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川5月24日电:郭义闯、记者郑蜀炎报道:在地震灾区,处处洋溢着群众对解放军的感谢之情,而灾区人民面对灾难体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教育感动着救灾官兵。第二炮兵某技术工程总队在救灾战场上将此作为鲜活的教材,在部队中叫响“灾区人民学习”的口号。
学习灾区人民始终充满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该总队打通进入北川县城的通道后,所到之处都能听到群众兴奋的声音:党中央没有忘记我们,把解放军派来了……这一个个生动故事成为官兵们的第一课,大家从中看到:山崩地裂,灾区人民对党的、对解放军信念和信心却坚定不移,这正是凝聚民族力量、战胜灾害的精神动力。部队利用任务转换途中的时间,组织官兵进行讨论,大家纷纷讲述自己耳闻目睹的感人事例,更加坚定了听党指挥,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信念。、
学习灾区人民始终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的精神。北川信联社大楼是总队抢险搜救的重点,在连续几天的搜救中他们发现,该单位好几位工作人员一直守在现场。刚开始,大家以为他们家里平安。一打听才知道,其实都是家家有伤亡,户户是危房。问他们难道不担忧自己的家吗?这几位同志说,谁都牵挂自己的家,但这里是自己的岗位,保护国家财产是自己的职责对这种高尚的品格和胸怀,在场官兵们听了无不敬佩。总队意识到,这是对部队进行使命职责教育的最好教材。他们把灾区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的典型事例整理成册,利用战前动员、集合列队等间隙向部队宣讲,使大家情感受震撼、心灵受到洗礼,抢险救灾打硬仗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更强了。士官杨成勇家在都江堰灾区,一直想回家看看灾情,但学习地方干部职工的事迹后表示:军人在危难关头,更不能从战场上后撤半步。
学习灾区人民始终不向艰难困苦屈服低头的气概。部队在救灾中面临着重重危险,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面对考验,总队党委引导大家和灾区人民比艰苦、比困难。官兵们看到,灾区群众灾后几乎都是一无所有,还要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但他们没有被巨大的灾难压倒,依然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积极乐观地投入重建家园的战斗。一直配合总队抢险的民警乔忠林家里多位亲人至今下落不明,地震后连一套换的衣服都没有,但他一直坚持协助部队展开搜救。这些就在身边的故事对官兵们起到了极大的教育激励作用,有力地强化了部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战斗精神。在打通通道、抢救国家金库等救灾重要战斗中,越战越勇。
学习灾区人民始终充满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该总队打通进入北川县城的通道后,所到之处都能听到群众兴奋的声音:党中央没有忘记我们,把解放军派来了……这一个个生动故事成为官兵们的第一课,大家从中看到:山崩地裂,灾区人民对党的、对解放军信念和信心却坚定不移,这正是凝聚民族力量、战胜灾害的精神动力。部队利用任务转换途中的时间,组织官兵进行讨论,大家纷纷讲述自己耳闻目睹的感人事例,更加坚定了听党指挥,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信念。、
学习灾区人民始终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的精神。北川信联社大楼是总队抢险搜救的重点,在连续几天的搜救中他们发现,该单位好几位工作人员一直守在现场。刚开始,大家以为他们家里平安。一打听才知道,其实都是家家有伤亡,户户是危房。问他们难道不担忧自己的家吗?这几位同志说,谁都牵挂自己的家,但这里是自己的岗位,保护国家财产是自己的职责对这种高尚的品格和胸怀,在场官兵们听了无不敬佩。总队意识到,这是对部队进行使命职责教育的最好教材。他们把灾区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的典型事例整理成册,利用战前动员、集合列队等间隙向部队宣讲,使大家情感受震撼、心灵受到洗礼,抢险救灾打硬仗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更强了。士官杨成勇家在都江堰灾区,一直想回家看看灾情,但学习地方干部职工的事迹后表示:军人在危难关头,更不能从战场上后撤半步。
学习灾区人民始终不向艰难困苦屈服低头的气概。部队在救灾中面临着重重危险,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面对考验,总队党委引导大家和灾区人民比艰苦、比困难。官兵们看到,灾区群众灾后几乎都是一无所有,还要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但他们没有被巨大的灾难压倒,依然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积极乐观地投入重建家园的战斗。一直配合总队抢险的民警乔忠林家里多位亲人至今下落不明,地震后连一套换的衣服都没有,但他一直坚持协助部队展开搜救。这些就在身边的故事对官兵们起到了极大的教育激励作用,有力地强化了部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战斗精神。在打通通道、抢救国家金库等救灾重要战斗中,越战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