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登伟和他的“警事情歌”


崔登伟和他的“警事情歌”

 

《中华风》杂志记者 袁袤翔

 

42岁的崔登伟,在台儿庄区公安战线摸爬滚打已经整整20年了。20年间,从一名普通警员到刑警中队长、副大队长,再到薛庄派出所指导员和泥沟派出所、金光派出所、涧头集派出所所长,一路风尘一路歌,兢兢业业地奋战在打击犯罪、保民平安的前沿阵地,忠诚地践行了人民警察的职业准则和光荣使命,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并荣获全市优秀人民警察、全市执法为民先进个人和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用勇敢、智慧、创新与奉献的真情“四重奏”,谱写了一曲执法为民的“警事情歌”——

勇敢篇:狭路相逢勇者胜

英勇无畏,是一个人民警察必备的精神素质。崔登伟在报考警校的时候就有着这样的基本理念。从警之后,面对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重任,他总是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一个个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奋勇当先,出奇制胜的经典警事诠释了他对这一理念的自觉践行,彰显了一名人民警察大无畏的风采。

1994年的夏季高温多雨。台儿庄城乡许多建筑工地和钢材销售网点接连发生钢材夜间失窃案件,作案人员驾驶机动车辆,捆绑守夜值班人员,大肆盗窃建筑钢材,危害巨大。接到报案后,作为刑警中队队长的崔登伟义不容辞地成为专案组成员。白天,深入工地和市场摸底排查,夜间,分散在重点部位蹲坑守候。一个星期后的雨夜里,一伙窃贼乘车出现在现场。面对人多势众的强敌,崔登伟和战友毫不犹豫地奋勇出击,犯罪分子闻风逃窜,崔登伟紧追不舍,将其中一名女贼和司机抓获。连夜突审,一个涉及苏鲁两省贾汪、苍山、微山和枣庄市5区的特大抢劫盗窃团伙浮出水面。40多名团伙成员自知罪孽深重,纷纷潜逃。于是,追逃又成了崔登伟和战友们的重要任务。

在历时半年之久的追逃斗争中,崔登伟数次历险不惊。团伙要犯张××潜逃在安徽灵璧。接到线报,崔登伟和战友们日夜兼程。为了隐蔽身份,便于近距离跟踪和近身接触,崔登伟化妆为一名大学生的样子,在可疑区域察访。在长途车站,崔登伟发现了逃犯正在登车,在来不及和战友取得联络的情况下,便急中生智地挤进人群,一个箭步跃身上前,在猝不及防中单臂锁喉,将膀阔腰圆正值壮年的逃犯成功制服。战友们闻讯赶到,在戴上手铐的逃犯身上,搜查出来一把锋利的刀具。大家面面相觑,为崔登伟捏了一把汗。可是崔登伟却若无其事地说,出其不意,他来不及防备。其实,战友们明白,这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起案件的追逃中还有警事经典发生。一个姓陈的团伙要犯潜回老家苍山县的横山村。接到线报后,正是大雨倾盆。崔登伟和战友借着大雨的掩护悄悄地逼近他的住所,不料对手十分警觉,竟然听得出来雨声中泥泞的脚步和雨打雨衣声音。就在崔登伟快要靠近门口的瞬间,房门骤然洞开,一个身影箭一般地射出,崔登伟折身就追,就在这时,战友的枪声响了,一连6发子弹,射入他身前的泥土,疾奔中的崔登伟根本无暇顾及,依然朝着目标狂追,就在子弹击中逃犯腿部的同时,崔登伟猛地扑在了逃犯的身上,简短快捷的动作,将手铐铐在了他的手上。开枪的战友这时候感到后怕,崔登伟呢,却镇定自若地招呼这位战友抬起罪犯,在罪犯家人邻里尚未发觉之际迅速撤离了现场。

历时半年的大追逃战果辉煌,涉案罪犯中有5人被判处死刑。5名死刑犯中,就有崔登伟玩命般亲手抓捕的这2人!从此,崔登伟英勇无畏的风采,一度成为刑警队乃至全区公安干警口碑相传的佳话。于是,他第一次立功受奖。

智慧篇:缜密无疏显神通

面对错综复杂的作案现场和案情,警务人员的缜密与严细,往往决定着案件侦破的速度与质量。科班出身的崔登伟对此深信不疑。正因为如此,在日常警务中,他总是注重养成和保持这一特征,使之成了无声的智慧,演绎了一连串神奇的故事。

一只打火机,让老淫贼现形。

1997727日,和江苏徐州市贾汪区相邻的某村一个女孩惨遭歹徒强暴。残忍的歹徒施暴后,用手将女孩的子宫扯坏,还将一只有着独特标志的打火机塞入女孩的下身。接警后,崔登伟和战友们义愤填膺,按照案情地域特征,将方圆50里区域划定为排查范围。大海捞针的排查中,贾汪区一位姓薛的年逾70的老人曾经进入了专案组的视野,但是女孩辨认未能确认,只好作罢。但是,崔登伟缜密与严细的警务特征让他对那只打火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千方百计查实打火机的来源。于是,侦查方向由找人变成了找物。终于在那个曾被怀疑的老人住处不远的小卖部里找到了这种独特标志的打火机,这是某家办喜事定做的打火机没有用完让其代为销售的。于是,他把目标再次锁定为那个姓薛的老人。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个老人一生多次因为流氓强奸罪受过刑罚处置,而且作案手段和这起有着诸多相似。围绕这一突破口多方取证,原本和善的老人露出了残暴的本相,在证据面前供认不讳。

一罐液化汽,识破抢劫团伙。

2005年,崔登伟在台儿庄城区金光派出所任所长。提高见警率,加强夜巡逻,是其重点防范措施。作为所长,经常带班夜巡。在一次夜巡过程中,发现一辆临沂牌照的面包车在凌晨的街头游荡,拦车盘查,见车上有四五个人,说是送喝酒的朋友回家的。但是车上携带的一个液化气罐,还有长长的气管导线,让崔登伟心生疑窦,遂将其带回,指令警员围绕液化气罐分头讯问,结果查出一个企图洗劫金店的犯罪团伙。据交代,液化气罐是其作案工具之一,作用是将气罐里的气体通过导管送入室内,将室内留守人员熏倒,然后撬门别锁入室抢劫。这一交代和车上搜出来的迷彩服、手套、口罩等物件形成证物链条,根据管辖权限,将其移交给费县刑警,一举破获一个涉案20多人、作案10多起的盗窃抢劫犯罪团伙。

一枚手机卡,让杀人犯落网。

20071017日上午,涧头集派出所辖区的薛庄村西的一条沟渠内发现一具无名女尸。接警后,崔登伟火速带队赶赴现场。刑技认定,死者是一位年轻女性,死因为钝器击打外伤所致,现场为第二现场,案件定性是他杀抛尸。死者是谁,凶手是谁,第一现场在那里,一切都是未知。崔登伟对现场展开了耐心细致的搜查检索,在水沟的一撮青苔里,摸出了一枚被折断了的手机卡,这让他如获至宝,立即通过技术手段取得其中的信息,从而找到了破案线索,第二天就在江苏贾汪将杀人犯徐某以及帮其移尸灭证的未婚夫曹某抓获归案。原来凶手徐某和被害人都是三陪小姐,二人一起喝酒起了纠纷,失手出了人命。徐某便找来男友帮忙将尸体抛在了第一现场几十里开外,顺手将死者的手机卡掏出来折断扔进了水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疏漏,让崔登伟抓住了蛛丝马迹,顺藤摸瓜侦破了此案。

在崔登伟20年从警生涯里,类似的智慧型警事起码还有十来件。

创新篇:敢为人先求实效

基层派出所,是人民公安事业的基础,是打击犯罪、保民平安的前沿指挥所。作为所长,肩负人民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重任。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崔登伟的做法是敢为人先,在创新出新中追求科学效能、最高效率与理想效果。涧头集派出所连续两年在全区千分制考核中名列第一。

创建省际接合部信息预警协作机制,消除治安盲点。

涧头集派出所治安辖区与江苏徐州的贾汪和邳州毗连,省际接合部犬牙交错的地域特征,形成许多治安盲点。崔登伟推出了与周边派出所的信息协作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互访与联席会议,实行信息共享与网上预警研判,就近处警,协同办案,节约了警力资源,提高了警务效能、效率和效果,掌控了边界治安的主动权。2007年麦收时节,群众抢收愿望强烈,纷纷聚集在两省接合部的李山口村拦截过路收割机,江苏的和山东的发生了激烈冲突。有了预警信息省际协作机制的保障,江苏的汴塘派出所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了事态,妥善地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械斗。枣庄市公安局深化大信息格局建设现场会向全市推广了这一经验。

创新治安防范机制,警力下沉,群专结合,共建平安。

针对涧头集镇的独特地域特征与治安防范需求,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投资完善了派出所办公场所及其基本设施与附属设施,建立了2个警务区和5个高标准警务室,并为每个警务室配置了专用警务车。在辖区重点路段和要害部位安装了360度旋转夜视摄像头,建立全天候监控平台,为警务用车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确保调度及时有效有力。在人力调配上,创造性地试行了弹性工作制与错时工作制,将有限的警力向高发案、弱防范时段倾斜,实现了警力效能最大化。

与此同时,独创性地将镇直机关分流的工作人员吸纳到派出所警务工作第一线,推行了民警驻村包帮制,报请镇党委政府批准,任命驻村民警兼任村委会副主任,享受同职级的职务津贴,并明确规定驻村民警在村委会日常工作及其重大事务决策中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和表决权。以此为契机,崔登伟组织起草了与之相配套的《警民议事规则》,组织驻村民警定期举行警民议事会和入户走访活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第一时间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组织治安联防,有效地密切了警民关系,筑牢了治安第一道防线,促进了平安村建设。这一举措开了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先例,得到了区市党政的肯定与推广。

涧头集派出所警务辖区水泥厂和采石场星罗棋布,涉爆物品管理业务量大隐患多。崔登伟防患未然抓防范,落实了炸药集中供应制、放炮专员负责制。至于“九小场所”的安全监管,农村“治安双保”的实施,崔登伟也都是确保百密不疏,保持全区先进水平。

坚持人本管理机制,打造团队战斗力。

1999年起,崔登伟先后在5个基层派出所担任所长。面对社会盛行并颇受追捧的“一把手一把抓”管理机制,他不以为然。上任涧头集派出所所长,依然信奉千斤重担众人挑,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古训,坚持实行层次管理,对下属放心放胆放手放权不放任,对处警不力、效率不高、徇私枉纵、态度蛮横、乱用特权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了监督制约与惩处制度。所长总揽全局,科学调配,加强监督,率先垂范,充分尊重当值者意见;下属独当一面,各显其能,爱岗敬业,奋勇争先,严格按照程序办案,警务工作百密不疏,井然有序。基层见警率、处警高效率、案件侦破率、纠纷调解率和群众满意率稳居全区高位。两年间,破获各类案件23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00余人。全所民警各级表彰奖励率达90%以上。

奉献篇:大爱在心口难开

从警20年,崔登伟始终奋战在警务工作最前沿。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的许多无奈属于必然。

他爱自己的儿女。但是他的儿女至今是他的一块心病。

1993年,一对龙凤胎降生在他的家中,合家快乐无比。可是,当他们满周岁的时候,儿子突然患上了类脊灰质炎,在区医院和市立医院辗转救治一个多月,他呢,当时正在特大钢材抢劫盗窃案件的追逃斗争中,无暇顾及孩子险些落下残疾。孩子们上学了,由于缺乏家庭辅导,成绩一直不好,无奈的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女儿去读枣庄卫校,以期学得一技之长而已。上初二的儿子厌学逃课,他鞭长莫及,只得将其转学到身边的一所农村中学就读。

他爱自己的母亲。但是他的母亲只能是他的一份牵挂。

崔登伟的母亲今年82岁。10年前罹患多种眼疾医治无效双目失明。他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让妻子悉心照料,自己没白没黑的扎根基层,许多节假日都在岗位值班,和大周末更是无缘。

他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对妻子则有着太多的亏欠。

崔登伟的妻子是一家破产企业的下岗职工。年纪轻轻地失业在家,成就了照料老人的愿望,可是家庭收入备显捉襟见肘。于是自谋生路,在农贸市场门前开了一个食品加工店,那份操劳,不言而喻。崔登伟呢,连这片店铺的具体位置都不知晓。

面对这些至爱,不善言辞的崔登伟总是无言。无言的崔登伟并非冷血。他喜欢刘欢和阎维文,喜欢他们的《便衣警察》和《小白杨》,还有《说句心里话》。这一不经意的发现告诉我们:对亲人,他是大爱在心口难开。

大爱在心口难开的崔登伟,把人生最精彩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人民警察这个光荣的职业,奉献给了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崇高事业。一位20年前离家出走的居民返乡了却没有了户籍,他亲自安排在最短的时间里补办了落户手续;救助失学儿童,捐资扶贫济困,总有他的付出;齐鲁老寿星就在派出所附近的村子,隔三差五地前去慰问,总有他的身影,前几天这位寿星辞世,他还前去赠送花圈寄托哀思……20年风霜雪雨从警路,对事业,对人民,他是大爱无疆,痴心不改啊!

大爱无疆,痴心不改——这就是崔登伟“警事情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