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歌精神的鼓舞下,黄继光式的英雄数不清


在国歌精神的鼓舞下,黄继光式的英雄数不清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几天来,这一句话,从温家宝总理、胡锦涛总书记口中,从战斗在第一线的抢险救灾解放军战士、武警消防部队官兵口中,从众多志愿者的口中喊起。

看见温家宝总理、胡锦涛总书记相继冒着随时滚落巨石的危险,到灾情最重、最危险的村镇和抢救现场查看灾情,鼓动和号召大家坚定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看见解放军战士、武警、消防部队官兵钻进狭窄的废墟缝隙,营救可能生还的生命;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看见在绵竹汉旺镇中心幼儿园抢救现场,一位寻找孩子的父亲流着眼泪嘱咐冒死抢救的官兵们:“千万不要再冒险,千万不要再有伤亡了。”我在电视机前再次为英勇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的英雄们流下了敬佩、感动的热泪。

冒死前进,冒死抢险,冒死抢救被困同胞的生命,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英雄精神,就是活生生的黄继光精神!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我们的国歌唱得好响啊:“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在国歌精神的鼓舞下,我们有数不清的黄继光,一代又一代黄继光式的英雄薪火传承。

这次抢险救灾战斗中一幕幕动人的现场画面,也勾起我心中对过去在铁道兵部队的战斗生活的深情回忆。因为在我的战友中,也不乏这种具有黄继光式英雄精神的人,也有几个这样的真实故事:

1965年,在成昆线北段的百家岭隧道南口掘进施工掌子面上,突然发生了塌方。电断了,风停了,洞内一片漆黑。现场带班的排长冷明银(外号冷大汉)被埋了半个身子。他使劲掀开身子周围的石头,向上伸手摸到了支撑坑木,用手扣住,奋力引体向上拔出了双腿。好在挂在腋下的电筒还能够打亮。他打开电筒,发现身边的一位战士全部被埋,已经昏了过去。冷排长不顾头顶继续掉落的碎石,拼命用手抠开这位战士脑袋周围的石头和碎渣,先让他能够呼吸。冷排长用自己的安全帽扣在这位战士的头上,一边挡住可能继续的塌落,一边继续用手抠挖。这时抢险塌方的战友们来了,一起救出了冷排长和这位战士。这位战士的老家,就是当前四川大地震灾区都江堰一带的人。他醒来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问:“我的风枪呢?”冷排长后来当了该连的副指导员;转业回重庆以后我们已经多年不见了,他的脸上有那次塌方留下的伤痕,那是一个值得骄傲终身记忆。

1972年,在襄渝线中段的薛家湾隧道东口掘进施工掌子面上,也是突然发生了塌方,牺牲了两名战士。薛家湾隧道的岩质很差,是个施工难度很大的“烂洞子”。站在最前线指挥抢险的带班排长杨其善,是从施工一线选送铁道兵学校深造过的基层干部,他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也有专业技术知识;他沉着应战,站在随时可能塌落的岩石下,指挥战士们支起坑木排架。亲自钻到排架和洞顶之间最危险的地方,用棚柴把空洞填扎实。他说:“谁都知道危险的随时存在,随便一块大石头塌下来就可能被砸成肉泥。这个时候,干部不上谁上?党员不顶上去谁去?只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些天,他和战士们夜以继日,一直不休息的英勇奋战,累到了站着也能睡着的程度。杨其善是从营教导员任上转业到地方的,后来当了法院院长。九年前他不幸身患癌症,他以在部队养成的斗志毅力和病魔斗争,切除手术也很成功。最近他回重庆和战友们聚会,还是那么沉着、乐观、坚定。他乐呵呵地说:“以前听红军故事说强行军边走边打瞌睡,一般人都不相信。从薛家湾隧道的奋战以后我相信了,因为我就是累到了那种程度,那可是真的。”

再回到成昆线的战斗故事,那是1969年在四川米易县境内的柴家山隧道。有一天掌子面的爆破施工发生了意外早爆。里面的战士慌忙外跑躲避。正在掌子面外边支边墙混凝土模板的木工班长高朝华和另一位班长发现响炮的时间和以往不对,看见慌忙跑出的战士神色慌张,而且人员、人数和以往撤出的也不同,他们立刻明白出事故了。他俩二话没说,扔下手中的斧头就冲了进去;一人背起一位伤员就往外跑。刚刚跑出不远,后面的几十孔排炮就接连爆响了。为了表彰他俩的英雄行为,部队为他们记了二等功。虽然同为一个师,但是重庆战友知道高朝华迎着随时炸响的排炮救人的事迹的并不多。笔者转业以后曾经多次打听他的下落;直到在纪念参军40周年的团聚会上才找到他。他把自己救人的举动看得很平淡,并且非常遗憾的说,和他同时入伍的排长张士开没有来得及背出来,不幸牺牲了。大家都怀念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啊!

以上真实故事中三位临危不惧的战友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是活生生的黄继光精神的实践者。在当前这次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更多这样的黄继光精神实践者。所以我要说,在国歌精神的鼓舞下,中国黄继光式的英雄是数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