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到底有多大?
----简评小说《牛市》
一般说来,人们总是相信他们所相信的。所以,对于人来说,明白,是件说来容易,但在生活的真正实践中,做起来比较困难甚至非常困难的事。
阅读小说,大致也是如此。
《牛市》,是一部小说,作者袁亚鸣。这是一部值得付出一些时间阅读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财经领域,有探索和实践兴趣的人,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好的文学作品,都是相似的。它们大都在世界观上、生命观上、还有这个时代里非常热门的财富观上,与一般人的理解,有独到的突破。
《牛市》中的世界观,首先体现在期货上。小说透过期货一个品种的市场波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价格背后的丰富多彩的斑斓世界(包括血腥的色彩在内),使已经习惯沉迷于价格差距的交易众生,隐约地认识并突破自己。
《牛市》中的世界观,还体现在主人公的身上。作品总能通过貌似或者行为怪异的男女主人公们,用他们的透视或者语言,看见好象丝毫没有逻辑联系的事件,瞬间穿越我们以为不可穿越的时间,在幻化的世象中,隐约出真相的世界境界。
《牛市》中的世界观,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关于世界的描述上。透过辛店这样一个地点,透过期货和人物,我们除了听到经历了穿越世界、生死旅行的主人公,掷地有声的话语“期货是一种精神”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世界,略为地做一些扩展,实在地认识到我们身体的和物质的有形之外,依然是世界,依然有无形。
小说中的生命观,更为传神。
在这个生命的世界里,有众多的涉及期货或者于之关联的栩栩如生的人,但更多时候众生更象能预言、很特异(比如吃玻璃、涨翅膀等等)的魂灵。对于人,无论是已经因为各种原因的死亡,还是奇异的更换器官或者整容而继续活着,或者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特定状态,生命,在这里就是一个轮回,就是关于精神的传承。
在这个生命的世界里,还有非常多如同人一样,生活着的动物,比如不断出现的蝙蝠,代表欲望和死亡的蝴蝶,蜘蛛、虫子、蜈蚣、猫、蚂蚁等等,每一个都是活灵活现。甚至还有尖叫的土地、警惕的乌云,隔山而哭泣的寺庙,乃至一个古代石塔的自由行走。
在这个生命的世界里,生物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作者通过灵异的诡秘,揭示了大家就是一个互相彼此牵扯着的共同体。在河水和天地的怀抱中间,生命有觉悟或者毫无知觉地折腾和苟延残喘。无中生有,有还于无,在恢恢天网下因缘聚集。
小说里所蕴涵的时代财富观,非常有趣。
对于在财富时代里奋斗的人们来说,围绕着期货因缘的群体,大致存在三种路径的选择,一是为了财富或者成就的形式,历经曲折而自己死去或者被关进监狱;二是选择自己认为的报复,让别人死去,而自己只有逃离;三是让一个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的自己,比如化装、比如整容、比如更换了别人的器官,而重新为艺术生活。财富,总是显得迷离,或者为客观上实际在为别人创造,或者将放到棺材里去。
两个至少看来还活的尚好的期货人,其实最后的结局,都是活在一个文化里。无论是鬼使神差的画家,还是改头换面的文化区开发商人,他们的当下,显示的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与财富的关系原理。
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就是天书。
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每一个人、组织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朦胧和隐约的自己的身影。
当然,用正统的主义来解读,你完全可以说是胡说。用学院里中国特色文学体系,也可以说是不入流什么的,实在不行,实在若有若无地搞不懂,甚至假装明白的,还可以搞个神秘的先锋派什么的。因为,这样一个表面拉杂的文学作品,读起来确实是有困难的。比如封面上的索引吧,也许为了吸引你的眼球而写着“一部震憾人心的中国期货小说”这里的憾,不是我写的错别字,而是书上就这么印刷的。将就着品味这个憾,其实也有独特的寓意。还写着“独具中国气魄的小说、一部史诗式的纯文学先锋小说”,这些跨越似的吸引,确实有一些眼花缭乱的感觉。
说小说是天书,至少可以引起你的重视和阅读。至于作者的写作灵感,是否来自已经彻底的觉悟,不知道。但至少可以套用黄健翔的激情演说来比喻,他不是一个人在写作,在那一刻,伟大的神灵附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