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当前的观察和反思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都可能成为整个世界的事,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事,更何况发生在一个大国的天大的一件灾难。

  这几天,尽管因为一个重要的奥运推广活动一直在欧洲各城市间穿梭,但我的心没一刻不在牵挂着国内、牵挂着汶川震区的灾情,牵挂着被灾难打乱生活和工作却仍然面对余震威胁的国内同胞们。而我所接触的各国朋友,也对于此巨灾感同身受。512地震是全人类的共同的灾难,我赞同他们的感触。

  虽然天灾不能完全避免,但这次,还是有两个现象能够略感欣慰:其一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民间还是官方的媒体,都保持空前的透明开放、实事求是态度,公开详尽报道此次灾难的各种消息,透过这些媒体,让身在异国的人们也能及时了解到地震造成的危害程度、知道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其二是,此次灾难当前,我注意到世界各国均对中国表示了真诚的慰问,并积极支援:许多国家派遣了救援队,运输机送来了救援物资,各国民众组织均自发地为四川灾区募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汶川大地震震倒了房屋建筑,却没有震倒民族的顽强精神,震碎了砖瓦和玻璃,却震不碎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空前地凝聚了两岸三地和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心。

  抗震救灾显示政府的进步

  32年前,当一场地震把唐山夷为平地时,当时左倾、保守的执政者既不能极大地动员有效的救援力,又掩盖灾难的严重程度,还拒绝国际社会援助,致使24万余人在那次地震中丧生。

  汶川大地震带来前所未有的灾害性破坏,但政府全新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在震发当天,政府就努力展示了透明度和效率。国家媒体详尽客观地报道了地震破坏的程度,及时更新伤亡人数,不断提供新消息和图像。政府对待事件的态度积极、公开、透明,媒体报道充分详尽,并且对境外媒体的入境采访活动也一视同仁,凸显了近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国家治理进步,向世界表明了执政党和政府的坚强和自信。这与邻国缅甸的军政府在人民遭受热带风暴摧毁性打击后无所作为并拒绝国际援助形成鲜明对比,让世界都为中国人民感到欣慰。

  灾难当前,以人为本就是以人命为本。生命的尊严和代价高于一切。地震发生后,总理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反覆强调一个工作中心就是"救人"!把人民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充分体现了现政府对于人的生命、对人的生存权的重视。

  因此,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的评价空前地正面,舆论中的中国形象这几天获得了鲜亮的色彩。在政府积极领导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同时,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也在渐渐升华。政府处理危机得法,不再大搞奥运火炬传递,灾难信息的报道持开放的态度,这都说明,政府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做法,朝着国际社会认同的大方向在进步。

  民间救援可喜缺乏责任者可耻

  远隔万里,我还是透过网络及时了解到灾区人民尽管得到了来自国内国际的救助,各地的捐助款项正在源源不断地汇往灾区,但是,幸存的人们还是因为缺水、缺粮而面临生存威胁。许多人因为没有帐篷而露宿在野地里,许多人因为缺食少水而患病,还有许多人因为缺少组织和工具而不知如何救助他人。此时此刻,地方政府应积极组织灾区人民互相救助;需要尽快大量运输各种生活物资,需要有序地将危险地带的人们暂时移居到安全地方。

  由灾难发生的第一天,我们就看到民间组织和社会新阶层人士也积极行动起来,对灾区给予帮扶和救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期间涌现的很多故事,感人至深。

  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发现一些大型国有公司事发后扮演的重要角色,比如中国水电集团在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后,当天就组织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由总经理任指挥长,并从北京赶往救灾第一线亲自指挥集团在川企业的抗震救灾工作。同时,该集团在川各企业也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织动员突击队,全力以赴,抢险救灾。目前,该集团已向四川灾区捐款1700万元,8万件衣物和食品、棉被、帐篷一大批也也正在送往灾区。另外,他们还组织突击队六支,投入了一批挖掘机、装载机、汽车吊和柴油发电机等,这是真正的企业"国家队"。在灾害面前,传统的对于社会有着先天责任的企业,表现出的以救灾为第一的决心,是值得大众欣慰的。

  捐赠自愿,爱心无价。各地的人们心系灾区,积极捐款、献血。然而我也注意到,平时在各大媒体上风光露面作秀的一些"福布斯富豪"们,在此重大灾难的此刻他们却纷纷偃旗息鼓。平日声称"有钱花不完再也找不到对手"的地产大亨潘某,身家五六百亿元却捐款200万后能藏则藏。而数年来动辄登山飞天、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产大亨王某,非常不合时宜地卖弄自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对公众的质疑,振振有辞地狡辩什么"不要慈善成为负担"。因此引来了公众一边倒的愤慨。对这种得益于爆炒楼价盈利的企业来讲,一年利润七十多亿元,200万元人民币不过一套大城市中等住房的市价收入而已,拿出来救助灾民又怎么会成为去也的负担?此君就是个人拿出200万元也应不算什么大数,何苦如此扭捏作态——要知道他去年加上花红收入七千万元!

  我们失望地看到,在过去三十年,一批积累了巨额财富的暴发户商人,平时这些自认为代表着"一个阶层的生意和生活"的老板们,在平时一贯沽名钓誉,但是在大难面前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到意外地遗憾,甚至与来自资本主义的港台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也相去何太远!

  幸好,还有很多大银行、企业和许多民营企业都纷纷出钱出力,一些原定庆典活动的企业将活动从简,节省的资金都用来支援灾区,这些公司才是真正值得人们尊敬的大公司和小公司。

  这样的企业行动是令人安慰和鼓舞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在人民遭受伤害和损失的时候,正需要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勇敢地站出来,为政府分忧、为民众解难。

  警惕潜在的新危险

  当然大地震的余威仍在肆虐,抗震救灾的形势依然严峻。地震引发的地层塌陷、水库崩溃、瘟疫发作等各种潜在危险,需要我们慎重对待,保持足够的警惕。

  据有关统计,地震威胁最严重的四川省现有各类水库工程6678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中型105座。汶川地震后,川西地区连日下雨未曾稍停。根据国家发改委通报,截至5月13日17时,四川等5省因地震出现险情的水库391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8座,小型水库361座。一旦崩溃,必将危及数千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有关地质专家和工程专家的监测工作,积极应对,早做预警方案和应急计划,免得一旦不能阻止险情而惊慌失措。

  应完善灾难应急机制

  这场天灾也让我们看到,国家仍未从以往的灾难中吸取足够教训,尤其是国家灾难应急机制还有大量的改进和完善之处。

  国际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关的应急部门和应急机制,其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美国在911事件以前,救灾工作已有专职机构负责统筹安排;911事件以后,美国成立了国土安全部,负责国内的防恐反恐和应急机制。台湾在921大地震中,成立了——"国家灾害救难应变指挥中心"和"救援物资管控中心",既保障了灾区通信畅通,又能统一归拢和调配各种救援物资,避免了一些地方某种物资多余而某些地方又急缺物资的混乱。他们向国际社会呼吁同情和援助,获得了拥有先进搜救技术如生命探测仪、救难犬和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特种救难组织的帮助。

  中国自2007年起,有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但尚无专职机构去实施和执行。在此强烈建议政府借鉴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做法,尽快组建"国家紧急事务委员会",专司各种灾难(包括恐怖事件)的预防、预警、救援及善后,充分授权,增强其动员协调能力。这样,总理就不必亲自在现场搬石头,而是掌控大局更好地规划震后的重建工作和隐患的预防,同时也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彻底清查死伤人数最多、楼房倒塌最严重的学校建筑是否有贪腐问题,如果有,应依法对有关人员予以惩处,以儆效尤。绝不能坐视天灾背后潜藏的人祸蒙混过关。

  因为承平日久,面临剧变,很多都市人未必能够有心理准备。可见之未来,必然会有灾民涌入周边城镇,给周边城镇造成压力。希望各地同胞,能够对这些城镇和居民以包容和同情的心态对待,念及血浓于水,尽可能地施以援手,并且防止那些借机哄抬物价的无良商人趁乱大发"国难财",使灾民生活雪上加霜,切切不能已经承受天灾的幸存者,再遭受人与人直接的冷遇和伤害。

  灾区物资紧缺状况急需改善、震后重建问题预早规划、居民外迁问题急需协调,民众信心需要重建,这一切都考验着政府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国如何应对灾难、如何爱护自己的人民、关爱生命尊严和价值。加拿大政府在这次捐助之中,已经向国民承诺,民间捐款多少,政府就捐赠同样款项,此种表态,务实和积极,而且明晰。

  窃以为,中国中央政府年财政收入过万亿,应有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对灾区的倾斜力度。政府应该更加积极地推动善后以及重建工作,牵头扶助资金为主,以民间捐助和海外慈善资金为辅,共同抗震救灾,把受灾地区建设得更好。

  走笔至此,让我想起了自已在震前一天写就的另一篇文章的题目:让慈悲充满我们的内心吧!

  (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