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本溪市一则选拔干部公告引起了网民的注意。网上有帖子转载了这则公告,并称公告中提到的4名拟任本溪团市委书记、副书记的人选中,有3人的父母是本溪市里的领导。由于发帖者称这3人都是“本溪知名的纨绔子弟”,年纪轻轻就得以晋升高位,因此引发网友极大争议。目前相关帖子已经大都被删除。官方新闻网有消息称此次选拔团干部结果无效,但该新闻也被删除,目前尚无法核实其报道真实性。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予以理性地看待和分析。选拔干部,不应以其出身和背景为依据。平民和高干的子女都可以当干部。正像拟任本溪团市委书记的一名当事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难道领导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成才吗?难道一定得是工农子弟才正常吗?”他说的没错。但是,如果所有的干部候选人都是市领导的子女,这就不正常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此的回答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干部家庭的子女,更容易当干部。一是因为干部子弟在父母的耳熏目染下,了解官场规则(特别是潜规则),很快适应官场;二是因为父母的各种关系为他们在官场的拼搏和争斗,提供了各种条件,使他们能在官场游刃有余。工农子弟与他们相比,先天地处于弱势地位。从起点来看,就面临着不公平。如果是同样的智力和能力,干部子弟就可能优先当干部。当年薄熙来在大连当市长的时候到大连理工大学讲演,有个学生给他递了个纸条,上面写着,你凭什么当大连市长?薄当时回答:一,我不是熊包;二,我有一个好爸爸。薄的坦率,赢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可见,高干本身也不否认家庭背景的作用,但能力却是第一位的。
社会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既然无法做到起点的公平,那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过程的公平上。干部的选拔和任用,遵循的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全面考察候选人的“德、能、勤、绩、廉”。对此,不能仅仅作为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
如何做到选拔过程的公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现行的组织制度,变少数人选择为多数人的选择,把选择权交给人民。从公共选择理论看,人都是经济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治家也是如此。领导干部之间存在着投票交易,领导干部也会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获,想让领导干部没有私心杂念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保证选拔干部的客观公正,靠少数领导的讨论决定是做不到的。应该采取公开的方式,首先让符合条件的人报名参加笔试,对于入围的人公开答辩,由人大代表集体投票决定。要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要让人大代表参与政府官员的产生过程,了解每个领导干部的能力、施政纲领以及其业绩表现,从而也为人大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和监督提供连续性。那种由党委决定了的,再从人大走个形式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做法,不能避免社会各界的争议。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予以理性地看待和分析。选拔干部,不应以其出身和背景为依据。平民和高干的子女都可以当干部。正像拟任本溪团市委书记的一名当事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难道领导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成才吗?难道一定得是工农子弟才正常吗?”他说的没错。但是,如果所有的干部候选人都是市领导的子女,这就不正常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此的回答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干部家庭的子女,更容易当干部。一是因为干部子弟在父母的耳熏目染下,了解官场规则(特别是潜规则),很快适应官场;二是因为父母的各种关系为他们在官场的拼搏和争斗,提供了各种条件,使他们能在官场游刃有余。工农子弟与他们相比,先天地处于弱势地位。从起点来看,就面临着不公平。如果是同样的智力和能力,干部子弟就可能优先当干部。当年薄熙来在大连当市长的时候到大连理工大学讲演,有个学生给他递了个纸条,上面写着,你凭什么当大连市长?薄当时回答:一,我不是熊包;二,我有一个好爸爸。薄的坦率,赢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可见,高干本身也不否认家庭背景的作用,但能力却是第一位的。
社会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既然无法做到起点的公平,那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过程的公平上。干部的选拔和任用,遵循的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全面考察候选人的“德、能、勤、绩、廉”。对此,不能仅仅作为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
如何做到选拔过程的公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现行的组织制度,变少数人选择为多数人的选择,把选择权交给人民。从公共选择理论看,人都是经济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治家也是如此。领导干部之间存在着投票交易,领导干部也会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获,想让领导干部没有私心杂念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保证选拔干部的客观公正,靠少数领导的讨论决定是做不到的。应该采取公开的方式,首先让符合条件的人报名参加笔试,对于入围的人公开答辩,由人大代表集体投票决定。要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要让人大代表参与政府官员的产生过程,了解每个领导干部的能力、施政纲领以及其业绩表现,从而也为人大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和监督提供连续性。那种由党委决定了的,再从人大走个形式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做法,不能避免社会各界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