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就像那棵大树


     在宁波实验二小听吴琳老师讲座的时候听过这个故事,前几天看于丹教授的著作《论语感悟》一书也看到了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男孩与大树》,觉得这故事挺感人的,于是上网输入书名一查,果然网上也有,故事的内容如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大树。他枝繁叶茂,高大挺拔,淘气的小男孩总爱眷恋在他身旁玩耍。大太阳时他躲在阴凉的树荫下,下雨时大树为他打伞,困了就靠在树干上打个盹,渴了就随意爬上树去摘果子吃。大树爱男孩,总是爱怜地疼惜着他。
  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没有往日的欢笑,愁眉不展。大树很焦急,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买玩具,可是没有钱。”大树说:“你把我的果实摘去卖了吧,那样就有钱了。”男孩爬上树,摘了满满一筐果子,欢天喜地的走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男孩渐渐长大,有了很多自己的事要做,来大树下的时间渐渐少了,大树有些寂寞了。一天男孩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来到树下,大树欣喜若狂。但男孩却闷闷不乐。大树很担心,问他怎么了。男孩说:“我想造一间自己的房子,但没有材料。”大树忙说:“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吧,那样就有材料了。”男孩依言带着砍下来的树干会去造了愿望中的房子,来看大树的时间更少了,只留下大树那光秃秃的树干在风中独自寂寞。
  又隔了很长的时间,男孩再一次忧郁地来到树下,大树高兴极了。男孩说:“我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在这里我快闷死了。”大树很舍不得他,但是他还是说:“把我的树干砍下来做一条船吧,你能如愿的。”男孩砍倒了大树,带着树干,走了。
  很多年过去了,大树,不,应该是老树桩,还在那里等着男孩的归来。终于有一天,男孩回来了,带着一身的疲惫和伤痕。他已经不能叫男孩了,他已上了年纪,成了老人。他说:“我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我哪儿也去不了了。”树桩说:“可惜我已没什么可以给你的了,你就坐在我身上歇一歇吧。”
    男人就在老树桩上坐了下来,老树桩激动得泪流满面。
    看了这个故事,我真的好感动。特别是如今我们也身为父母。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现在真正知道当了父母才知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那棵树,就好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就好像那个小男孩
    小时候我们总是围绕在爸爸、妈的周围。渐渐地长大后,我们会离开父母的身边,由于我们自己的事情,而不常回家看望他们,即使回家的时候通常是不快乐的时候,不然就是有什么事情必须要回家的时候,每次回家,父母都会把他们身边最好的最符合我们需要的东西交给我们,而这时我们总是拿了东西转身就走,留下眼里充满渴望的父母,父母多么渴望我们留下来多住几天。在他们的心里是多么希望我们平安,顺利。
    当他们孤单的时候,我们作为儿女的在哪里?
    当他们需要我们时候,我们作为儿女的在哪里 ?
    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对父母和言悦色,让父母心情舒畅。如果只是让父母有吃有穿则不算孝。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那是我们的父母。自己一天天的在长大,而我们却没有发现父母却一天天地变老,父母对于我们来说,永远只是付出,他们不希望我们回报什么,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些对父母的感觉。工作越来越忙,似乎已经忘却了去和父母聊聊天,其实我知道大部分父母只要自己的子女能够有空打个电话,能够陪他们说说话就已经很满足。常常会看到很多子女在父母去世之后,痛哭流涕,却在父母生前没有给与关心和沟通。珍惜眼前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有时间,我们能跟你爸爸妈妈说会儿话。如果离得远就打个电话,哪怕两分钟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