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因素造成商品价格飞涨
2008年05月15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刘玲玲)今年4月份以来,国际商品市场强势明显,许多品种的商品“扎堆”涨价。国际市场商品“扎堆”涨价的原因是什么?我国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
问:导致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白明:国际商品市场行情之所以能够联袂走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五大背景的支持。
一是受到美元汇率进一步疲软的影响,美元除了对西方主要货币汇率仍处于历史低位之外,人民币升值“破7”也加大了美元贬值的压力。尽管人民币并不属于西方主要货币的范畴,但中国是当今国际市场大宗资源性商品最大的买家之一,人民币加快升值速度很容易诱发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
二是受到投机因素的影响,其中,原油、玉米、铜等商品价格走高与国际投机资本利用交易所中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炒作有关。
三是受到囤积因素、出口国惜售政策因素、恐慌性抢购因素、比价复归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大米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涨。
四是随着生物燃料开发的速度加快,能源价格向农产品价格传导的速度也加快许多。特别是石油价格与玉米价格之间关系更加紧密,而由于农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性很强,大米、大豆等其他农产品价格或多或少也包含有些“石油属性”。
五是产业关联因素,像大豆价格走强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豆油、豆粕等下游产品的价格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