联想实际。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常”应为“长”;B“轴”的读音应为“zhòu”;D“溯”的读音应为“sù”)

2D(糜烂  作祟 老两口  咨嗟 沙锅) 

3B (“以至”可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延伸,有“直到”“直至”意;“积愤”

   与“多年来”相照应;“明朗”与“凄惘”“神秘”对比,且音节和谐。)

4BA “摇散”与“震毁”是并列谓语,用逗号;C项最后一个分号改为句号;D项“拜”

   “谪”“左迁”三个词语都要加上引号。)

5B

6. DD项是滥用虚词。""表被动,""字表示主动,事理上互相矛盾,使用重复,应去掉""A""是连词,表示有两种可能性存在,结果必居其一,与句意相符。B""是一个副词,表示乙事紧接着甲事发生,使用正确。C项的""是一个介词,它的宾语是"成员国",用""字后,使前面的"中国"和与字所组成的介宾短语组成并列关系,使用正确。

7 B

8 AB项的"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C项中"责成"D项中"指点""不吝赐教"都混淆话语对象,不当。)

9B 

10D“一般说来”这个限制词,说明总体情况是“超导体的转变温度越高,使用价值越大”,但并不是没有例外情况。否则,就应该删去“一般说来”。 

11B 因为“消除输电线路上的损耗”,就“等于增加了发电量”,并不是真正增加了发电量。D项在原文没有相对应的文字,属于自然推论,并且推论正确。 

12B 无限类推,无中生有 

三、13B   14C

四、15.D ""用在"无何"的前面,表示隔了一段时间。)

16. B A 爪牙:文中"得力助手",今含贬义,"帮凶"C. 烦扰:文中为"繁多"义。今义为"搅扰" D 文法:古指法令成文,今指"语法"。) 

17. C (④泛指所有的将军⑤不得已而为之⑥突出爱护士卒,没有繁多的规章命令) 

18. D "批评"应为"开导",意思是说将军登上战车,就不必繁文缛节,亲人去世,也不为之服丧;要一心一意整训军队,以征讨叛逆。)

译文:汉武帝即位,左右大臣都说李广是名将,于是就把李广从边郡调回,任未央宫卫尉,而这时程不识也是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以前与李广都是边郡太守兼领驻防。出击匈奴时,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部队编制和行列阵势,遇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就驻扎下来,各人起居自便,夜间也不击刁斗巡逻,幕府中公文表册一律从简,然而也派人到远处侦察敌情,因此未曾遇到危险。程不识严格军队的编制和行列阵势,晚上要击刁斗巡逻,军吏办理公文表册非常严明,士兵起居严格遵守规定。程不识说:"李广军中规章命令十分简易,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攻就无法抵挡;但他的士兵轻松愉快,都乐于为他拼命。我的军队虽然规章命令繁多,敌人却也不能侵犯我。"

那时,李广、程不识是汉朝边郡的名将,但是匈奴更怕李广,士兵也大都乐于随从李广,而苦于随程不识。汉景帝时程不识因屡次直言劝谏而当上了太中大夫,为人廉洁,谨守朝廷的法令、规章。

   后来,汉朝用马邑引诱单于,派重兵埋伏于马邑附近,李广是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节制。单于发现了这个诱兵之计,引兵退走,汉军都无战功。有过了四年,李广以卫尉的身份任将军,从雁门塞出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单于平时听说李广很有才能,就下令说:"如果捉住李广,一定要送活的回来。"匈奴骑兵捉住李广时,李广已受伤,匈奴人就用绳子结了一个网,由两匹马并排架着,使李广躺在网上。走了十几里路,李广假装死了,斜眼看见傍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跳到这个匈奴少年的马上,抱住匈奴少年,扬鞭催马,向南疾驰几十里,找到了自己的残部。几百名匈奴骑兵前来追赶,李广一边跑一边拿着匈奴少年的弓放箭,射死一些追兵,因此得以逃脱。李广回到汉朝,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执法官判定李广损失的军队太多,并且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李广出钱赎罪,免去官职,降为平民。

   以后的几年,李广和前颍阴侯灌强,隐居在蓝田,游猎逍遥。一天夜里,李广带着一个骑队的随从出去,在田野中和人喝酒。酒罢归来,走到霸陵亭,霸陵亭尉喝了酒,喝令李广停止夜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从前的李将军!" 亭尉说:"就是现在的将军也不能夜行,更何况从前的将军!"让李广在亭驿中过夜。不久,匈奴入侵辽西郡,杀死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韩安国后来被调到右北平, 又愤怒而死。这时,武帝又召回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请求派霸陵亭尉和他一起去,到了军中,就把那个廷尉杀了,并向武帝上书,说明情况,承认罪过。武帝答复说:"将军是国家的得力助手。《司马法》上说:’将军登上战车,就不繁文缛节,亲人去世,也不为之服丧;要一心一意整训军队,以征讨叛逆;使全体将士同心协力,以致怒形于色,就会远近惊恐,威力奋发,就使万物慑服;这样,英名会使蛮夷之人魂飞,神威会使邻国之君丧胆。’报复怨恨铲除祸害,以达到消灭残暴不用杀伐的目的,使我对你寄予的希望,你却脱帽赤脚,低头请罪,这哪里是我的旨意?请你率军东进,到白檀休整,以抵御匈奴对右北平的秋季进攻。" 20、(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

3)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1ABD第一段并没有说明自己讨厌雾,或讨厌雾遮住了山峰。C第一段描写重点是雾,而不是山。) 

22B (第二段是夜景,并没有写到云和雾) 

23B 

24D散文的标题是《雾》,主要通过对令人讨厌的雾的描写,抒发了对大革命失败后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edudo.com/ziyuan1/uploadfile/0709/200792619095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