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现八处大型堰塞湖


 

 

    5月22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在新闻发布会后回答记者提问。当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介绍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的有关情况。据介绍,截至5月21日,航拍资料显示地震灾区共发现34处堰塞湖。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根据航空遥感资料和专家实地调查初步分析,目前四川大地震灾区发现34处堰塞湖,其中8处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存在流土溃坝灾害隐患。

    记者22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对地震灾区航拍图片及卫星数据解译后已发现34处堰塞湖,其中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8处,100万立方米至300万立方米的中型堰塞湖11处,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堰塞湖15处。遥感中心已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提供给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部和四川省使用。


    航遥中心对5月14日的航拍图片解译后发现,有1处堵江形成的堰塞湖下距北川县城2.6公里,下游15公里处是通口镇,堵口高程640米,而北川县城为630米。堵江淹没公路约6.3公里。与5月18日卫星数据对比发现,水面面积已从7.6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漩坪乡及张家坝已全部被淹。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说,地震发生以后,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直对34处堰塞湖高度重视,因为在龙门山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地震以后堰塞湖溃坝引发的灾害,例如1933年的茂县地震。堰塞湖问题涉及水位上升和坝体结构。有些堰塞湖是由大块石头形成的,像德阳绵竹上面的天池乡堰塞湖,这是由厚的大块石组成的,溃坝可能性比较小。但比较松散的物质构成的堰塞湖就比较危险。目前正采取非工程措施,把下游沿岸影响比较大、位置比较低的居民尽快地转移到比较高、洪水淹不到的地方。对一些施工条件比较好、难度不算大的堰塞湖,正采用挖掘等方式处理。

 

 

 

     5月21日,被山体滑坡堵塞的涪江在平武县平通镇已形成一个堰塞湖。

    “5·12”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川北山区的绵阳市平武、北川、江油等县市山体大量滑坡,将沿线峡谷中的河道堵塞,形成十多个高水位的堰塞湖。目前,水利部门正在实施24小时监测,以防堰塞湖有可能导致的重大洪灾。新华社记者周文杰摄

 

 

     5月21日,位于平武县平通镇平南乡的涪江堰塞湖高出的水位已淹没部分农田和房屋。新华社记者周文杰摄

 

 

 

 

 

 

    5月21日,一名当地水利工作人员在平武县平通镇林家坝村查看刚刚疏浚出的堰塞湖水道。

    “5·12”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川北山区的绵阳市平武、北川、江油等县市山体大量滑坡,将沿线峡谷中的河道堵塞,形成十多个高水位的堰塞湖。目前,水利部门正在实施24小时监测,以防堰塞湖有可能导致的重大洪灾。新华社记者周文杰摄

 

 

     5月21日,位于平武县平通镇平南乡的涪江堰塞湖高出的水位已淹没部分农田和房屋。新华社记者周文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