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思岸:Web3.0网站(互动)的盈利模式


  第一,韦思岸认为,从现在来看,我觉得收取会员费这种盈利方式还是不错的。因为世界本来就透明而简单,人们觉得有价值就会付钱。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附加服务出现,比如如果你付钱就会知道谁在看你的页面,谁在一直关注你。还有就是网络经济的主要来源——广告。人们可以竞价,把自己想要发布的信息做一个广告。在这方面,做广告的人能够看到广告的切实效果。

  第二,韦思岸认为:信息时代,生产信息和发现信息都很容易,哪个环节能赚到钱呢?信息太多了已经不稀奇了,能够帮你过滤出关联度最高的信息的系统才是真正赚钱的所在。美味书签网站卖给Yahoo当天我感到非常尴尬,这么好的网站和技术找不到商业的应用模式,最后索性2亿人民币卖给Yahoo。我们对这种新的技术的投资虽然赚了钱但我想是失败的,因为我们没有为这种新的技术找到新的盈利模式,我们的盈利模式可能和100年前是一样的,还是靠广告。擅长网络消费行为分析的韦教授认为,网络已经由信息经济时代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发现经济”时代,并由此引发信息传播和广告营销模式的深刻变革,只有解决好“如何帮受众发现关联度高的信息”和“如何让客户精确了解广告效果”两个问题,才能有效促进盈利,使传统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广告,在Web1.0向Web2.0过渡过程中,信息发布者不再仅仅是媒体,成千上万的网民参与到信息搜集、发布的过程中来,而在Web1.0时代的中央机构式的金字塔向Web2.0时代的倒金字塔过渡中,网络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用韦思岸的话来讲,就是网络经济已经进入了“注意力经济”的时代。

  在演讲中,韦思岸教授给大家讲了一个亚马逊的广告运作实例,很好地诠释了他所谓的“注意力经济”:“我以前在亚马逊工作,当时亚马逊主要服务于本地市场,包括本地的搜索、餐饮、地图指南等服务,因此对于亚马逊来说,本地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我想对于地区性报纸媒体来说,本地化也是决策者应该注意的重点,因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或者是像亚马逊一样的电子商务网站,其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大量的广告。”说着,他指了指幻灯片上的一个旧金山大卖场,这个大卖场与人们所熟知的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卖场相类似,“很有意思,这个卖场里能够买到的东西在亚马逊都可以买到,那么亚马逊为什么会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做广告呢?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呢?这就好像在中国银行里发工商银行的业务小册子,或是在天津日报上为竞争对手做宣传,原因何在呢?”在人们一片疑惑中,他笑着说道:“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家大卖场,让客户能够很方便找到这些店,亚马逊出动很多车,从各个方位为这家卖场的各连锁店拍照,用GPS传输到亚马逊总部。虽然拍很多照片,但是究竟哪一张能够使网民更容易找到卖场的具体方位?亚马逊有好方法,在亚马逊网站上展示出很多卖场照片,让用户去选择哪一张照片最能直观展现卖场。这就是Web2.0的一个主要特征,所有的网民都参与到决策中来,亚马逊为网民提供了决策的平台,那么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亚马逊为什么要帮对手做广告?又是怎样赚钱的呢?其实它赚钱的方式和报纸等传统媒体是一样的,那就是广告。只是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存在一些区别,亚马逊在每张图上加入一个按钮,只要有用户点击,电脑就会直接打电话到大卖场,这样大卖场就会知道该客户是通过亚马逊而找到卖场的。”韦思岸认为,这种广告方式与传统的广告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实现精确度量,因为这是一种全透明的方式,所有广告量完全可以从数据上来衡量,使得对方能够很明确地知道这个客户打电话过来是通过亚马逊网上的点击。

  我以为,这三个模式都和“交往”有关。会员制度应该是一种加深交往的方法;广告也是让大家参与进来的一种新广告;至于过滤信息,其中会有交往式的,比如培训,讲述,讨论。当然也有软件帮助的。这个结论是否牵强需要讨论。

  3.0我们除了知道一个交往的特点以外,另外一个就是过滤信息。