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发表于2008年6月3日《广州日报》。
一个都不可少
汶川大地震的伤亡人数每天都在更新,也就每天都在揪心,尤其是那句预测的话,“死亡人数估计会在五万以上”,令人特别难过,也特别难受。
昨天,在小区大院里与人聊天,谈及这次汶川大地震伤亡惨重,举世震惊,没想到对方冷不丁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这次死亡的人数才不过几万,比起唐山大地震死亡的二十多万人来,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他说这话时用的是轻描淡写的口气,摆出的是满不在乎的神情,甚至还笑了笑,似乎他谈论的不是一条条曾经鲜活无比的生命,而只是一堆堆石头。他就没仔细想想,这个可怕的数字后面意味着多少人家破人亡,意味着多少人妻离子散!
一场惊世大劫难,失去二十多万条生命令人痛心,失去两万多条生命同样令人痛心,哪怕只有一个人死于非命,其痛心的程度也不应该稍减分毫。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动物尚且有此灵性。人之优于动物者何其远矣,人之贵,贵在能设身处地,贵在能推己及人,贵在能哀怜鳏寡孤独,贵在能体会伤者之痛和死者之悲。只要这样假设一下,“假如我是这两万多死难者当中的一个,假如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也在死难者的行列中”,笑谈“小巫见大巫”的人还能毫不动容,还能对那些发烫(而非冰冷)的数字漠然视之吗?
生命之于每一个人,都是至为宝贵的,这一点不用多言费词,人人都能明白,偏偏有人冷血对待,无情对待,只为死伤的全是远方的陌生人,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亲友,我们该怎么说这种人呢?他们的同情是狭隘的,他们的爱心是局促的,他们的人性是冷漠的。
生命具有偶然性、一次性、短暂性和脆弱性,生命的尊严不可低估。地球是小小的村落,人类是大家庭,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姊妹,这种民胞物与的情怀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人之高贵与否,不在其出身如何,而在这种情怀之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